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白痴 短评

热门 最新
  • 30 王食欲 2022-11-18 17:02:24 北京

    很棒。推荐给我每天捧着手机的母亲了。

  • 2 allening 2024-02-04 10:23:39 上海

    全书主要关注电子产品对幼儿与青少年的影响。引用了大量的实验论证,对持相反论点的数据则是通过其统计学缺陷来驳斥。那作为读者的成人,真的可以凭着已经定型的大脑躲过一劫吗?50-70年代的那群人在无电子产品的环境下成长,接受教育,步入社会,现在却依然沦为终日捧着手机面无表情的低头族。电子产品对于成人大脑结构认知能力造成的变化到底有多少,是否也应该引起足够的警惕?

  • 11 安提戈涅 2022-11-14 11:01:41 云南

    上大学语文时引用了该书的一些数据和案例,但并不觉得能真的有什么变化发生。唯一的变化是,本书使得家属没有再拿着ipad给幼崽进行所谓的早教了。

  • 1 Tooxic 2023-05-27 11:55:16 陕西

    感觉有些部分的论述有点冗杂,行文和论述的条理不是特别清晰。作为一个没有育儿需求的成年人,只能说看了太多让人后悔但无用的内容。

  • 8 kokomi 2022-11-21 12:29:40 浙江

    这本书的备注令人发指,1/4内容都是备注。

  • 2 后浪 2022-11-23 13:36:53 北京

    当前的“数字革命”究竟是机遇还是制造白痴的可悲机制?本书不是要告诉任何人该做什么、相信什么,也不是要谴责使用者,而是抱着向读者提供详尽、准确且真诚的对科学知识的综诉来回答这个问题。版权售出英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巴西语、日语、俄语等十多种语言,用实验、数据和统计揭开电子产品的真实影响,引起全球热议。有法国亚马逊的读者如此评价“…阅读这本书,甚至作为一个成年人,看到自己对数字技术的使用习惯……它让你思考……”

  • 58 danyboy 2022-11-03 23:34:32 北京

    如友邻所言,作者非常强势、直接的抛出论点和论据:儿童看电视、使用电子产品、玩电子游戏、看短视频……就是会变傻,分数会下降(书里说的确实是分数),反应会慢,人会成瘾。附带视力变差,睡眠变差,体重增加。最终性格和人格都会受影响。作者认为,儿童就应该斩钉截铁远离这些,替代为运动、旅行、读书。

  • 16 bookbug 2022-11-07 09:45:20 北京

    可以想像本书观点的旗帜鲜明会引起多少人的不适,尤其是在西方,但对我而言,其实一直也是这么想的,只不过缺乏理论基础和统计学样本罢了。技术进步下的电子产品带来的学习和生活便利当然不能否认,但其泥沙俱下般的副作用同样无法忽视,就像互联网能拥有你所需要的一切知识,也同样包含最懂你的一切谬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以学习为名的电子产品一旦放开自由使用,其娱乐功能一定会被孩子最大限度的开发:三十年前的学习机,二十年前的文曲星,十年前的笔记本,我们玩街机华容道看视频的时间比例一定比做题查字典写论文高很多,这是学生时代曾经经历的,也是当下为人父母所见证的。更不要说其对身心健康上的那些影响:社交障碍、视频缺陷、语言匮乏、专注缺失、睡眠受损、久坐习惯、危险内容……当然,技术洪流浩浩汤汤,普通人能做的,只有趋利避害。

  • 2 鲁伯禽 2022-11-10 01:59:36 广东

    这本书从作者到出版社的整个流水线都存在明显的智力缺陷与思考缺位。

  • 2 王小差🐺 2022-11-13 15:23:36 北京

    我原本以为这本书会是对波兹曼的《娱乐至死》的一种延续,其实是作者对于电子产品(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危害,以一种近乎“老夫子”的形式对读者进行说教。虽然这种输出方式令人难以下咽,但无法辩驳的是,他的很多观点说的都很对,所以一定要耐心读下去。电子产品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无法抵消的负面作用,就如互联网可以让我们轻松查询到各种知识,但也更容易受到谣言的影响;电子竞技也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增加团队精神和对抗性,但会打乱生物钟、长期久坐。对初为父母的年轻人,作者在本书结尾给出了对未成年人使用数码产品的建议。这些建议有些对我这个成年人也很有启发,比如睡前不使用手机等,书中对此给出了严密的论证逻辑,不是简单的一条结论。这也是本书的特点,虽然不是学术论文,但采用了学术写作的规范,观点令人信服。

  • 1 lomo36 2022-11-19 11:05:58 北京

    数据充实,总之一句话,不玩手机电脑就对了。

  • 0 云在云霄 2022-11-18 22:46:58 河南

    儿童过早使用电子产品真的没有任何好处。然而电子产品的坏处对成年人依然不少。这本书的参考文献就占了五分之一篇幅,可谓引经据典。书中不少论点和证据都很有趣。

  • 7 摩谷摩谷 2022-10-26 15:13:47 广东

    这竟然是本育儿书,买错啦,确实感受到了作者的愤怒,心疼看这本书的父母的孩子一秒钟

  • 4 huyouyou 2022-10-26 21:36:37 江苏

    观点很偏执,感觉是先有观点,然后找了一大堆理由和数据来论证。写的不怎么阅读友好,更像是学术论文。可以只看每段的观点。#20221026

  • 7 韧勉 2022-10-29 17:05:51 北京

    本书中心观点认为疫情非常不利于幼儿成熟,6岁以下的孩子一天至多接受1小时的电子产品相伴生活,一天使用1-3小时认知会变弱,超过3小时会变傻。久坐影响发育。视频教学影响个体的人际交往认知。所谓游戏帮人聪慧,犹如烟瘾一般输入通过商业利益灌输死亡价值,除了让人变傻,几乎没用。视频教学会让孩子对个体认知、人际交往均产生偏差,对于一切知识的认知是片段化的,无法通过立体有血有肉的感知,建构完整的认知基能系统,而非视频游戏系统。书中的很多观念听上去不错,但是与目前的社会大背景有些格格不入,或者说真的很难实现。

  • 7 了无生趣 2022-11-03 12:00:58 北京

    极端、强势的作者,很凶猛地观点输出,不友好的措辞,缺乏学术研究的中立性,但可以成为防止技术过快而不审慎地渗入教育领域的一盆冷水。工具是中性的,但人类是险恶且脆弱的。

  • 0 夜尽天明 2022-11-03 16:59:10 广东

    心疼我的饭钱

  • 3 陆钓雪de飘飘 2022-11-09 13:16:59 山东

    使用电子产品对学业成功产生的影响如此之深,显然是因为其影响远远超出了单纯的学术领域。分数的下降只是更大的创伤的征兆,这种创伤肆意地损害我们发展的基本支柱。遭到损害的是发展中的人类结构的本质,从语言到注意力,再到记忆、智商、社交和情绪控制。这是一种无声的侵袭,它毫无情绪也不加克制,有益于某些人,却损害了几乎所有人的利益。电子产品甚至不需要被使用就能产生干扰。仅是它的存在就能吸引足够的注意力(常常不为我们所知),从而降低交流的质量,尤其是在对话者认为讨论的内容十分重要的情况下。这种分散注意力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当我们在家中使用智能手机时,其制造严重冲突的出色能力(在亲子之间或夫妻之间)。没有人喜欢自己在亲人眼中不如手机重要或值得关注这种感觉,由此产生的紧张氛围也会导致对关系的不满、攻击、抑郁

  • 0 梁中和 2022-11-09 13:45:06 四川

    网络信息获取和解读模式造成人认知和思维的影响需要深入检讨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