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诗人王炜于2019—2020年在中国美术学院所做的系列讲座记录稿。
讲座以“试论诗神”为主题,共分15场。王炜从《小吉丁》《青铜骑士》《诗解释》《十二个》《诗论》《胜利》等不同时期的经典诗歌文本出发,深入解析了“何为主流”“交叉时刻”“风格问题”“诗与真”等正从历史切入当下的重要命题,兼具对世界文学与思想史的丰富认识。
“我们将在这一系列课程中直接去阅读诗和诗人,而不是目的性地绕到理论家那里,在他们的转述中“阅读”。我们将仅仅作为一个读者,而非自我理论化的事先评判者,去直接地读那些不仅是不可替代的美学事实,也是精神事件的诗作。”
试论诗神的创作者
· · · · · ·
-
王炜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王炜,1970年代生人,诗人、批评家。迄今主要作品有诗集《灭点时代的诗》《光明备忘录》和《诗剧三种》,文论集《第二次普罗米修斯》和《我们的归零地》,剧作《航船》等。
目录 · · · · · ·
第一讲 诗神诸相
第一节课
“一个熟识的复合的灵魂的眼睛,既亲近又不可辨认”
第二节课
荷尔德林问题
第三节课
从“摩罗诗人”到“移动的、可怕的、绝妙的大地”
第二讲 在历史诗学与未来诗学之间(上)
第一节课
再论“体验与诗”
第二节课
多种声道、复调与戏剧诗,以及莎士比亚的持久重要性
第三节课
“平行主题”今昔
——在《青铜骑士》与《荒原》之间
户外课
“为缺席的民族而写作”
第三讲 在历史诗学与未来诗学之间(下)
第一节课
风格问题
第二节课
被破坏的诗
——以亚历山大·勃洛克《十二个》为例
第三节课
漫谈作为雪莱继承人的哈特·克兰
第四讲 三首诗的“诗与真”
第一节课
“肯定性”刍议
——以W. H. 奥登《诗解释》为例
第二节课
再谈“诗与真”
——以切斯沃夫·米沃什的长诗《诗论》为例
第三节课
“光明之子”与“黑暗之子”
——以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胜利》为例
第四节课
每个人的二十世纪
——“诗论诗神”结语
· · · · · · (收起)
第一节课
“一个熟识的复合的灵魂的眼睛,既亲近又不可辨认”
第二节课
荷尔德林问题
第三节课
从“摩罗诗人”到“移动的、可怕的、绝妙的大地”
第二讲 在历史诗学与未来诗学之间(上)
第一节课
再论“体验与诗”
第二节课
多种声道、复调与戏剧诗,以及莎士比亚的持久重要性
第三节课
“平行主题”今昔
——在《青铜骑士》与《荒原》之间
户外课
“为缺席的民族而写作”
第三讲 在历史诗学与未来诗学之间(下)
第一节课
风格问题
第二节课
被破坏的诗
——以亚历山大·勃洛克《十二个》为例
第三节课
漫谈作为雪莱继承人的哈特·克兰
第四讲 三首诗的“诗与真”
第一节课
“肯定性”刍议
——以W. H. 奥登《诗解释》为例
第二节课
再谈“诗与真”
——以切斯沃夫·米沃什的长诗《诗论》为例
第三节课
“光明之子”与“黑暗之子”
——以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胜利》为例
第四节课
每个人的二十世纪
——“诗论诗神”结语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当阿兰·巴迪欧反对浪漫主义时,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他反对的正是“体验化”。其实,现代戏剧和诗学中,都有很多这方面的努力。比如,我们都知道布莱希特的著名观点“共鸣的消除”,是一种对“体验化”保持创造性距离,在“陌生化”方面进行探索的方式,通过产生“间离性”达到对“体验”的中断,从而达到对“共通性”的中断。诗人中,T.S.艾略特也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中写道“非个性化处理”,提倡“逃避个性”。我们可以认为,这也并不是说要反对个性,而是一种对个性意识、对于情感体验的激进治疗方式。在现代美学中,“体验”的问题也就让位给了“陌生化”的问题,可以说,这是一个漫长的古典时期濒临结束时的最后反应,也是对一个新时代———包括我们的这个新世纪在内———的初次反应。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讲 在历史诗学与未来诗学之间(上) -
师法品达的荷尔德林认为,诗的生发过程可以描述为:统一自如的灵,走出自己,同“材”相接触,构成种种永不停歇的变换中关系的过程。不同类别的变换关系,彼此形成对立系统。这些系统面最后产生静止的点和契机时刻。这样的点和时刻,就是诗写作和实个在化的时刻,荷尔德林把这个过程称作:“诗的灵的演进方式”。而“诗的灵”,归根结底是那个作为创世的神的灵,是这样的灵充斥叠了诗人一所谓“灵感”或者“感灵”,使得诗人走出自己有限的“领域”,把握和表述只有神才完全拥有的共同体作为一个歌咏父国咏歌的诗人,荷尔德林认为,诗人尤其是民族用以发声的舌。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荷尔德林问题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艺文志·诗(共9册),
这套丛书还有
《悼念集》《变得厉害》《三行集》《九疑集》《山中》
等
。
喜欢读"试论诗神"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试论诗神"的人也喜欢 · · · · · ·
试论诗神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 更多书评 8篇
论坛 · · · · · ·
这封面也太白了这种纸容易脏容易破 | 来自艾萍 | 2023-03-12 17:47:17 | |
我看不懂 | 来自蚩璃 | 2023-02-12 20:56:03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籍是否名实相符(一) (无心恋战)
- 2023年购书目录 (思郁)
- 橡皮選書 (烏普西侖巴)
- 买过的书 (普照)
- 想读 (徐小凯)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89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试论诗神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陆出渚 2023-06-14 18:10:21 山西
扔掉!
