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引王葆玹
引论1
一 何谓玄学2
二 玄学“火不热论”12
三 郭象“独化说”及其与向秀学说的关系25
四 仁孝与忠孝之辨38
五 才性论与性情论—玄学之分流50
六 “研几”与“知几”—形上形下之贯通59
七 玄学的经典系统与圣贤系统64
八 李充与制度化的玄学72
九 南朝的玄学科目及其与道教的分别79
十 玄学的儒道论87
十一 玄学历史的分期问题92
第一章从《论衡》之初传到玄学之兴起103
一 《论衡》流行迟缓的原委104
二 《论衡》之初传113
三 王朗与《论衡》的关系118
四 《论衡》与荆州学120
五 《论衡》与玄学122
六 从《论衡》看《周易》义理之学的源流127
七 《太玄》学与玄学130
第二章东汉魏晋之政体学说及其对正统论的影响136
一 “君臣一体”和“一卿为政” 137
二 “摄位”与“摄政” 141
三 关于冢宰摄政的成说146
四 王弼《易》学中的人事与君臣149
五 关于诸葛亮的尊崇及正统论之提出152
第三章士庶等级与正始改制158
一 玄学兴起的社会背景159
二 正始玄学家的改制运动185
第四章玄学讨论形式 216
一 “书不尽言”的命题及其流行的情况216
二 以清谈为主、著述为辅的玄学讨论形式220
三 “谈”—一种特殊的思想交流方式224
四 “清”字之义以及“清谈”一词的使用233
五 清议与清谈的关系240
第五章玄学思想方法 247
一 “理”的上升和义理学的形成248
二 名理之辨与言意之辨256
三 “言不尽意”—玄学言意之辨的前提259
四 “微言尽意”或“清言穷理” 262
五 “微言妙象尽意” 267
六 不假微言的“妙象尽意”说270
七 东晋时期“微言”“妙象”两说的争论283
八 “言意兼忘”与“言意之辨”的终结285
九 玄言诗、山水诗及其与“言意之辨”的关系287
十 王弼的“寻言寻象”“忘言忘象”和“存言存象”说290
第六章正始玄学家及其著作295
一 夏侯玄及其《本玄论》等著作296
二 何晏生平事迹与著作316
三 管辂《易》学的玄学内容328
四 钟会生平及其著作331
五 王弼生平及其《易》学、《老》学337
六 王弼著作346
第七章竹林七贤与两晋玄学358
一 竹林七贤的名称问题359
二 竹林名士寓居山阳的意义362
三 竹林名士共有的性格特征及其出身365
四 曹魏政局以及竹林名士集团的同步演变369
五 嵇康及其著作379
六 阮籍著作385
七 向秀著作390
八 山涛和王戎394
九 中朝名士399
十 东晋玄学家403
第八章从东汉哲学到玄学的转变410
一 汉代宇宙论的繁琐化410
二 何晏的“复用无所有”说412
三 王弼的“万物始原”说和“伏羲重卦”说414
四 王弼老学的万物生化图式418
五 王弼《易》学中的璇玑和会要421
六 道德的含义424
七 两汉的《道经》《德经》和道德二元论425
八 河上公、王弼《老》学的盛衰428
九 道德不分的王弼注本432
十 王弼“不分道德”的哲学意义434
十一 名教与自然之辨436
第九章王弼《周易大演论》辑本441
一 《周易大演论》解题442
二 直接论述“大衍之数”及其与“天地之数”的关系的佚文444
三 论述太极与两仪的佚文450
四 论述圣人性情的佚文456
五 一些出处不能论定的佚文461
六 从《周易大演论》佚文看汉魏数论的演变463
第十章玄学的本体论 468
一 王弼及钟会《老》学中的本末体用之学469
二 王弼《易》学中的义象理事说473
三 由卦主和尊位看绝对君权的否定480
四 卦主之因循至理482
五 王弼《易》学的改制理论486
六 王弼《易》学与西方哲学的比较488
七 王弼《易》学之“全释人事”及其意义492
八 西晋玄学中的“贵无”“崇有”之争495
九 “火不热”“指不至”与“声无哀乐”500
第十一章玄学的存在论504
一 向秀、郭象《庄子注》的疑案及其初步的解决505
二 郭象《庄子注》的改编513
三 关于唐代郭本《庄子》掺入向秀注文的证明517
四 向秀《庄子注》佚文的发掘及其与郭注的比较519
五 向秀思想—从本体论到存在论的过渡526
六 “迹”与“所以迹”及其兼忘—向、郭哲学的分歧点之一532
七 圣人之“冥”―向秀、郭象圣人本体论的意义536
八 “独化于玄冥之境”与《致命由己》 541
九 向秀、郭象存在论的政治思想及其社会意义546
第十二章玄学人性论与人才论554
一 玄学人性论之形成554
二 才性之辨574
余论592
一 玄学家所受到的诬陷592
二 玄学著作立学官的问题594
三 论“浮华”602
四 玄学与唐代重玄学605
参考文献618
· · · · · · (
收起)
0 有用 巴别塔 2024-03-24 23:28:22 北京
王先生最后一本修订的作品,笔力醇厚,文献基础极为扎实,对玄学的讨论虽然仍然是汤用彤、汤一介这个系统之中的,但不乏新意,系统建构的也很有理有据。很厚重的一本书。
4 有用 瞿鹊子 2023-06-01 15:12:22 山东
读完小引,就可以来打五星了
1 有用 浮一大白 2023-09-01 07:24:35 北京
先生已归道山
2 有用 明月点亮枝头 2023-07-10 16:43:06 山东
材料详实,多有新论
0 有用 黑猫警长 2024-01-02 12:15:37 北京
新的一年,第一个任务就是写王弼的作业。查王先生的书,谈“几”的一节是个妙见。 和《玄学通论》大部分相类,也有不少不同。 从目录来看感觉有点混乱(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