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中国的鬼 短评

热门
  • 8 星星被风撩过✨ 2023-11-28 17:12:59 江苏

    英译中,穿插了大量的文言文,读在后面已经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文学中的鬼是作者的主角和喉舌,宗教中的鬼大多是日常生活中需要治理的威胁物,大抵有意思的就这么一句。

  • 4 伟大的乌鸦大人 2024-04-03 01:22:07 黑龙江

    前八九十页看得人昏昏欲睡,几度吐槽只有生材料堆叠,sorry我不吃生。但开始论证佛教和道教如何借用在地的鬼的观念来进行融入与推销后就变得很好看了。甚至之前让人昏昏欲睡的部分也连起来了———《日书》没被烧证明属于民生工具书,证明鬼与驱鬼观念的日常化及日常化之早,于是才有后面的鬼怪观念作为更早的以存在的民间信仰…而且本文有不少比较精致的小论证。但是好多故事只引鲁迅的古小说钩沉,不去找更原始文献是不是稍微有点…懒

  • 5 Har 2024-03-07 21:51:55 四川

    看似很多复杂的论述,实则浮于表面,把重点放在了比较宗教、比较文化与语言文字上,但对于鬼作为中国特殊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功能的论述非常碎片化且浅尝辄止,可惜了这么好一个题材。

  • 2 白泽葳朋 2023-06-20 13:42:22 黑龙江

    实际给3.5星吧。中国民俗信仰文化的鬼,有狭义(人亡魂)、广义(除活人外所有事物的怪异作用)之分。本书虽然略提及了广义的鬼,但重点还是聚焦在狭义的鬼上。写了鬼的定义、分类、形象、功能、文学、宗教信仰等,篇幅太短,过于简略,引用资料也有限,大段干巴巴的解说。开篇就说要用比较人类学的方法来研究讲解,结果只有头尾用了横向比较法,中间的章节几乎都没用。若想深入了解这门学问,不妨多看看结尾列出的参考文献,尤其是刘仲宇(民俗信仰和道教方面的鬼)、李剑国(志怪文学方面的鬼)、林富士(疾病瘟疫、巫术、巫师方面的鬼)几位老师的书,要是想看古代鬼怪故事分类集锦那就选《中国鬼神精怪》这本老书。

  • 2 纳西小伙 2024-05-13 02:17:14 美国

    2024.5.12 EVGR D Huddle上午自习中读过。蒲慕州对于从先秦到两汉中国对于鬼的概念理解、文学描写和宗教实践做了全景式描绘。鬼作为社会建构之实体,可以成为早期中国哲学的形而上学、宇宙论和生存论问题反思的形象化媒介,也可以成为文学作品中对人类意愿、幻想和社会心理的投射反映,甚至可以视为社会史和创伤记忆的形象化再现(鬼军作为瘟疫和战乱之再现),亦能作为体系化宗教开展社会(治理)实践时的重要依托(驱鬼作为社会性实践将抽象宗教信仰和信众日常生活,将超凡脱俗的神圣技术持有者和供养僧侣等职业人员的普罗大众,乃至不同信仰思想脉络间都有效地建立起连接)。从对鬼的供养和互动走向佛道教兴起后对鬼怪的消灭与邪恶化,似乎可以挖掘出贯穿中国思想和文学史的“鬼怪史”。

  • 17 和菜头 2023-05-19 13:34:43 北京

    一本有趣的学术书,提供了许多有用的研究方法。但是,哈哈哈哈哈,没有一个是确凿无疑的结论,只有许许多多的推论。

  • 9 新京报书评周刊 2023-06-28 13:45:43 安徽

    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研究就是说“鬼话”。蒲慕州的《早期中国的鬼》就是历史学家对鬼的一次探究。鬼是否真实存在,如果不从玄学和科学的角度进行讨论的话,那么历史学给出的答案是,自从人类有历史记载以来,各种形态的鬼便已经出现,并且起到方方面面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并非想象,而且真实不虚。甘肃天水放马滩秦墓中出土的简牍中,也记载了一位名为丹的人死后复活描述的自己作为鬼的“生活”状态。如果鬼仅仅归于死后世界,活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那么祂对生者来说,便无更多现实意义。但鬼之所以能对活人世界有如此大的真实的影响力,正是因为祂们时时能与活人世界产生链接,有时作为故事寓言出现,有时作为道德训诫出现,有时则纯粹是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强化人们对死后世界的信念。