8 有用 小學生春遊症 2023-04-18 21:23:19 河南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 很烦,已上升到我第二烦,看水平不够不自知的人装沉重的逼 疑似八十年代国师味 4-
8 有用 胡了了 2023-01-22 13:11:38 浙江
与其说试论诗神,不如说召唤诗神,这部诗论和王炜的诗歌创作是一体的,或者说这部诗论在他的诗之前,这本书只是一次后来的亮明原形,通过它可以更好理解王炜为什么那样写。王炜对自己写作的定位不是神,而是最接近神的英雄或智者,他的写作展开的就是此种接近的距离和不可结合。王炜是一个诚实的论者,始终没有提出更易于召唤的说法,所以这部书的门槛显然,也因此有其特定必要性,在一个众人茫然,大多写作者也无立锥之地的时候。... 与其说试论诗神,不如说召唤诗神,这部诗论和王炜的诗歌创作是一体的,或者说这部诗论在他的诗之前,这本书只是一次后来的亮明原形,通过它可以更好理解王炜为什么那样写。王炜对自己写作的定位不是神,而是最接近神的英雄或智者,他的写作展开的就是此种接近的距离和不可结合。王炜是一个诚实的论者,始终没有提出更易于召唤的说法,所以这部书的门槛显然,也因此有其特定必要性,在一个众人茫然,大多写作者也无立锥之地的时候。此书作为大学里的讲座讲稿价值则很可疑,如果只是听过一遍,基本只能是一次听和尚念经的体验。 (展开)
14 有用 凭吊余惘然 2023-11-06 14:50:58 北京
no 不可以 讲得相当不清晰,术语堆砌,而且相当震惊,作者读诗居然只读中译本……
11 有用 字母大大 2023-05-23 14:51:04 天津
繁琐而装逼。初看几章感觉惊艳,很多玄乎词,也会各种炫技。但看多了,就有点恶心。作者一种捣浆糊似的意识流文本。 作者似乎被所谓诗人,诗人语录,诗人意识,自我脑细胞的思考,自我的认知习惯等一系列的东西纠缠住了。总想对自己想表达的任何一个主题进行带有主观个人化的拆解与否定。秀知识的优越感与意淫似的主观表达掺杂在一起。似乎作者不能从自我的诗歌思维里走出来做出常识性论证。总是试图在否定,背后其实就是在间接否... 繁琐而装逼。初看几章感觉惊艳,很多玄乎词,也会各种炫技。但看多了,就有点恶心。作者一种捣浆糊似的意识流文本。 作者似乎被所谓诗人,诗人语录,诗人意识,自我脑细胞的思考,自我的认知习惯等一系列的东西纠缠住了。总想对自己想表达的任何一个主题进行带有主观个人化的拆解与否定。秀知识的优越感与意淫似的主观表达掺杂在一起。似乎作者不能从自我的诗歌思维里走出来做出常识性论证。总是试图在否定,背后其实就是在间接否定其他人的观点表彰自己牛逼。只有自己的理解才够境界与深度。但是 实际好似老太太的裹脚布。 还是意识流的诗人气太强(爱摆弄一些绕弯的间接叙述与表白),都不太会简单直白的论述了。 抱着好奇心读的人都读的犯困,何况在现场的学生。书质量还是非常好的,内外皆是白白净净的。 加一星吧。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