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品方: 漫游者
副标题: 珍妮弗·杜德纳、基因编辑的历史与未来
原作名: The Code Breaker: Jennifer Doudna, Gene Editing, and the Future of the Human Race
译者: 王宇涵 / 高福 崔樱子 审校
出版年: 2022-11
页数: 466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21744521
内容简介 · · · · · ·
202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珍妮弗·杜德纳和埃玛纽埃勒·沙尔庞捷两位科学家,获奖原因是她们开发出基因组编辑方法,提出一种被称为CRISPR-Cas9的方法,该方法可用于改变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该奖项不仅仅是对一项成就的认可,似乎也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一方面,CRISPR之所以是继DNA结构后最为重要的发现,是因为CRISPR不仅像我们阐释双螺旋结构时一样解释了世界,也让改变世界变得简单。这些基因剪刀将生命科学带入了新时代。另一方面,这标志着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两名女性共同获得了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
从达尔文和孟德尔到沃森和克里克,再到杜德纳和沙尔庞捷,跨越几代科学家的合作,让人类经历从了解生命的起源到重写生命的密码。以CRISPR-Cas9为代表的基因编辑技术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关注焦点。这不仅是一场生命科学的竞赛,也让人类开始审视这场生命科...
202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珍妮弗·杜德纳和埃玛纽埃勒·沙尔庞捷两位科学家,获奖原因是她们开发出基因组编辑方法,提出一种被称为CRISPR-Cas9的方法,该方法可用于改变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该奖项不仅仅是对一项成就的认可,似乎也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一方面,CRISPR之所以是继DNA结构后最为重要的发现,是因为CRISPR不仅像我们阐释双螺旋结构时一样解释了世界,也让改变世界变得简单。这些基因剪刀将生命科学带入了新时代。另一方面,这标志着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两名女性共同获得了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
从达尔文和孟德尔到沃森和克里克,再到杜德纳和沙尔庞捷,跨越几代科学家的合作,让人类经历从了解生命的起源到重写生命的密码。以CRISPR-Cas9为代表的基因编辑技术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关注焦点。这不仅是一场生命科学的竞赛,也让人类开始审视这场生命科学革命所引发的问题。编辑自身基因会对社会多元化产生何种影响?在获得CRISPR的重要发现后,杜德纳也成为与科学道德伦理问题进行斗争的领导者。这本书也将珍妮弗·杜德纳和她的合作者、竞争对手的故事交织在一起,讲述了CRISPR的专利之争、基因编辑引发的伦理问题、生命科学的竞赛及人类的未来。
作者艾萨克森选择为其作传的人物,从史蒂夫·乔布斯到列奥纳多·达·芬奇,再到珍妮弗·杜德纳,好奇心都是他们所具有的一个关键特质。好奇心是驱使人类创新和前进的动力。彻底理解生命奇迹不仅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能鼓舞人心,使人获得乐趣。这就是为何我们人类如此幸运,拥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
编辑推荐:
《史蒂夫·乔布斯传》《列奥那多·达·芬奇传》作者艾萨克森重磅新作
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前沿女性科学家珍妮弗·杜德纳权威传记
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审校并作序推荐,比尔·盖茨两千字书评推荐
《经济学人》、摩根大通、《商业周刊》《时代周刊》年度书单推荐
读传记不可错过的传记作家艾萨克森
乔布斯生前只指定艾萨克森为自己撰写传记;比尔·盖茨蕞喜欢的作家之一;马斯克授权他为自己做传
深度采访杜德纳数十次,亲身参与杜德纳实验室和会议活动,深度采访张锋等科学家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生命科学革命。
202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杜德纳和沙尔庞捷两位女性科学家,获奖原因是她们开发出基因组编辑方法,提出一种被称为CRISPR-Cas9的方法,该方法可用于改变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
迅速了解前沿趋势的科普力作:
杜德纳、张锋等前沿科学家如何破解人类生命密码
女性科学家的坚韧成长之路:
从小镇少女到诺贝尔奖获得者
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如何将童年的好奇心转化为创造力:
解析基础科学的重要意义
好奇心是驱使人类创新和前进的动力,理解生命奇迹不仅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能鼓舞人心,使人获得乐趣。
