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老了以后,也要活成一个潇洒的老太太,不要停下脚步,去看风景,不畏惧聊聊死亡,也不怕偶尔难过流眼泪。一直以来,真正吸引我的,不是青春的傲慢、张扬,而是在知晓了世间的哀伤之后依然保持平静、温暖、善良;是明明见过丑陋,还会在和美相遇时热泪盈眶。
理想老年生活,非理想老年创作。
《旅行中的生死课》是一次难得的文本上的“向死而生”。写死亡又不单单写生命的结束,而是寻找一种人类精神的舒展。可以旅游时,我们脚踩大地,仰望星空。不能出行时,在自己家来一个MINI旅行,人类的脚步不会因此而停止。生命有被打断的时刻,也会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所以如陆晓娅一样,去写作,去敞开心扉,眺望这个地球上伟大的、壮阔的、永恒的,与他们相遇,让自己的生命之树扎根,等到鸟巢中 的鸟儿高飞,于是人类就能肆意活在天地间,不惧生死。
其实不太喜欢,故事的排布很巧妙,读到最后一个故事觉得线索被串了起来。虽然有一点感动,还是无法打动我,不知道想要讲些什么。死亡离我很近,陆老师的故事离我很远,又或许我还没有深刻到能够读懂的程度吧。
像高考作文一样各种抒情、吊书袋
按书索墓。
正好一个认识在做《死亡咖啡馆》的朋友在喜马拉雅里有播,有关死亡的书都会去关注,希望从中多多少少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各种…
不知道为什么,开始读的时候会震撼思考,越读到后面,越会怀疑,作者的那些思考离我太远。而且我有一个疑问,作者的叙述总有些割裂,曾经的生活与后来的旅游生活,国内的真实生活和国外的旅游思考。这样的整合,离真实太远,也给不了安慰,反而更增加了一层狐疑。
后面有些章节讨论的关于死亡的课题,与她本人的旅行经历结合了起来,相当于去到世界各地去看名胜古迹,重点是一些名人的,然后通过他们的人生经历,来感悟自己的死亡,自己对于他们死亡的感想。但其实和作者本人又没有什么关系。看到中间部分,发现这里的女性死者就两个个,波伏娃和桑塔格。其他全是男性。
生命进入老年,衰老是必然,死亡也是必然。对于必然,接受而非对抗,对自己,对他人都更好。 但这不意味着,就要放弃追求,把自己活得如同行尸走肉。仍要活出美,美本身就是一种力量,是生而为人的尊严。 冷眼看生死、一起度红尘。这是生命当是的样子。
是不错的游记,但既然是讨论生死问题,对于相约星期二没有关切的吗?写法略前现代,但谈的是自己心中的感受也就足够
随笔还行,讨论生死不算深刻,差点意思。
这本书是在我跑完步放松过程中听完的。一边慢慢走 一边跟着她思考生与死的问题。我不知道在十年或者十五年之后,我还有没有能力跑步?还有没有勇气思考死亡的问题
和晓娅老师有很多共同点,产生了很多共鸣,这就是作者与读者奇妙的联结吧。
这本书的角度比较独特,刚开始读的时候觉得挺好的,但是后面读的有点窝火,感觉作者觉得国外的空气都是甜的。也许我们这代没经历过饥荒文革,大部分时间在国内感觉都是和平美好的原因吧
好看
当一本旅行见闻借来看的,读来却引人深思。
欧文亚隆和在巴黎缅怀父亲的那两篇最喜欢,正是因为有情感连接,所以比起其他的历史事件/人物的描写,更真切动人
生死作为主题,穿插在各个篇章中,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墓碑,星星点点,象征死亡的标记,以实物停留在世间,同时也穿越时间、闪烁着永不熄灭的生命力。对我来说像一个索引,有兴趣了解更多逝者的东西。在情绪低落时,去想想死亡吧,也许床头也应贴一个墓碑的贴纸,考虑到死亡,可以更深入的思考活在此时此刻的价值。
想去全世界看坟,坐在墓园的椅子上,和逝者对话;想爬上一座座城市的制高点,俯瞰和观察;想去拜访东非大草原上的一棵树,或者也可以从小区里的某棵树开始。
> 旅行中的生死课
7 有用 赫恩曼尼 2023-02-05 10:31:01 北京
老了以后,也要活成一个潇洒的老太太,不要停下脚步,去看风景,不畏惧聊聊死亡,也不怕偶尔难过流眼泪。一直以来,真正吸引我的,不是青春的傲慢、张扬,而是在知晓了世间的哀伤之后依然保持平静、温暖、善良;是明明见过丑陋,还会在和美相遇时热泪盈眶。
4 有用 禾乃心台 2022-11-25 22:32:03 陕西
理想老年生活,非理想老年创作。
1 有用 陶鹿家 2022-11-25 01:11:34 辽宁
