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自己的房间的书评 (46)

在五百英镑和一间自己的房间之外
假期在地铁上从微信读书上偶然找出这本书,一开始读就很难停下来了。自己写作业时非常喜欢用a ( ) of her own作标题或者收尾,但重读中文版才很惭愧地发现,本科读过的,仅仅只有第一章和第二章。 这次阅读发现,除了“五百英镑和一间自己的房间”的著名观点,伍尔夫还谈论了许...
(展开)

她发出呼唤,她完成证明
我总是小看伍尔夫。或者说,因着网上冲浪积攒的信息碎片,我总以为食粮的精华(理念)已被提前打捞,剩下的枝节尽在掌握,从而小看了女性主义谱系创作者的文本丰饶。我没想到“一间自己的房间”竟是这样的,不仅以如此单薄的体量直开《第二性》先声,点射后世几乎所有重要的性...
(展开)

《一件自己的房间》| 她嫁给他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个非常奇特、复杂的人就这样产生了。在想象之中她至关重要;实际上她却完全无足轻重。她遍布于诗集的从头至尾每一页中;但在历史中她几乎不见踪影。在小说里,她主宰着君王和统治者的生活;实际上,她却会成为任何一个男孩的奴婢,只要男孩把结婚戒指套在她手指上。在文学... (展开)
一个女人想要写作,就必须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直以来,伍尔夫在我心中应该都是一个高冷,忧郁,先锋的知识女性的印象。但这本书却让我对她改观,同情,敏锐,关心弱者,这应该才是她真正的形象。 或许正是因此,她才成为了一个女性主义者。 就像上野千鹤子说的,女性主义,实际上是追求弱者也能得到尊重的思想。 成为女性... (展开)
在"女性与小说"的话题之下挣脱规训的镣铐
《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读后有感 ——在"女性与小说"的话题之下挣脱规训的镣铐 伍尔夫在书中深度探讨了"女性与小说"的话题,犀利指出女性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难,虽然文章是在近百年前写成发表,但所提问题却依旧能引起诸多共鸣。 书中让我最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这...
(展开)

女性的文学创作困境与社会处境
短评放不下,记录一下阅读时在备忘整理的一部分。 书中提到的女性在文学创作中的每一重困境大概都可以对应其在当时(或现在)社会的处境,简单归纳如下: 1.语言表达的局限——社会话语权缺失 书中提到“语言是一种工具,而这种工具是由男性创造的。”早期文学创作的各种形式是...
(展开)

自由降临于上锁的房间
伍尔夫所希望的是,女性具有自由思考、创作、接近真实的自由。 要达到这一点,首先她要“有钱以及一间自己的房间”,这是物质上最最基础的保障(也是男人自古以来自然而然地享有的权利,或者不管怎样,他总会比女性享有得更多)。 同时她也更加深入地讨论了小说的本质,其与真...
(展开)

这个译本质量让我想读原文—到底伍尔夫说了什么?到底是哪个译者理解错了?
当初选这个版,是看在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声誉上面,总觉得它们出版社的译本应该是有保障的。 但是,这个译本讲真是挺差的。读了前三十页,云里雾里,就感觉读了一堆字,好像有点意思,但好像又不是很清楚是什么意思。 翻译腔很重。这句话“如果一个人饭吃得不好,他就不能够很好...
(展开)

成为伍尔夫,还是我自己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引子: 本来,我想逃篇的。 理由:1,在我的思想世界,女性主义话题,不亚于像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需要宏大的叙事场面。因为关于女性主义话题,从进入男权社会以后,这段历史无论中外,都进行了几千年文明演变。从感性角度,一提起这个话题,我必然心情澎拜,难以平静。从... (展开)
多一些共情,少一些对立。
伍尔夫在本书中提出了一个的观点:女性要实现真正的独立与自由,必须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和五百英镑”。所谓“属于自己的房间”,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而非做什么事都应该偷偷摸摸、把大量时间精力都投入家庭与家务。在男性眼中,甚至都不能算做事儿的诉求,却是当时的女...
(展开)

《一个自己的房间》读后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个自己的房间》 我看书的时候习惯去感受作者写书的时候是带着什么样的情绪,这让我在这本书上栽了个跟头。 我知道男女性别差异下,完全理解对方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也有意识的读了很多现代的“女权主义”作品,比如《厌女》《始于极限》《她厌男,她是我女友》等等书籍。再... (展开)
《一个自己的房间》读后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个自己的房间》 我看书的时候习惯去感受作者写书的时候是带着什么样的情绪,这让我在这本书上栽了个跟头。 我知道男女性别差异下,完全理解对方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也有意识的读了很多现代的“女权主义”作品,比如《厌女》《始于极限》《她厌男,她是我女友》等等书籍。再...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