现代科学界的群星闪耀时,基因编辑与人类的未来:
从达尔文和孟德尔到沃森和克里克,再到杜德纳和沙尔庞捷,跨越几代科学家的合作,让人类经历从了解生命的起源到重写生命的密码。
解码者的创作者
· · · · · ·
-
沃尔特·艾萨克森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美]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
美国著名传记作家,杜兰大学历史学教授,《时代周刊》前主编,CNN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畅销传记作品包括《史蒂夫·乔布斯传》《列奥纳多·达·芬奇传》《富兰克林传》《创新者》《爱因斯坦传》等。
目录 · · · · · ·
第一部分 生命起源
第1章 希洛 003
第2章 基因 009
第3章 DNA 013
第4章 生物化学家的培养 024
第5章 人类基因组 030
第6章 RNA 035
第7章 螺旋与折叠 042
第8章 伯克利 051
第二部分 CRISPR
第9章 成簇重复序列 059
第10章 言论自由运动咖啡馆 065
第11章 果断投身 068
第12章 科学是创新之母 074
第13章 从基础科学到应用科学 080
第14章 杜德纳实验室 086
第15章 卡利布 094
第16章 埃玛纽埃勒·沙尔庞捷 099
第17章 CRISPR-Cas9 107
第18章 2012年《科学》杂志 113
第19章 报告决斗 116
第三部分 基因编辑
第20章 人类工具 125
第21章 生命科学的竞赛 128
第22章 张锋 131
第23章 乔治·丘奇 137
第24章 张锋破解CRISPR 143
第25章 杜德纳加入竞赛 154
第26章 毫厘之差 157
第27章 杜德纳的最后冲刺 161
第28章 组建公司 167
第29章 我的法国朋友 176
第30章 CRISPR英雄 183
第31章 专利 190
第四部分CRISPR应用
第32章 治疗能力 203
第33章 生物黑客 210
第34章 DARPA和抗CRISPR系统 215
第五部分 公共科学家
第35章 道路规则 223
第36章 杜德纳介入 237
第六部分 CRISPR婴儿
第37章 贺建奎与基因编辑婴儿 251
第38章 香港峰会 264
第39章 认可 273
第七部分 道德问题
第40章 红线 283
第41章 思想实验 287
第42章 大权在谁? 301
第43章 杜德纳的道德之旅 311
第八部分 前线快讯
第44章 魁北克 317
第45章 学习编辑 321
第46章 再访沃森 326
第47章 杜德纳来访 336
第九部分 冠状病毒
第48章 战斗号令 341
第49章 检测 346
第50章 伯克利实验室 350
第51章 猛犸和神探夏洛克 357
第52章 新冠病毒检测 363
第53章 疫苗 369
第54章 CRISPR治疗 381
第55章 虚拟冷泉港 390
第56章 诺贝尔奖 398
结语 405
致谢 411
注释 415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CRISPR是科研人员于自然中发现的一套抗击病毒系统。在新冠肺炎大流行肆虐之际,诺贝尔奖委员会将荣誉给予了CRISPR,以此提醒我们,好奇心驱动的基础研究最终可以产出具有实际价值的应用成果。CRISPR和新冠肺炎推动我们加速进入生命科学时代。分子正成为新的微芯片。 在新冠病毒危机形势最为严峻之际,杜德纳受《经济学人》之邀,以正在发生的社会巨变为题,撰写一篇文章。杜德纳写道:“与当今生活中的诸多方面一样,科学与科学实践似乎正经历着快速甚至永久性的变化。这将使现状得到改善。”她预测,公众将增进对生物学和科学方法的理解。官员会更加重视为基础科学提供资金的重要作用。科学家彼此合作、相互竞争、互相交流的方式也将不断改变。 在大流行出现之前,科研人员的沟通与合作受到束缚。大学创建了大型法务团队,专注于获取每一项新发现的所有权。不论新发现有多小,团队都绝不放松。同时,法务团队还谨防影响专利应用的信息共享。伯克利生物学家迈克尔·艾森说:“他们将科学家彼此进行的每项互动变成了知识产权交易。另一学术研究机构的同事向我发送或从我这里收到信息,均会涉及复杂的法律协议。而这些协议的作用并非推动科学发展,仅仅是保护大学,使大学能从尽职尽责的科学家所做研究可能产生的发明中获利。而彼此分享研究信息才是尽职尽责的具体做法。” 在击败新冠肺炎的竞赛中,此类规则不是推动竞赛发展的因素。相反,在杜德纳和张锋的引领下,大多数学术实验室表示,自己会把所获发现无偿提供给任何抗击病毒的人员使用。此举进一步加强了研究人员之间,甚至国与国之间的合作。杜德纳在湾区号召各实验室组建了联盟。如果他们不得不担心知识产权问题,该组织就不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成立。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同样做出努力,推动建立开放的新冠病毒序列数据库。到2020年8月底,该数据库已经包含3.6万个条目。 新冠肺炎催生了紧迫感,动摇了学术期刊的守门人作用。诸如《科学》...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56章 诺贝尔奖 398 -
We all see nature's wonders every day,whether it be a plant that moves or a sunset that reaches with pink fingers into a sky of deep blue.The key to true curiosity is pausing to ponder the causes.What makes a sky blue or a sunset pink or a leaf of sleeping grass curl?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解码者"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解码者"的人也喜欢 · · · · · ·
