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编辑推荐】
1、《经典常谈》是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给青年的13堂中国文化课,畅销80年的传统文化经典读本,成为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教材名著导读指定书目
2、《经典常谈》体现了朱自清的“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的观念,有力地反驳了“不该读中国古书”的观点,为怎么教学生读经典、应该怎样读经典指明了一条道路。
3、朱自清吸取了当时著名学人如顾劼刚、雷海宗、胡小石、陈梦家等较新的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至今仍在学界有很大的影响。
4、本书为读者划定了国人应当有所了解的经典的范围,经史子集都包含在内,涵盖面广,为了解本国经典提供了门径。
5、内容循序渐进,从《说文解字》开始,分论古代典籍,再到最后的总论诸子、辞赋、诗、文,符合阅读、学习的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
5、本书参照1946年光华书店初版修订,保留原著风貌;增加注音注释,附录...
【编辑推荐】
1、《经典常谈》是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给青年的13堂中国文化课,畅销80年的传统文化经典读本,成为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教材名著导读指定书目
2、《经典常谈》体现了朱自清的“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的观念,有力地反驳了“不该读中国古书”的观点,为怎么教学生读经典、应该怎样读经典指明了一条道路。
3、朱自清吸取了当时著名学人如顾劼刚、雷海宗、胡小石、陈梦家等较新的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至今仍在学界有很大的影响。
4、本书为读者划定了国人应当有所了解的经典的范围,经史子集都包含在内,涵盖面广,为了解本国经典提供了门径。
5、内容循序渐进,从《说文解字》开始,分论古代典籍,再到最后的总论诸子、辞赋、诗、文,符合阅读、学习的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
5、本书参照1946年光华书店初版修订,保留原著风貌;增加注音注释,附录六篇文章,展现朱自清语文教育理念。
6、本书随书赠送整本有声书,便于学习,随处可听可读;赠送思维导图,帮助读者高效掌握知识。
【内容简介】
《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是朱自清先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内容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梳理了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诗、文等经典内容,全书见解精辟,文笔优美,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也是国学入门书。
作者简介 · · · · · ·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生于江苏东海县,原籍浙江绍兴,因世代居住于扬州,自称扬州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教育家,杰出的民主战士。朱自清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留学英国,专攻语言学和英国文学。后任清华大学教授、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朱自清最为人知的是散文的艺术成就,其散文曾被誉为“白话美文的模范”,先生在诗歌理论、古典文学、新文学史和语文教育等领域,也都有很高的成就。代表作有散文集《背影》、诗集《踪迹》等,学术论著有《新诗杂话》《诗言志辨》《经典常谈》等。
目录 · · · · · ·
经典常谈(序) IX
《说文解字》第一 1
《周易》第二 13
《尚书》第三 23
《诗经》第四 35
“三礼”第五 45
《春秋》三传第六 53
“四书”第七 61
《战国策》第八 69
《史记》《汉书》第九 75
诸子第十 93
辞赋第十一 107
诗第十二 117
文第十三 133
附录 157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序言 General Education: 博雅教育,通识教育 钱穆先生曾主张:要读经典。他在一次演讲中还指出:“此时的读书,是个人自愿的,不必硬求记得,也不为应考试,亦不是为着做学问专家或是写博士论文,这是极轻松自由的,只如孔子所言:“默而识之”便得。” 我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借此向香港的莘莘学子们提倡深度阅读,扩大文史知识,博学强闻,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形式为求学青年培育人文知识的养份。 朱自清得出结论:“儒家的周易是哲学化了的;民众的《周易》倒是巫术的本来面目” 作者序 这样办虽然不能教一般人直接亲近经典,却能启发他们的兴趣,引他们到经典的大路上去。这部小书也只是向这方面努力的工作。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儿。可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 公元1942年,昆明西南联合大学 《说文解字》第一 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造的。 识字是教育的初步。 东汉和帝时,有个许慎,作了一部《说文解字》。这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识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不但研究字形得靠它,研究字音字义也得靠它。 研究文字的形音义的,以前叫“小学”,现在叫文字学。 我们现在所用的字,本义的少,引申义的多,一字数义,便是这样来的。这可见假借的用处也很广大。 象形字本于图画。 《周易》第二 卜辞:没有阴阳的观念,也没有八卦的痕迹。 我们一班人直到现在,还嫌恶奇数,喜欢偶数,该是那些巫术的遗迹。 《周易》原只是当时一部切用的巫书。现在已经变成了儒家经典的第一部;但早期的儒家还没注意这部书。孔子是不讲怪、力、乱、神的。 八卦原只是数目的巫术,这时候却变成数目的哲学了。那整画 - 是奇数,代...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我们知道,经典训练并不就是恢复读经教育。恢复读经教育是开倒车,这是“五四”运动早已解决了的问题。但一股脑儿反对读经,走极端,弃之如敝屣,造成文化的断层,这是民族文化虚无主义的表现。这却是“五四”运动未曾解决好的问题。经典训练就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来的。朱自清说:“读经的废止并不就是经典训练的废止。”“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他特别指出:“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他所说的“有相当教育的国民”,是指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国民;所说的“接触的义务”,是指国民接受经典训练的义务。他把经典训练提到国民义务的高度,就是确定它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也就是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中国人,有义务通晓本国传统文化有关经典的基本知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前言
> 全部原文摘录
经典常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62 条 )

朱自清:不可错过的十三节国学经典课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说起朱自清先生,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总是那篇《背影》,原本我是每次读来都眼睛酸涩,随着年龄渐长,如今竟是每次想到便心有戚戚。 看到这本《经典常谈》时,我心中很是激动。这是一本畅销八十年的中国传统经典入门读本,是朱自清先生在顶级学府几十年研究教学的心血,我们无缘走... (展开)
《经典常谈》又可以叫“经典常识”



学习传统文化和经典名著的好帮手

朱自清:读透这些经典,狠狠提升国学修养!

传统文化经典读起来太难?大师领你来入门!

一本书讲透十三部国学经典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以前每次看到国学相关书籍,我通常选择默默地把书压到箱底…… 在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朱自清(1898—1948)的这本书中,却意外地学到了很多鲜为人知的趣味国学延伸知识! 在《周易》第二这篇文章里,朱自清浅显易懂地讲透了八卦相关知识:“八卦原只是数目的巫术,这时候却... (展开)
《经典常谈》,写给中学生的国学入门书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8 )
-
北京出版社 (2004)8.4分 930人读过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7)8.9分 793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8.6分 681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09)8.6分 53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坏记性的备忘单 (潮汐声)
- 书柜 (MsWhite)
- 书单|领读文化2023年出版书目 (领读文化)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经典常谈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付之梨枣 2023-07-13 14:49:09 北京
一本经典的中国文化启蒙读物,具有深入浅出的风格和精彩的文笔。它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重要指南,也是国学入门的好书
0 有用 竹杖芒鞋 2023-12-22 12:03:23 北京
经典作品,中学生必读,经典版本,价格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