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原作名: Сквозная линия
译者: 赵振宇
出版年: 2024-5
页数: 192
定价: 5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乌利茨卡娅作品集
ISBN: 9787572611216
内容简介 · · · · · ·
◆ 人可以制造谎言,却永远无法欺骗自己。
◆ 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作家代表作,为女性写下的挑衅之书,用谎言刺穿生活的真实。
【编辑推荐】
★ 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俄罗斯女性文学领军者乌利茨卡娅小说代表作
☆ 从生活取材,为女性发声,以虚构对生活发起挑衅,从谎言 中凸显女性 的生存与道德困境
★ 选择谎言,也是选择了对人生的叙事重塑,却同时也暴露了人心最深处的欲望——人可以制造谎言,却永远无法欺骗自己
☆ 封面选用高档大地纸,外封专色精印,内封简素压凹,肌理有如广袤俄罗斯土地
★ 内文选用优质纯质纸,长久存放不变色,顺纹裁切,可180度平摊阅读
————————
【内容简介】
“米歇尔想要的是童话故事,是都市浪漫曲,是写给穷人的通俗剧,是全世界所有姑娘的幻梦,无论她们是淳朴老实的、贪得无厌的、不大聪明的、心地善良的、残忍冷酷的还是遭人哄骗的……”
《女人...
◆ 人可以制造谎言,却永远无法欺骗自己。
◆ 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作家代表作,为女性写下的挑衅之书,用谎言刺穿生活的真实。
【编辑推荐】
★ 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俄罗斯女性文学领军者乌利茨卡娅小说代表作
☆ 从生活取材,为女性发声,以虚构对生活发起挑衅,从谎言 中凸显女性 的生存与道德困境
★ 选择谎言,也是选择了对人生的叙事重塑,却同时也暴露了人心最深处的欲望——人可以制造谎言,却永远无法欺骗自己
☆ 封面选用高档大地纸,外封专色精印,内封简素压凹,肌理有如广袤俄罗斯土地
★ 内文选用优质纯质纸,长久存放不变色,顺纹裁切,可180度平摊阅读
————————
【内容简介】
“米歇尔想要的是童话故事,是都市浪漫曲,是写给穷人的通俗剧,是全世界所有姑娘的幻梦,无论她们是淳朴老实的、贪得无厌的、不大聪明的、心地善良的、残忍冷酷的还是遭人哄骗的……”
《女人们的谎言》为乌利茨卡娅的短篇小说集,共收录六个短篇。作者在这些故事中冷静剖析女性心理,提炼着生活的虚实。
故事的主人公均为女性,或青春年少,或正当壮年,或垂垂老矣,她们用谎言编造(或者说补写)着自己的生活:那些不曾存在的孩子、虚构的情爱事件、借来的声名与才华、对底层生活的美化幻梦……
这些谎言贫乏简陋,而它们所包装的真相更是贫乏简陋到让人疑惑她们编织谎言的动机。或许,甘心为谎言俘获的,从始至终都只是她们自己。
——“这些虚构的、骗人的女人,从少女到老妇,各个年龄段的女人都是我的朋友,无论远近。有趣之处在于,这本关于谎言的书是我写过的最真实的书。”
——乌利茨卡娅
————————
【名家推荐】
乌利茨卡娅是当代作家中最优秀的人物之一,她的语言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对细节的描写细致而准确。
——列夫·库克林(俄罗斯诗人、剧作家、作曲家)
乌利茨卡娅的风格特点不仅在于把周围环境纳入散文内容,还在于以一种通常朴实无华的形式,清晰、形象地描绘情节。她的笔法非常轻盈,这无疑是乌利茨卡娅特殊世界的最重要特征。在印刷字体的线条背后,我们可以惊讶地看见她描绘的图像,读者会有身临其境之感。
——叶夫根尼娅·谢格洛娃(俄罗斯文学评论家、地方志学家)
阅读她的书令人信服而上瘾,很有欲望想要了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美国《纽约客》杂志
女人们的谎言的创作者
· · · · · ·
-
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1943—),俄罗斯作家、翻译家和编剧。生于苏联巴什基尔自治共和国达夫列卡诺沃市,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大学生物系。在苏联科学院普通遗传学研究所工作两年后辞职,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涯。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杂志上发表小说,先后斩获多项俄罗斯文学大奖,如2 001年的俄罗斯布克奖(她是该奖的首位女性得主)、2007年和2016年的大书奖,并享有崇高的国际声誉,获法国艺术与文学勋章、奥地利国家欧洲文学奖、西班牙福门托尔文学奖等。代表作有《索尼奇卡》《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库科茨基医生的病案》《翻译员达尼埃尔·施泰因》《雅科夫的梯子》等。
赵振宇,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硕士。现任职于中国美术馆,从事中俄文化艺术交流工作。译有《无所谓的小女孩》《斯芬克斯·校园罗曼史》《书的故事》等。
目录 · · · · · ·
尤拉哥哥
结局
自然现象
幸运的偶然
生存的艺术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女人们的谎言"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女人们的谎言"的人也喜欢 · · · · · ·
女人们的谎言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9 条 )