  • 1 非虛構 2025-05-01 13:45:37 四川

    孔子說“聰明的人不會疑惑不決”。他回答樊遲問智時,又說“尊敬鬼神而遠離它們”。那麼最容易迷惑人的,莫如鬼神,這就是巫人用來欺騙人而達到目的的手段。當今人鬼共處於這世間,鬼見不到人,就像人見不到鬼一樣,陰陽不同道,彼此不相干涉。當人氣盛時,雙方不能互相傷害;等到氣衰時,也會互相牽制。只有困惑而接近鬼神的人,自己居於氣衰的境地而給鬼神以氣盛的機會,所以人不靈而鬼靈。破除鬼神迷信的人可謂是大丈夫!近代巫術之風盛行,瘟神的隨從儀仗,比欽差大臣還奢華,將來不知道什麼時候結束,有遠見的人如何來輓救呢?

  • 1 陈甸甸 2024-08-09 17:31:33 上海

    看得有点累,最后有点戛然而止的感觉,阴间官僚体系和女鬼部分能再展开一些就好了。

  • 1 原田每每 2023-12-23 13:45:26 北京

    内容比较简单,觉得“鬼”的概念涵盖面较广,结合东汉官吏驱鬼的记载,认为睡虎地日书是墓主指导百姓驱鬼择日的参考书。对历史演变的考察主要是认为六朝时期出现个性化的鬼故事,然后比较了宗教中的鬼观念。部分材料的理解不够准确,但是总的来说态度比较谨慎,非常注意不同材料的论证效力,加一星。

  • 1 Patrick 2024-01-26 15:09:20 北京

    观点和分析有趣。汉时鬼的民间信仰是简单的干扰-驱离模式,六朝的文学大大丰富鬼怪形象和冥界建构。佛道都向原有鬼观念妥协,并借驱鬼彰显伸张正义一面,以吸引信徒、相互竞争,不同之处在于道教鬼的行为反应在阳间承受的不公,利用鬼的“报复”观引导人们在驱鬼时听从道士;佛教鬼的处境反映在阳间所行的不义,利用鬼的“受苦”观鼓励人们在生活中遵从佛事。古埃及和古希腊的鬼文化与早期中国不同,古埃及宗教对身后事有清晰的规定,人死后会经过评判,或进神界或消散;古希腊的神话强势,对鬼的描述较少,虽有哈迪斯冥界的说法,但没有明确构建。

  • 1 马刘原野 2024-01-21 00:54:09 四川

    我们塑造了鬼的形象,鬼的形象/世界投射了我们对真实世界的想象和反应(比如鬼世界也有官僚系统;志怪小说的出现不仅反映我们和鬼的关系还反映了社会娱乐的变迁)。作者林林总总写了那么多,我反而对他提到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的鬼系统更感兴趣——前者为etemmu,起源于众神的身体,居住于人体内,死后被释放,在冥界过着阴暗的生活,且这种痛苦永无止境。古希腊则是把死后的状态分为卡、巴、阿赫,没有一个是对生前人的复制,一种对存在的解构。