《旅行中的生死课》是一次难得的文本上的“向死而生”。写死亡又不单单写生命的结束,而是寻找一种人类精神的舒展。可以旅游时,我们脚踩大地,仰望星空。不能出行时,在自己家来一个MINI旅行,人类的脚步不会因此而停止。生命有被打断的时刻,也会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所以如陆晓娅一样,去写作,去敞开心扉,眺望这个地球上伟大的、壮阔的、永恒的,与他们相遇,让自己的生命之树扎根,等到鸟巢中 的鸟儿高飞,于是人类就能肆意活在天地间,不惧生死。
2 有用 badapple 2023-06-11 19:43:13 江西
其实不太喜欢,故事的排布很巧妙,读到最后一个故事觉得线索被串了起来。虽然有一点感动,还是无法打动我,不知道想要讲些什么。死亡离我很近,陆老师的故事离我很远,又或许我还没有深刻到能够读懂的程度吧。
1 有用 莫辰 2023-11-08 01:25:17 北京
像高考作文一样各种抒情、吊书袋
1 有用 fayizym 2022-12-25 01:07:55 广东
按书索墓。
0 有用 书,电影,音乐 2023-07-03 11:59:47 上海
正好一个认识在做《死亡咖啡馆》的朋友在喜马拉雅里有播,有关死亡的书都会去关注,希望从中多多少少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各种…
0 有用 自学成渣者 2023-07-11 22:52:40 浙江
不知道为什么,开始读的时候会震撼思考,越读到后面,越会怀疑,作者的那些思考离我太远。而且我有一个疑问,作者的叙述总有些割裂,曾经的生活与后来的旅游生活,国内的真实生活和国外的旅游思考。这样的整合,离真实太远,也给不了安慰,反而更增加了一层狐疑。
0 有用 野狐禅 2023-07-30 17:38:25 广东
后面有些章节讨论的关于死亡的课题,与她本人的旅行经历结合了起来,相当于去到世界各地去看名胜古迹,重点是一些名人的,然后通过他们的人生经历,来感悟自己的死亡,自己对于他们死亡的感想。但其实和作者本人又没有什么关系。看到中间部分,发现这里的女性死者就两个个,波伏娃和桑塔格。其他全是男性。
0 有用 青苔 2023-08-06 06:30:52 湖南
生命进入老年,衰老是必然,死亡也是必然。对于必然,接受而非对抗,对自己,对他人都更好。 但这不意味着,就要放弃追求,把自己活得如同行尸走肉。仍要活出美,美本身就是一种力量,是生而为人的尊严。 冷眼看生死、一起度红尘。这是生命当是的样子。
0 有用 锦年 2023-07-28 09:10:47 山西
是不错的游记,但既然是讨论生死问题,对于相约星期二没有关切的吗?写法略前现代,但谈的是自己心中的感受也就足够
0 有用 院长大人 2023-07-29 17:18:23 北京
随笔还行,讨论生死不算深刻,差点意思。
0 有用 假装60后的80后 2023-08-07 07:35:41 江苏
这本书是在我跑完步放松过程中听完的。一边慢慢走 一边跟着她思考生与死的问题。我不知道在十年或者十五年之后,我还有没有能力跑步?还有没有勇气思考死亡的问题
0 有用 银喉九尾山雀 2023-08-08 14:57:12 北京
和晓娅老师有很多共同点,产生了很多共鸣,这就是作者与读者奇妙的联结吧。
0 有用 Natural 2023-11-08 19:20:53 四川
这本书的角度比较独特,刚开始读的时候觉得挺好的,但是后面读的有点窝火,感觉作者觉得国外的空气都是甜的。也许我们这代没经历过饥荒文革,大部分时间在国内感觉都是和平美好的原因吧
0 有用 郑锦富 2023-11-27 21:18:14 广东
好看
0 有用 小胡子叔叔 2023-10-17 19:28:19 山西
当一本旅行见闻借来看的,读来却引人深思。
0 有用 The Capital M 2023-10-28 14:12:46 广东
欧文亚隆和在巴黎缅怀父亲的那两篇最喜欢,正是因为有情感连接,所以比起其他的历史事件/人物的描写,更真切动人
2 有用 火宵之月 2022-11-19 18:10:59 江苏
生死作为主题,穿插在各个篇章中,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墓碑,星星点点,象征死亡的标记,以实物停留在世间,同时也穿越时间、闪烁着永不熄灭的生命力。对我来说像一个索引,有兴趣了解更多逝者的东西。在情绪低落时,去想想死亡吧,也许床头也应贴一个墓碑的贴纸,考虑到死亡,可以更深入的思考活在此时此刻的价值。
2 有用 阿赳 2022-11-23 15:58:20 江西
想去全世界看坟,坐在墓园的椅子上,和逝者对话;想爬上一座座城市的制高点,俯瞰和观察;想去拜访东非大草原上的一棵树,或者也可以从小区里的某棵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