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师 短评

热门
  • 27 晴纶空想 2023-09-27 11:32:12 浙江

    翻译太烂了,简直不是人话,看了10页受不了了

  • 32 青春病 2023-08-11 11:03:57 上海

    。。。翻译是从这本书开始才学习的中文吗?

  • 10 vice_muse 2023-04-30 19:34:44 辽宁

    我永远爱女作家,耶利内克的文字真的太震撼了

  • 40 bookbug 2023-04-14 10:21:12 北京

    一晃又二十年。初读时才刚看过电影不久,很难不受其影响提前代入所谓虐爱的主题先行,忽略掉小说中其实更早更深入分量也更重的母女一线,而后者才是被诸多评论家视作耶利内克自传色彩的重点所在:来自母亲、家庭乃至音乐文化的极端控制,某种程度是作者与很多奥地利女人无法摆脱的精神枷锁。至于两性间因不公所导致的压抑与反抗,则是另外一个维度的控诉,像音符一般流淌在作者既冷又硬的文字质感之上,嘈嘈切切,倘在读时不能沉下心来,是很容易跑偏的。不过好的作品大抵如此,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女权,道学家看见背德,才子看见SM,流言家看见自传八卦,以及天才作家林奕含看见更深层次的人性之隐恶,nazi的源流。最难忘书中出现的多次自虐及自残,特别是最后刺向肩上那一刀,“世界毫发无伤,没有停顿”,太戳心。

  • 5 小河 2024-07-15 20:12:15 浙江

    翻了二十页都不到就被这个翻译吓尿了…白瞎这个故事。

  • 4 迢递 2023-05-25 21:12:34 上海

    耶里内克的文字是残酷的。《钢琴教师》的语言气质和它所塑造的主角一样,并不讨大众的喜欢。究其原因,并不是因为文字或人物的本身不美,而是它们已然脱离了人们长时间以来普遍接受的刻板概念——文学或是女性的利他性。当气质高贵的女人埃丽卡用暴露和释放满足自己时,作为无意中成为凝视方的观者已经让渡了凝视的权力,埃丽卡的欲望是一种“反凝视”的方式。同样,《钢琴教师》中的文字充满了感性的比喻和私人化的感受描写,这种完全的女性写作是女性在文学领域夺权的新方式。

  • 4 序跋 2024-10-19 09:01:44 江西

    想起尤金奥尼尔写悲悼三部曲:家是一座鬼影幢幢的墓穴

  • 51 鸡狗腿子 2023-04-05 00:20:14 重庆

    太狠了太狠了太狠了!耶利内克不是作家而是刽子手啊!整个故事就是一场痛苦漫长的强奸,被青春强奸、被男性强奸、被高雅艺术强奸、被自欺欺人的理想强奸,渴望在其中感知愉悦却发现做爱的本质就是占有、支配和暴力。真是毫不留情啊,用性欲杀死性欲,耶利内克太知道人类是个什么玩意儿了。

  • 4 仓庚 2023-10-01 16:01:33 广西

    对读者来说也是折磨,这就是作者最"恶毒"的地方,她不断地用刀子剖开种种病态的,令人窒息的关系,她所有的爱都不得不以暴力与畸形的形式表达出来。

  • 3 青时 2023-05-13 15:23:11 重庆

    剧情有点生理不适,但文字万般精彩,真是把读者也带入致命诱惑里了。我很想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状态,如何破解,才能让其他人远离这种拉扯撕裂矛盾状态?作者真真是个奇才。原谅我语言苍白,行文实在太精彩。翻译应该也是无比优秀的,语言可以这样组合出情景,妙

  • 2 U 2024-01-07 21:59:34 山西

    勉强看完,母女都打架了还因为顾及邻居而压住声音这段,太生动了,也只有母女之间的战争引起了我的兴趣(果然还是因为有经历啊),其他部分也不知道是翻译还是原文就这样,读起来很生硬。

  • 2 静静 2023-09-05 18:13:32 重庆

    这是看第二遍了,奇怪的是,比起哈内克的同名电影(非常推荐!),这次看书过程中我更多想到的是库布里克的《发条橙》。压抑程度越高,反弹越激烈,书里女主结尾那一刀真的是扎在了我心口上,影版于佩尔的演绎更是灵魂。

  • 7 caffeinein 2023-04-16 18:27:24 浙江

    精神亚健康的慎入,我是被书名骗进来,又被耶利内克残酷冷峻的文字几番屠杀。作者用一种原始的狂暴去写畸形的母女关系、情人关系、社会关系、演奏家与观众的关系,而主人公也用一种尖酸冷漠而放荡癫狂的态度不断残害自己、毁灭自己。每个字我都看在眼里,但是每个字我都看不进心里。挺变态的,也挺刺激的。

  • 2 李贝特 2025-01-19 00:38:27 内蒙古

    能不能重译?这辈子没读过这么烂的译本。

  • 2 Linfinito 2023-08-05 12:33:16 河南

    每一个女人必读的一本书

  • 17 后浪 2023-03-20 09:49:07 北京

    于佩尔主演的戛纳获奖影片《钢琴教师》原著小说!作者埃尔夫丽德·耶利内克,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钢琴教师》是一部大胆的女性美学和女性话语的宣言书,书中描写了如共生体一样的母女关系。埃丽卡虽已年届不惑,仍然时刻处于母亲的监视之下。埃丽卡的学生克莱默的出现打破了母女之间沉寂的生活。

  • 1 欧阳 2024-03-24 22:12:08 湖北

    这本书有它难读的地方,比如阅读时有明显的在读译本的隔阂感,文本中反复出现古典乐及钢琴演奏技法,作者有些刻意地堆砌这些词汇,埃丽卡躲藏在以专业知识及情趣游戏组成的迷宫里,以此作为在与青春且有攻击性的学生的欲望追逐中的堡垒。 为阅读这部作品承受的不适应依然是值得的,书本包含的信息量比电影大得多。 母女分别扮演缺位的父亲的角色,是否异性恋家庭的合理性之一就在于在同性或异性亲子关系间提供缓冲,留出一个代表性欲与激情的身位。 在我看来耶利内克是为复杂且刻薄的作家,这本书里没有可爱的角色,但有一些表述让人醍醐灌顶

  • 1 jianjian 2023-12-17 19:42:36 澳大利亚

    和母亲的关系就是,藏于心底的爱与生活中无法容忍的各种琐事的折磨,母亲抓得越紧,有时反而会越不想离开,痛苦但也沉溺于这种被需要的爱恋的感觉吧。所以关于爱情,一个人到底是真的会爱上另一个人,还是这一切其实只是场幻觉,我们爱上的只是自己的幻想,这样想的话就很自我。。

  • 2 兔毛尖上的跳蚤 2023-11-24 21:03:21 浙江

    她并不期待殴打与辱骂,她渴望从伤害中品出爱的痕迹,当不真实胜于真实,艺术才有分量

  • 2 阿正 2023-05-27 23:21:48 河北

    我不喜欢这个故事,但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好故事。这个故事如此触目惊心、引人深思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