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艺文志eons
副标题: 作家的一生
原作名: Virginia Woolf: A Writer's Life
译者: 谢雅卿
出版年: 2024-3
页数: 540
定价: 88
装帧: 平装
丛书: 艺文志·人物
ISBN: 9787532186198
内容简介 · · · · · ·
林德尔·戈登通过伍尔夫的小说作品以及日记和书信重构出这样一个伍尔夫:她是强健的步行爱好者,努力工作的职业作家,更是“不知疲倦的探索者”,探索“人类处境的千奇百怪”。
林德尔·戈登想要呈现的并非常规的线性传记叙事,而是在真实性所能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详尽地追踪记忆和想象在 伍尔夫一生中的持续流动。戈登同时论证了这种传记方法正是伍尔夫的发明,也曾由她实践,背后是一种全新的重视无名者的历史观。
原书最初出版于1984年,2006年戈登在新材料的基础上,从新世纪的女性主义视角做了修订。中译本译自2006年修订版。
☆“敏锐而新颖。”
——赫米奥娜·李(Hermione Lee),《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极富洞见之作,极大地增加我们对伍尔夫的了解与理解。”
——《伦敦杂志》
☆“林德尔·戈登一定是我们时代最有成就的文学传记作者之一……杰出而振奋人心……绝佳地...
林德尔·戈登通过伍尔夫的小说作品以及日记和书信重构出这样一个伍尔夫:她是强健的步行爱好者,努力工作的职业作家,更是“不知疲倦的探索者”,探索“人类处境的千奇百怪”。
林德尔·戈登想要呈现的并非常规的线性传记叙事,而是在真实性所能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详尽地追踪记忆和想象在 伍尔夫一生中的持续流动。戈登同时论证了这种传记方法正是伍尔夫的发明,也曾由她实践,背后是一种全新的重视无名者的历史观。
原书最初出版于1984年,2006年戈登在新材料的基础上,从新世纪的女性主义视角做了修订。中译本译自2006年修订版。
☆“敏锐而新颖。”
——赫米奥娜·李(Hermione Lee),《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极富洞见之作,极大地增加我们对伍尔夫的了解与理解。”
——《伦敦杂志》
☆“林德尔·戈登一定是我们时代最有成就的文学传记作者之一……杰出而振奋人心……绝佳地论述了这个女人(伍尔夫)和她的艺术。”
——《英国书讯》
弗吉尼亚·伍尔夫传的创作者
· · · · · ·
-
林德尔·戈登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林德尔·戈登(Lyndall Gordon),1941年生于南非开普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文学博士,以罗德学者身份前往牛津大学,现为牛津大学圣希尔达学院资深研究员。著有《T.S.艾略特传:不完美的一生》《破局者:改变世界的五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传》。
谢雅卿,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英文系讲师,英国诺丁汉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
目录 · · · · · ·
维多利亚时代的典范
第一章 生命之根基
第二章 最可爱的人
第三章 家庭肖像
学徒时期
第四章 黑暗的二十年
第五章 疯病的问题
第六章 一个女人的教育
第七章 启航
谱写生命
第八章 自由与友谊
第九章 爱的试炼
第十章 反历史
第十一章 创造艺术家
第十二章 生命的样本
第十三章 生命历程
第十四章 公众之声
缩略表
注释
致谢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伴随珀西瓦尔的死,六个人进入了未来,而未来包括他们无法避免的灭亡。从这一刻起,他们被时间浸透了,过去的时间,未来的时间,以及罕见的停滞的时间,回忆由此铸成,生命的模式由此定型。六个人物和弗吉尼亚·伍尔夫有共同的观念,即生命是被它终将结束这一事实主宰的;死亡对他们来说是永远在面前的可能性。 现在,人生的后半部分面临着一个压倒一切的挑战,那就是如何在接下来的生存中找到意义。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十二章 生命的样本 -
对弗吉尼亚而言,用自己的名字出版作品并把自己暴露于众是件极其痛苦的事……。1919年3月,在寄送第二部小说《夜与日》的稿件之前,弗吉尼亚给达克沃斯写信说:“我能忍受阅读自己出版的作品,而不脸红、不发抖、不想躲起来的那个时刻,到来了吗?”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五章 疯病的问题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弗吉尼亚·伍尔夫传"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弗吉尼亚·伍尔夫传"的人也喜欢 · · · · · ·
弗吉尼亚·伍尔夫传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6 条 )

