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怎能读尽天下书 (疏狂老鬼)
- Mediaevel and Renaissance Periods (一颗大豆)
- 待购书目 (得似浮云)
- 微观史 (海角橙光)
- 国外史趣 (llliuyaping)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98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特伦托1475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陈仪宝 2024-01-06 11:33:15 贵州
各方面都很典…1)男孩西蒙的尸体出现在(放贷为生的)犹太人家地窖,其他人害怕被诬告想润,族长却选择报案,相信当局会公正处理。2)成年男性被抓,酷刑。几家人相互告发以自保。最终全被烧死,财产充公。3)承认沙婴没能让刑罚停止,爱智慧的司法官还需要犹太人认同自己的理论:血祭沙婴是一项组织严密的千年阴谋。为了少受折磨,犹太人只好虚构大量血祭前科,不幸牵连更多同胞。4)教宗派特使与当地主教斗法,没斗过是因为... 各方面都很典…1)男孩西蒙的尸体出现在(放贷为生的)犹太人家地窖,其他人害怕被诬告想润,族长却选择报案,相信当局会公正处理。2)成年男性被抓,酷刑。几家人相互告发以自保。最终全被烧死,财产充公。3)承认沙婴没能让刑罚停止,爱智慧的司法官还需要犹太人认同自己的理论:血祭沙婴是一项组织严密的千年阴谋。为了少受折磨,犹太人只好虚构大量血祭前科,不幸牵连更多同胞。4)教宗派特使与当地主教斗法,没斗过是因为特使后来失宠了。5)在当地主教与修会的大力推广下,“小殉道者”西蒙崇拜流行于德/意交界地区。犹太社区二次遭难。6)1962年梵二废除了西蒙崇拜,西蒙遗骸终于离开圣伯多禄大教堂,安葬于地。 (展开)
0 有用 八哥 2023-05-30 11:37:43 江苏
2023年闲读之18:“只摆事实,不讲道理”的典范。1475年在特伦托发生的一切,和犹太人历史上的10次大迁徙和大流亡相比,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纳粹以各种惨无人道方式屠杀的600万犹太人相比,只能算是“小事件”了。然而,小事件值得记录和书写,莫过于这一事件不但具备了关于犹太人悲惨命运原因的所有元素,而且具有承上启下载有世族系统、源流记录的 “谱系”功能,自15世纪末开始,从西班牙开始,整个欧洲大... 2023年闲读之18:“只摆事实,不讲道理”的典范。1475年在特伦托发生的一切,和犹太人历史上的10次大迁徙和大流亡相比,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纳粹以各种惨无人道方式屠杀的600万犹太人相比,只能算是“小事件”了。然而,小事件值得记录和书写,莫过于这一事件不但具备了关于犹太人悲惨命运原因的所有元素,而且具有承上启下载有世族系统、源流记录的 “谱系”功能,自15世纪末开始,从西班牙开始,整个欧洲大陆掀起了反犹的第一次浪潮。改信基督教、离开居住国或被处死,成了犹太人此后500年不断面临的常态化选择。作者在“解剖”耶希瓦的一手史料,更是构建了“一个更大的符号结构的中心”,“构成犹太仪式的基督教民族志”。 (展开)
0 有用 什克洛夫斯基dk 2023-05-15 13:35:58 山西
种族(宗教)歧视背景下的审判注定不会是公正的,在它最开始就预设了犹太教血祭的事实,即使只是特伦托人(基督徒)的口耳相传。在那里犹太人早已经被定位成在逾越节实施血祭仪式的理所当然的凶手。他们的悲剧是必然的,这种悲剧一直延续到二战的犹太种族灭绝。和港中大那本《制造fgm-柳幸福案与wg时期的基层法治形态》对照读别有一番滋味。
4 有用 malingcat 2023-04-05 10:22:21 上海
微观史学杰作,不到200页,扎实深邃。作者从614页、4种语言写成的“耶希瓦手稿”中,还原1475年意大利“特伦托犹太人血祭案”从审讯到审判的全过程。两岁的天主教家庭男孩小西蒙失踪,最后在一条通向犹太家庭的水沟中发现了尸体,经过酷刑审问,15人屈打成招,一批犹太人被处死,大量欠犹太人的债务一笔勾销。自此,犹太教徒虐杀天主教小男孩、举行神秘仪式的谣言愈演愈烈。特伦托审判与其他“故事”——水井投毒、秘... 微观史学杰作,不到200页,扎实深邃。作者从614页、4种语言写成的“耶希瓦手稿”中,还原1475年意大利“特伦托犹太人血祭案”从审讯到审判的全过程。两岁的天主教家庭男孩小西蒙失踪,最后在一条通向犹太家庭的水沟中发现了尸体,经过酷刑审问,15人屈打成招,一批犹太人被处死,大量欠犹太人的债务一笔勾销。自此,犹太教徒虐杀天主教小男孩、举行神秘仪式的谣言愈演愈烈。特伦托审判与其他“故事”——水井投毒、秘密会社等——既是排犹情绪的结果,也是更大型的反犹浪潮的借口。特伦托事件的影响如此深远,一路直奔奥斯维辛。1965年,梵蒂冈大会才终止“小西蒙”崇拜,两岁男孩的遗骸迁出圣彼得大教堂。但是阴暗的种族歧视情绪并未终结,值得反思。在世界历史的排华风潮中,我们能依稀分辨同样的仇恨、嫉妒、偏见与虚构。 (展开)
0 有用 songtong2010 2023-06-01 00:00:17 北京
非常精彩的中世纪案例分析,也是绝佳的文本分析研究范例。对理解欧洲排犹主义的历史,想象,建构都有很深的帮助。也恰逢自己在写论文,得到启发很大,阅读体验绝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