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九分以上中国文史哲著作(乱序) (司空宅星)
- 好读书不求甚解 (洗心易)
- 读书。豆瓣九分以上通识&专业教材。 (Vanessa。)
- 2023年新书选录 (蒹木)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23 (普照)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88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初影 2024-03-08 12:52:42 江苏
视野宏通
0 有用 寒枝 2024-05-01 10:15:43 湖南
已购
5 有用 moi 2023-12-13 10:59:54 重庆
“以意逆志”是史学,“推源溯流”“意象批评”是文艺学,“摘句”“诗话”“评点”是文艺评论,“诗格”是修辞学,“选本”是文献学——张伯伟先生在无意中取消了今日的学科分科,而上溯到了文学的本体论层面:“什么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项念东09年博士论文围绕岑仲勉、陈寅恪、傅璇琮、陈尚君诸先生的研究提出“考据诗学”的概念,后者被套用到高小慧22年所出杨慎专题的专著。反观张伯伟先生的著作,考据固然是研究的基础... “以意逆志”是史学,“推源溯流”“意象批评”是文艺学,“摘句”“诗话”“评点”是文艺评论,“诗格”是修辞学,“选本”是文献学——张伯伟先生在无意中取消了今日的学科分科,而上溯到了文学的本体论层面:“什么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项念东09年博士论文围绕岑仲勉、陈寅恪、傅璇琮、陈尚君诸先生的研究提出“考据诗学”的概念,后者被套用到高小慧22年所出杨慎专题的专著。反观张伯伟先生的著作,考据固然是研究的基础(张书在呈现文学批评史、在比较汉文化圈时,也用了文献学知识),但是考据的结果需要理论解释(张引用儒释道)。回归文学本体,不代表要沿袭其词,而是要反观、解释其思维方式。 周wx教授本周讲座中提到,人文数字化不应当只是研究工具,而应该是本体论的思维方式(逻辑化)。否则,定量分析、知识图谱只能帮助结果呈现 (展开)
2 有用 飘来飘去 2023-11-26 07:49:12 广东
买来当传家宝。传家宝的标准是不必多么高深完备,但要对于知识谱系的养成有较大作用,可以是常识,也可以是异见,总之是开卷有益。
1 有用 文孟先生 2023-08-23 16:06:41 湖北
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