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王蕾 等/003
第一章 数字人文与新文科的理解与认识
新文科:数字人文与数据文科 程焕文/021
古籍整理与数字人文兼谈新文科发展 黄仕忠/025
古籍保护学科与数字人文 姚伯岳/031
索引思维与方法在数字人文中的重要性 杨光辉/037
嵌入学科的数字人文研究 赵思渊/041
历史学研究者的数字人文发展需求和期望 赵思渊/045
历史学视角下的数字人文应用与学科建设 吴滔/049
工科学者在数字人文建设中的角色 吴维刚/058
以学科融合为核心的新文科建设 郭奕鹏/064
女性研究视角下的数字人文思考 柯佳昕/071
文学研究者的数字人文认识与新文科发展 郭丽娜/077
新文科与学术生态重构 桑海/085
应当重视俗文学文献的编目、影印、整理 黄仕忠/088
高校图书馆特藏文献整理与研究者谈数字学术需求 陈莉 蒋文仙 李卓/093
第二章 技术探索与实践案例
图书馆界的数字人文发展
——以上海图书馆为例 刘炜/103
数字人文视域下的智慧图书馆建设实践 杨新涯/119
上海图书馆数字人文建设经验与启发 陈涛/128
近代汕头城市历史地理信息系统构建的初步进展 谢湜/134
民间历史文献领域的数字人文与跨学科融合 郑振满/138
孤岛时期左派妇女的抗战活动
——以《妇女界》社会网络为例 柯佳昕/144
基于数字人文的新文科与通识教育新探索 严程/149
数字人文建设项目的实践与认识 严程/152
数字人文学术期刊发展与困境 桑海/160
法国各类文献机构的数字化现状及其参考意义 郭丽娜/164
近代两广地区邮递通信史料的数字化工作 张子健/166
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人文领域的应用探索 聂昱/169
第三章 数字人文机构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中心建设经验 冯惠玲/173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北京大学数字人文建设回顾 聂华/177
高校图书馆在数字人文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 聂华/184
华东师范大学调查与数据中心建设 许鑫/195
全球视野下的数字人文实验室及科研机构建设 邱伟云/205
数字人文中心建设思考与数字人文项目实践 邱伟云/208
第四章 反思与展望
北京大学文研院推动跨学科建设经验及新文科建设思考 邓小南/223
数字人文环境下的图书馆实践方向 黄晨/230
浅议人工智能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影响 余志/236
提升人文学科的引领价值 余志/245
数字人文中的“人文”之维 冯筱才/248
把“人文学者”放到数字人文的中心位置 肖鹏/254
数字人文、新文科建设与面向未来的人文学重构 申斌/262
面向未来的数字人文发展 申斌/267
后记
交流与碰撞的新起点 韩宇 等/275
· · · · · · (
收起)
1 有用 黄金的马场 2023-04-21 20:11:49 甘肃
收录的历史学者对数字人文的看法还是很亲切的,目前在史学实践中仍然是精读史料—产生问题及关键字—检索和完善这一流程,极个别有学者会采用更个性化的软件协助分析,前者已经日用而不知,后者还缺少被广泛承认的标志性成果。而不论是数据库建设还是学者分布,基本上都是前段少后段多,明清时期文献种类和数量的井喷与数字工具的性格更契合,中古研究实际上用不上很复杂的工具,软件能做出的可视化成果,爬梳不多的史料之后也能得... 收录的历史学者对数字人文的看法还是很亲切的,目前在史学实践中仍然是精读史料—产生问题及关键字—检索和完善这一流程,极个别有学者会采用更个性化的软件协助分析,前者已经日用而不知,后者还缺少被广泛承认的标志性成果。而不论是数据库建设还是学者分布,基本上都是前段少后段多,明清时期文献种类和数量的井喷与数字工具的性格更契合,中古研究实际上用不上很复杂的工具,软件能做出的可视化成果,爬梳不多的史料之后也能得到类似的结果。 (展开)
2 有用 张夷帆 2023-05-11 01:11:03 江苏
数据库为学者深化研究之用,而不应以消磨人的研究意识为代价。如果以为研究者可以放弃个人思考,通过关键词的搜索、材料的编排就能够完成一篇文章,这种浅层的想法或者运用方式即可视为一种危险,尤其是对于学生群体。
0 有用 路兮 2025-01-23 11:31:53 广东
论文集
0 有用 書瑤華 2025-04-17 22:40:10 四川
内容包括中山大学主办的“数字人文与新文科发展规划研讨会”专题发言稿13篇以及对部分与会学者和国内公共图书馆、高校学者访谈27篇,共分为数字人文与新文科的理解与认识、技术探索与实践案例、数字人文机构建设、反思与展望四个部分。
0 有用 雅西贝贝 2025-04-01 09:55:31 北京
其实就是办了个会,请了一些人采访,把采访稿整合出了本书。 1 数字人文认识理解 2 实践案例 3 机构建设 4 反思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