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中的生死课 短评

热门
  • 7 赫恩曼尼 2023-02-05 10:31:01 北京

    老了以后,也要活成一个潇洒的老太太,不要停下脚步,去看风景,不畏惧聊聊死亡,也不怕偶尔难过流眼泪。一直以来,真正吸引我的,不是青春的傲慢、张扬,而是在知晓了世间的哀伤之后依然保持平静、温暖、善良;是明明见过丑陋,还会在和美相遇时热泪盈眶。

  • 4 禾乃心台 2022-11-25 22:32:03 陕西

    理想老年生活,非理想老年创作。

  • 1 陶鹿家 2022-11-25 01:11:34 辽宁

    《旅行中的生死课》是一次难得的文本上的“向死而生”。写死亡又不单单写生命的结束,而是寻找一种人类精神的舒展。可以旅游时,我们脚踩大地,仰望星空。不能出行时,在自己家来一个MINI旅行,人类的脚步不会因此而停止。生命有被打断的时刻,也会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所以如陆晓娅一样,去写作,去敞开心扉,眺望这个地球上伟大的、壮阔的、永恒的,与他们相遇,让自己的生命之树扎根,等到鸟巢中 的鸟儿高飞,于是人类就能肆意活在天地间,不惧生死。

  • 2 badapple 2023-06-11 19:43:13 江西

    其实不太喜欢,故事的排布很巧妙,读到最后一个故事觉得线索被串了起来。虽然有一点感动,还是无法打动我,不知道想要讲些什么。死亡离我很近,陆老师的故事离我很远,又或许我还没有深刻到能够读懂的程度吧。

  • 1 莫辰 2023-11-08 01:25:17 北京

    像高考作文一样各种抒情、吊书袋

  • 2 火宵之月 2022-11-19 18:10:59 江苏

    生死作为主题,穿插在各个篇章中,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墓碑,星星点点,象征死亡的标记,以实物停留在世间,同时也穿越时间、闪烁着永不熄灭的生命力。对我来说像一个索引,有兴趣了解更多逝者的东西。在情绪低落时,去想想死亡吧,也许床头也应贴一个墓碑的贴纸,考虑到死亡,可以更深入的思考活在此时此刻的价值。

  • 2 阿赳 2022-11-23 15:58:20 江西

    想去全世界看坟,坐在墓园的椅子上,和逝者对话;想爬上一座座城市的制高点,俯瞰和观察;想去拜访东非大草原上的一棵树,或者也可以从小区里的某棵树开始。

  • 1 Eva 2022-11-28 23:40:58 广东

    以游记随笔的方式来记录旅途中参观墓地的感悟。抒情散文感很浓重。其实给我最大感触的是提到波伏瓦《人都是要死的》(有但还没读的书)。书中主人公福斯卡的永生不死让我想到了最近读完的《爱因斯坦的怪兽》里末篇《永生之人》。同样都是经历过人类的生死,历史岁月的变迁。福斯卡/永生之人在这个世上已经再无活着的意义可言,也没有让其眼前一亮的新鲜事。作者陆晓娅一直在本书提到她开展的“影像学中的生死课”,也在试图让读者感悟人终其一生都无法达到完美,都会留下遗憾。或许我们可以学着维克多·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里的意义疗法,来努力发现生命的意义。本书后半段更像是对父母故去的追忆与纪念。读完暂时没有在本书获得对人生未来的期盼和追求,但还是很羡慕陆老师在国外寻觅自己想要到达的目的地,去萨特与波伏瓦的墓碑前祭奠。

  • 1 June 2022-11-27 20:35:14 广东

    现阶段只想像作者那样生活,但不想像作者那样思考

  • 0 韧勉 2022-10-29 11:11:21 北京

    《中国青年报》高级编辑。首届邹韬奋新闻奖获得者,父亲曾是驻巴黎的新华社记者,作者陆晓娅退休后的游历甚广,年龄日长,对生活的体味很多,本书最精彩处莫过于第一篇中谈及与欧文·亚隆夫妇的交往,让读者可以更加立体的了解他们的学说。

  • 0 午后沙滩收藏家 2022-10-29 20:28:46 广西

    人们说,生命是独特的,因此是宝贵的。当我们能够体验到自己作为一个生命的独特性(即柔塔格说的 “与众不同”)时,渺小的生命似乎就拥有了价值,短哲的人生似乎就有了意义,茫茫宇宙中的这粒微尘就有了分量。在这个意义上,让自己成为 “与众不同”的人,也是人应对死亡焦虑的一种有效方式。 但是,当碰到生命的有限性时,“希望”和“意志”、“与众不同”的自我认定、“永不妥协”的生命姿态,是否还是有效的?过去带来帮助的东西,是否又变成了新的限制? 人的衰弱,才是人真正的死。 安于命运,按受它的安排,过着一成不变的刻板的生活,像条狗守着自己的窝… 您想象不到一个人成为自己生命的四徒是个什么滋味。

  • 1 zero 2022-12-06 09:39:39 四川

    我爱晓娅老师,爱她的谦逊、好奇、率真和无处不在的思考。在得知张进老师去世的夜晚读完,让我知道死亡有更多抚慰人心的效用,它和出生一样,值得被祝福。

  • 0 外外 2022-12-12 19:01:31 北京

    这本书支撑了颓丧期的我。当灰暗和压抑一次次袭来,《旅行中的生死课》带我跨越疆域、历史、文化,和世界上的伟大灵魂一同叩问死亡,理解生命。让我重获足够的内力,相信不管遭遇什么, 生命都可以往前。 #2022年最重要的书#

  • 0 该吃药了 2024-01-14 01:44:24 加拿大

    快速地过了一遍。作者是个记者,但是文笔却让人觉得读不下去,尤其前几篇为什么总是那么多感叹号?句子也很空白无力,读起来竟有点像高中的命题作文。作者对生死的思考其实也没有深刻到哪里去,到了这个年纪,而且还是一个一直在研究生死的人,对生死的思考居然跟很多思想比较深刻的年轻人也并无太大的区别。但是作者的乐观心态以及积极参与生活参与思想的态度还是值得肯定,勉强给个三分吧。

  • 0 疯华绝代的四喜 2023-12-01 20:04:35 重庆

    经历了几十年的人生出去看世界的眼睛是不一样的,我想自己如此想要了解年老以后的故事,大概是内心深处的胆怯,可是现在又觉无所谓,年轻时走过的路以后年老再走一遍就行了。

  • 1 豆友51521619 2023-08-20 18:36:13 广东

    关于生死没有太深入

  • 0 山闷墩儿 2023-07-24 20:29:35 黑龙江

    死亡对生命构成了一种“温柔的限制”,你想要成为福斯卡吗?永生不是祝福,而是诅咒,可怜的现代人,渴望永生技术的同时,却不知道如何打发一个下雨的周末午后……

  • 0 Haroo 2023-07-27 02:44:01 浙江

    要理解并接受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无法避免,所以对于逝者,在活着的时候要有意义、按照自己的内心去活,在死的时候要有尊严、不留遗憾;对于生者,要通过不同的方式缅怀、纪念逝者,如去逝者墓地坐一坐、做把椅子、探寻家谱等,那是爱的绵延…

  • 0 MrSolo 2023-06-11 11:29:28 广东

    真切的生死感悟

  • 0 陈钢 2023-06-10 08:47:24 浙江

    关于生死的哲学随笔,无关旅行。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