解码者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7 条 )

【读书半杯茶】之94 《解码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两位女科学家引起巨大轰动。更难得的是,她们发明的基因切割技术(CRISPR+Cas9) 从发表论文到得奖只有短短8年时间。她们的工作对近一百年围绕着原子、数字技术、基因的三个革命性认识之一贡献巨大。 1980年代中,一位日本博士生发现有的细菌基因组合里... (展开)
预测是2021年的Bestseller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很少能有这样一本书让我熬夜一口气读完,而且是传记、是英文原著。 我是一名医学生,一名科研工作者,做过CRISPR的研究。看到书中a university in Guangzhou,心中还是有点感触的。那时的CRISPR正在中国兴起,我的导师、合作者乃至界内均以首次基因编辑人类废弃胚胎为豪,在这... (展开)
基因编辑的科学知识和科研故事

《The Code Breaker》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2022年的第17本书。 Walter Isaacson的最新作品,新科诺贝尔生物奖得主的传记,比尔盖茨的年度荐书,这几个原因让我下了翻开这本大部头的决心。全书以Jennifer Doudna的个人经历为主线,讲述了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前世今生。然而坦白地说,这本书并未达到我预期的水平,前半部... (展开)
不错的科技群像传记,不太合格的科普

中国科学家勇闯基因技术的伦理边界

一本面向大众的基因工程传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The Code Breaker的副标题是Jennifer Doudna, Gene Editing, and the Future of the Human Race, 言简意赅概括了这本书的内容。全书由Jennifer Doudna展开,但又不止于一本人物传记,作者介绍了这一领域的诸多领军人物,不仅包括Jennifer Doudna, Feng Zhang, George Church这... (展开)> 更多书评 2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Simon & Schuster (2021)8.7分 277人读过
-
商周出版 (2021)暂无评分 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Fashion (greatabel)
- 投资深度思考和思维体系构建 (如聽萬壑松)
- 科普科学书单 (罗锋)
- 探寻生物的奥妙 (海边的咖啡屋)
- 数字化----背景、目标、要素、流程和方法 (小毛叔)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07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解码者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三棵树 2024-01-02 23:34:37 上海
希望自己老了也能这样:保有热情,保有好奇心,热爱多样性
0 有用 江湖小子爱厨房 2023-08-30 10:01:22 北京
艾萨克森出品,必属精品。了解了基因编辑的发展历程,很多相关的人物,值得一读。
0 有用 纸鸾引吭 2024-08-12 20:32:18 上海
因为CRISPR专利之争关注了本书,但看完发现CRSIPR专利只占据了非常少的部分。研究机构如此积极地申请专利并“在意”专利费是否会影响了药企创新和追求科学进步的步伐呢?对人类真的是好事吗? --“我们看到CRISPR具有副作用,它会将学术研究机构变成对金钱贪得无厌的知识产权商贩。”
0 有用 阿里布布 2023-09-12 18:36:37 广东
有幸在使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实验室学习过,那时候在组会听汇报讲起杜德纳、张锋等三人的专利风波就觉得特别有意思,所以发现这样一本书时格外惊喜。抱着会有点枯燥的预期,没想到全书可读性极强。从双螺旋到CRISPR,从沃森到杜德纳,从杜德纳如何成长为一名世界顶尖的女性科学家获诺奖到与张锋等人的专利之争,从一代代人前赴后继的钻研到基于伦理道德止步于生殖细胞,全书有许多并行的线。 记录一段意外有后劲的... 有幸在使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实验室学习过,那时候在组会听汇报讲起杜德纳、张锋等三人的专利风波就觉得特别有意思,所以发现这样一本书时格外惊喜。抱着会有点枯燥的预期,没想到全书可读性极强。从双螺旋到CRISPR,从沃森到杜德纳,从杜德纳如何成长为一名世界顶尖的女性科学家获诺奖到与张锋等人的专利之争,从一代代人前赴后继的钻研到基于伦理道德止步于生殖细胞,全书有许多并行的线。 记录一段意外有后劲的:“内向安静的修道士孟德尔似乎生来就消失在众人之中。1865年,孟德尔在两个月时间里,分两次将自己的论文提交给布尔诺自然科学学会的40位农民和植物育种家,该学会后来将论文刊登于学会年刊上。从那以后到1900年,几乎没有人引用过该篇论文。1900年,该篇论文被进行相似实验的科学家们重新发现。” (展开)
0 有用 可乐乘风 2023-10-07 09:50:11 加拿大
大师作品确实值得一读!基因编辑,冉冉升起的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