  • 5 福尔摩斯的手杖 2023-07-05 21:54:50 上海

    切入点和题材是很有趣的,可惜作者没有写好。怎么可以明知要分析社会行为还能如此浮于表面的

  • 2 或曰 2023-06-10 23:31:39 河北

    关于先秦汉魏晋南北朝的“鬼”的系统研究,稍微涉及与其他国家的“鬼”的比较,眉目清晰,可读性强,但新的看法似乎不多。参考文献有个别地方校对不太仔细,如:第218页,“《东观汉纪校注》,刘珍校注”应作“《东观汉记校注》,刘珍 等撰,吴树平 校注”。同页《弘明集》作者“僧佑”似乎还是写成“僧祐”更妥当?第220页,“《墨子闲诂》”应作“《墨子间诂》”。同页,“《潜夫论笺校正》,王符著,汪继培校正”应作“《潜夫论笺校正》,王符著,汪继培笺,彭铎校正”。同页“近人著作”中“王利器:《风俗通义校注》”这一条已前见“古籍”部分,重出。第221页,“《全上古三代秦汉六朝文》”应作“《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 1 桃之仙仙 2024-07-31 08:03:23 海南

    猎奇。很好地讲了传统文化、佛、道和鬼各种渊源,破解了我对鬼的很多迷雾理解,就是有点太学术读起来费劲。看完我肯定是不会再信鬼了,但还是不敢晚上一个人的时候看。前几天逛香格里拉藏传佛教寺庙,一进门左右两边先放的真人和孔子,有点好笑,果然我们一直是佛道释三修啊。

  • 1 十四 2024-08-12 12:33:53 上海

    开玩笑说,鬼月看鬼书。 作者明言是希望以比较研究的视野去写,然力有不逮,故抛砖引玉。 从这本书中,读到了一些已知知识的加深版。并对鬼的变化以及在不同宗教文化中的表现和判定都多了些许了解。社会中的鬼,是人类社会境况的折射,也是构建理想世界的尝试。(此处已删去) 然而,整本书在我眼中显得很乱。语言的啰嗦当然有是译作的原因,但是内容浅显的重复表达也是一方面原因。还有一些不是很自恰的地方。 有所得,尚可一读。

  • 1 休克瓜 2025-01-31 08:40:41 江苏

    如果作为学位论文,可以通过,如果作为出版物,勉强及格。所有内容浅尝则止,隔靴搔痒,大量的片汤话导致阅读极其无趣,基本史料翻来覆去引用,其间大部分是作者主观的描述。如果想通过这本书真的了解中国鬼文化的脉络和发展演进基本上是做不到的,或者以猎奇作为目的,那可能更加会大失所望。一本可以不用在上面花时间的书。

  • 1 展凌潇-芮熙 2025-01-02 08:05:01 陕西

    1、引用二手史料过多,缺少原始史料。过多引用鲁迅《古小说钩沉》,几乎没有再去核查翻阅原始史料。且史料文本分析不足、分析有误或过度解读。比如115页刘沙门的例子,既然叫“沙门”,怎能不考虑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宗教背景?123页颜之推《冤魂志》or《还冤志》需要再明确 2、脚注不够规范,没有出版地城市,且29页脚注甚至有空格。日本论文和专著只有姓名和书名,其他注释信息缺失较多。 3、翻译纯英式中文,读完之后脑子里还得再翻译一次,阅读体验极其糟糕。 4、将部分常识进行解构,仿佛好像新的一样,然则其实没有什么特殊的创新点。 5、标题党嫌疑过重。选题妙,且目录设置很吸引人。但文本构筑乏力,有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意思。 6、全书充斥着西方的解构主义,研究浮于表面,没有深入,就相近赛道而言,深度不如华南学派。

  • 1 愚人船船长 2024-01-22 19:34:22 陕西

    地府官僚机构和女鬼相关的心理补偿很有趣。结论最震惊我的是埃及的鬼不像中国的鬼那样自由,但想想又觉得很合理,人世间饱受限制的民族想象出来的阴间却总是各大势力努力在抓鬼

  • 1 Embrace_V 2024-01-27 09:24:32 广东

    傩 驱鬼行为背后的宇宙观很有趣:虽然对人类充满恶意和危险,但却是宇宙秩序的一部分。中国古代有一个鬼的世界,虽然在宏大叙事里不明显,但一直浮现,所以有了这本书。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