令人骄傲的,斯蒂芬斯的

研究和喜欢伍尔芙的一本好书

> 更多书评 46篇
论坛 · · · · · ·
翻译与四川出版社比怎么样? | 来自sihao | 2024-04-26 11:08:46 | |
这书啥时候可以买到啊? | 来自蜉蝣foryou | 3 回应 | 2024-03-07 09:28:13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Virago (2006)暂无评分 11人读过
-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8.5分 114人读过
-
W. W. Norton & Company (2001)暂无评分 5人读过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女性文学--温存柔韧,细腻内敛,生猛冷峻 (墨梓🐳)
- 豆瓣五星图书【传记】 (爱玛·包法利)
- 书海无涯 (佾云)
- 购书单【1】 (波豆豆)
- 授权出版:非虚构 (英国安德鲁·纳伯格联合国际有限公司)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881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弗吉尼亚·伍尔夫传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刀叢中的小詩 2024-05-25 21:30:46 北京
《作家的一生》——一反坊间对于伍尔芙女性旗手和抑郁患者的固有评价,她的女性意识,更多是出于一种文学的自觉。所以说,当她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不仅仅是用来写作,还安放了她的所有情感和生活。她的绝世高蹈,绝非个人感情的受挫,而是对人这一物种的不满。她说,凡是意识到自我的人从今往后才是独立的;他永远不知疲倦,他明白生命苦短,所以完全沉浸于深深的而又适度的幸福之中。他独立生活,而别人是繁文缛节的奴隶,... 《作家的一生》——一反坊间对于伍尔芙女性旗手和抑郁患者的固有评价,她的女性意识,更多是出于一种文学的自觉。所以说,当她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不仅仅是用来写作,还安放了她的所有情感和生活。她的绝世高蹈,绝非个人感情的受挫,而是对人这一物种的不满。她说,凡是意识到自我的人从今往后才是独立的;他永远不知疲倦,他明白生命苦短,所以完全沉浸于深深的而又适度的幸福之中。他独立生活,而别人是繁文缛节的奴隶,在醉生梦死之中听从生命悄然流逝。一旦循规蹈矩,一旦人为亦为,呆滞就笼罩着灵魂中一切灵敏的神经和官能。灵魂变得徒有其表,其中空空;迟钝,木然、冷漠。 (展开)
1 有用 要么写要么死 2024-04-20 01:37:36 北京
如此细节,每一个坐标,每一个人名,每一段日记的引语,每一个小说的原型,是跳动的,是滚烫的,是鲜活的,是毫发毕现的。圣艾夫斯的海浪,塔兰德屋的灯塔,第一次抽到鉴书就是自己最爱的伍尔夫,还是在她的纪念日那天发现的,太过凑巧。之前读过杨莉馨老师的那本“英伦百合”与“写下来”的上卷,而这本注定是一次不平凡的阅读旅程,会反复重读,不仅陪伴毕业论文初期,也会贯穿我写完专门献给她的小说《蝴蝶手册》。如果生命是不... 如此细节,每一个坐标,每一个人名,每一段日记的引语,每一个小说的原型,是跳动的,是滚烫的,是鲜活的,是毫发毕现的。圣艾夫斯的海浪,塔兰德屋的灯塔,第一次抽到鉴书就是自己最爱的伍尔夫,还是在她的纪念日那天发现的,太过凑巧。之前读过杨莉馨老师的那本“英伦百合”与“写下来”的上卷,而这本注定是一次不平凡的阅读旅程,会反复重读,不仅陪伴毕业论文初期,也会贯穿我写完专门献给她的小说《蝴蝶手册》。如果生命是不息的海浪,那么传记引领我们窥见细小波纹中的褶皱。她通过书写在现实中搭建另一种真实,而你在阅读里完成一次交错时空的击掌。 (展开)
2 有用 Lottie 2024-05-17 14:30:36 上海
并未用线性传记叙述的方式串联起弗吉尼亚的一生,而是通过作品、日记和书信穿插探索着。弗吉尼亚曾在1921年的日记里回忆起1890年8月的普通夏日,她说生命的重要时刻是隐藏在普通日子里的普通事件,一个遥远夏日里海浪拍打的声音,这是弗吉尼亚创作生命的模式和节奏,是“存在的瞬间”流动翻涌的样态。The waves broke on the shore,真是迷人的一生啊,“我不相信衰老,我只相信人们永恒变换... 并未用线性传记叙述的方式串联起弗吉尼亚的一生,而是通过作品、日记和书信穿插探索着。弗吉尼亚曾在1921年的日记里回忆起1890年8月的普通夏日,她说生命的重要时刻是隐藏在普通日子里的普通事件,一个遥远夏日里海浪拍打的声音,这是弗吉尼亚创作生命的模式和节奏,是“存在的瞬间”流动翻涌的样态。The waves broke on the shore,真是迷人的一生啊,“我不相信衰老,我只相信人们永恒变换着朝向太阳的角度”。希望今年夏天能把家里的伍尔夫文集读完。 (展开)
7 有用 退相干 2024-04-19 23:55:45 湖北
林德尔这本传记不是按照编年体细细梳理传主的一生,也没有做到包罗万象般的详实细致,它少了对隐私的探秘窥视,但她将一切落点都放在伍尔夫的作品上,去追索伍尔夫作品中每个意象每个细节幽微的源头,同时旁征博引对比分析,所以也可以把它当作一本作者论角度的文学批评来读。伍尔夫在《到灯塔去》中写道,“在一个阴暗的早晨,拉姆齐先生沿着走廊蹒跚而行,他向前伸出了胳膊,但拉姆齐夫人已于前晚突然逝世,他虽然伸出了双臂,却... 林德尔这本传记不是按照编年体细细梳理传主的一生,也没有做到包罗万象般的详实细致,它少了对隐私的探秘窥视,但她将一切落点都放在伍尔夫的作品上,去追索伍尔夫作品中每个意象每个细节幽微的源头,同时旁征博引对比分析,所以也可以把它当作一本作者论角度的文学批评来读。伍尔夫在《到灯塔去》中写道,“在一个阴暗的早晨,拉姆齐先生沿着走廊蹒跚而行,他向前伸出了胳膊,但拉姆齐夫人已于前晚突然逝世,他虽然伸出了双臂,却无人投入他的怀抱。”林德尔同样写到一个细节:伍尔夫的母亲去世那天,她的父亲“步履蹒跚地离开朱莉娅的病床时,十三岁的弗吉尼亚伸出手臂,但他不耐烦地与她擦身而过。这一幕永远地留在她的记忆里”,看到这里,我的思绪被拉回《到灯塔去》,那张开的双臂与无人投入的怀抱,原来源头在这儿,一瞬间,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展开)
2 有用 NinhueSag 2024-06-24 16:39:56 广东
看完觉得我应该去把海浪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