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的近代转型 短评

热门 最新
  • 7 迢递 2023-03-16 07:43:42 上海

    论述深入浅出,详尽又亲和,因此十分好读,是一部能够尽可能全面了解新儒学维度的理论入门书,以干春松先生治学的谨严和论述的循循善诱,读者大可以将其作为一部以此通达向现代儒学各个方向的索引和指南。 正如干春松先生所言,处于第三期的儒学仍在发展的初期,转型意味着未来的破局与涅槃。儒学之江河必定浩浩汤汤,纳百川而终成其大观。

  • 2 fd曾志伟 2023-05-27 22:35:58 江苏

    序言第一部四五六章第三部前两章第四部有意思 《宣言》一章,基本是港台新儒家传统之外的文化保守主义者对港台新儒家的批评。说港台新儒家把儒学从两千年伦理-制度传统中抽离出来,嫁接到西方价值之上,实际上是承认了西方文明的普遍性,也没能说清楚中国的文化生命及其优势究竟在于何处。 但我的问题是:如果暂且抛开唯物/唯心、资/社及其背后的社会政治问题,普遍性成其为普遍性是要得到历史的和逻辑的证成的。有没有可能,在历史上最早被西方提供给我们的东西,其实不是西方的(或者至少在现代、当代,已经不是西方的了),而是从一开始就是、或者已经是世界的、和被证成为普遍的了呢?我们接受什么,不是取决于哪些东西是西方的或者东方的,而是取决于哪些东西是普遍的。 《一代宗师》里,叶问说,真要管用,南拳又何止北传。管用才是硬道理。

  • 1 钢铁加鲁鲁 2023-06-01 11:36:03 重庆

    一般,内容很多但又感觉没讲什么东西,能用几句话讲清楚的道理长篇大论,有点冗余。或许我对哲学并不感兴趣,后面部分阅读体验有点乏味。

  • 0 正字员外置 2023-12-10 10:09:06 中国台湾

    简单翻了翻,没太找到我需要的材料。感觉每篇都更像是报纸理论版文章而不是论文,风格有点特别,当然文笔还是很好的,值得学习。

  • 2 柳无益 2023-03-31 08:27:17 广西

    失去了传统社会的载体,儒学在近代何去何从?是为故国招魂,还是能够开出的新的东西?

  • 1 satankiss 2023-04-08 19:28:51 上海

    嚴格說是論文彙編,東說一下西寫一點,前面還說儒學不能知識化,後面又主張中國哲學,缺乏邏輯之處不少,大而化之的敘述很多也都不嚴密,比較失望,2.5星最多了。另外,人名書名引文標點錯的也有點多

  • 2 长征7号 2023-04-20 14:12:56 河南

    西学东渐,儒学面临价值、知识和政治制度的挑战,儒学的近代转型就是针对这些挑战所做出的调适和变革,学科化意味着儒学的知识论转型和经学的瓦解,新的国家和社会秩序的重建,则是政治挑战的回应。

  • 1 坐看云起时 2023-04-23 10:37:56 北京

    以哲学研究为底色来探讨儒学,对于文史类读者来说略微有点费力。不过,想要了解儒学发展就绕不开西学东渐和新儒学,而近代儒学又已经分成了文史哲几脉。读下来有很多启发,对于儒学的过去和未来,它曾经的辉煌、一度濒临香火断绝以及重回大众视野并努力发散其影响力,有了更深刻的体认,并对那些能够坚守文化火种的人充满敬意。

  • 3 刘陆 2023-06-12 12:15:42 北京

    等到千百年后,人们在回顾儒学在20、21世纪中国的转型时,或许能够给出一个提纲挈领的呈现与评价。但处在困境之中书写这段时间的历史,则更多地意味着对问题、形势和思路的不断廓清。儒学在20世纪初经历过一次蔚为壮观的讨论后,陷入长期被否定的命运。21世纪以来,儒学再次受到关注。虽然新局面带来新思考的必要与可能,但百年来关于儒学的那些悬而未决的大问题仍需要面对和回应。干教授这本书便通过一些主题及子主题的设置,试图厘清一些关键问题和思路。各部分的研究也颇具干教授从个案入手、进行田野式研究的方法特点。“任何一次对于自身历史的梳理,都是儒家的一次价值清理和谱系构建”。由于现代儒学仍在困境之中,于是,除了历史梳理与重构,这本书更是一种启发和邀请(包括对其他领域的学者),一个开放的对话体系。

  • 0 雪净 2024-04-18 14:45:59 北京

    草草翻过一遍,说来惭愧,连笔记也没做。书中讲了近代儒学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或困境,特别是强调制度儒学这个角度。也讲了儒家价值如何在现代社会安放的问题、西方学科标准与中国思想的矛盾等等。总之是作者对当前时代、社会、儒学何为等的思考,很有意义,但是感觉对我现在而言,这些问题有些太大太高了。

  • 0 渤海隆之 2024-05-04 09:55:39 河北

    21世纪的国学热,很大程度上是与经济发展之后,确立民族自信和文化自觉的需要相一致的。尤其是这个阶段国学热背后的民间推动力量。民间的读经运动,甚至企业家借助传统文化来进行自我精神调节和企业管理,都是这个阶段国学热的重要表象。近代的现代化过程造成了国人在“情感”和“理智”上的冲突。中国人在情感上难以舍弃自身文明的价值,但在理智上又认识到学习西方是国富民强的不二选择。儒家就是在对西方文化的“适应”和“拒绝”的矛盾中展开其近代转型之路的。纯粹哲学在近代中国的思想界并不能真正被接受,因为观念世界和自在世界的二重性恰是中国传统哲学所力图要“跨越”的,所以,强调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一致性的哲学也更容易为中国的学者所理解。“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科学与民主,第一要自主。”

  • 1 Anne 2023-04-30 01:35:22 贵州

    儒学作为中国的国学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应用,值得我们所有人都好好思考。

  • 0 胡呼呼 2023-06-16 13:35:47 浙江

    期待很高,本着文史类书籍的阅读心态出发,足足啃了两个礼拜才看完。

  • 1 PierrotLunaire 2024-01-09 15:52:23 广东

    大概了解一下新儒学的思想

  • 0 签字笔 2023-06-17 01:33:10 北京

    “对塔说相轮”,说久了也听的乏味。

  • 1 返老还童 2023-05-03 22:44:02 上海

    一般般,但文笔比较流畅,可当杂志读。以材料的调度来体现思想性是思想史研究的特点,书里的一些文章体现了这种特点。但是想要“造”出一个值得留给后人思考,或者发挥现实影响的思想系统,仅仅靠附庸几句流行的似是而非的话头,挑选一些材料,那就会显得既缺乏理论穿透力,又无史家的涵养。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