她写的女性故事真的太上头了,久久缓不过神

“那种疼痛像被截肢的腿一样”

“人可以制造谎言,却永远无法欺骗自己”
> 更多书评 2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女性主义书单 (Carmen🎗️)
- 俄语文学(2018——) (宝王白奖评委)
- 2020年起出版的外国文学译本【网店上架】 (鲸岛)
- 文新思 (森森)
- 女权书籍 (张流影)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13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女人们的谎言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夏天最好老霸王 2024-06-08 14:56:58 贵州
好美好啊,喜欢看小说的人都不怎么介意谎言,和迷人的对话、充溢着故事的夜晚相比,真假没那么重要,对听的一方来说,诉说者本人的魅力是谎言存在的培养皿,真实和生存一样,不会主动说话、发出声响,而谎言缔造者花费她自身生命,为倾听者创造的幻梦却是编织着真实的活力之歌,爱听。
4 有用 尤里卡 2024-06-27 17:47:43 河北
很多短篇小说集内部绝对独立,每个故事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情节,哪怕遗漏、变换顺序,也不会影响阅读与理解。然而,《女人们的谎言》并非典型的短篇小说集,虽然每个谎言故事的讲述者不同,但倾听者、亲历者都是热尼娅,时间在故事的讲述中点滴流逝,不知不觉二十多年。“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唯有最耐心的阅读者,方能通过连贯的脉络、丰富的细节,得以拼凑出主人公热尼娅的人格画像,真正了解她的真挚与善良、责任与担当、悲悯... 很多短篇小说集内部绝对独立,每个故事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情节,哪怕遗漏、变换顺序,也不会影响阅读与理解。然而,《女人们的谎言》并非典型的短篇小说集,虽然每个谎言故事的讲述者不同,但倾听者、亲历者都是热尼娅,时间在故事的讲述中点滴流逝,不知不觉二十多年。“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唯有最耐心的阅读者,方能通过连贯的脉络、丰富的细节,得以拼凑出主人公热尼娅的人格画像,真正了解她的真挚与善良、责任与担当、悲悯与热烈、自尊与要强、虚荣与敏感、屈辱与憎恨、傲然与脆弱、纯粹与宽容。 (展开)
1 有用 亲爱的蓝面书 2024-10-06 16:29:45 上海
又一次赞叹乌利茨卡娅刻画女性角色的功力。几个女性讲述的故事贯穿始终,最后组成热尼娅的人生切片。让人忍不住想探究起,人性角落里那些值得玩味的结构。我们是否也有过这样的谎言时刻,也许是想要引起关注,得到同情和怜悯,抑或是通过想象,弥补现实的缺憾。然而,就像宗教和酒精,短暂的逃离和麻痹管用吗?生活向来是痛苦和忙碌的,积极参与生活并保持自己冷静的思考,不失为一种活法儿。 P.S. 可对时代变迁下的俄罗斯窥... 又一次赞叹乌利茨卡娅刻画女性角色的功力。几个女性讲述的故事贯穿始终,最后组成热尼娅的人生切片。让人忍不住想探究起,人性角落里那些值得玩味的结构。我们是否也有过这样的谎言时刻,也许是想要引起关注,得到同情和怜悯,抑或是通过想象,弥补现实的缺憾。然而,就像宗教和酒精,短暂的逃离和麻痹管用吗?生活向来是痛苦和忙碌的,积极参与生活并保持自己冷静的思考,不失为一种活法儿。 P.S. 可对时代变迁下的俄罗斯窥见一斑 (展开)
1 有用 连木木 2024-09-30 15:11:07 辽宁
几个短篇串联起热尼娅的人间观察与人生经历,以很有趣的角度呈现了谎言的几个向度:可以是最为悲切、出格(《狄安娜》《结局》),可以是最接近不可能、却又无比接近现实(《尤拉哥哥》),可以是出自尊严的骄傲、现实的遮羞(《自然现象》《幸运的偶然》),可以是为了黑暗中那最后的光明(《生存的艺术》)……故事又不仅因谎言精彩,谎言揭开的方式和了然的顿悟瞬间,都弥足回味。那个巨大的因谎言产生的意义场域,框住的感受不... 几个短篇串联起热尼娅的人间观察与人生经历,以很有趣的角度呈现了谎言的几个向度:可以是最为悲切、出格(《狄安娜》《结局》),可以是最接近不可能、却又无比接近现实(《尤拉哥哥》),可以是出自尊严的骄傲、现实的遮羞(《自然现象》《幸运的偶然》),可以是为了黑暗中那最后的光明(《生存的艺术》)……故事又不仅因谎言精彩,谎言揭开的方式和了然的顿悟瞬间,都弥足回味。那个巨大的因谎言产生的意义场域,框住的感受不仅是剧情中人,亦是被故事的波浪席卷的读者。 (展开)
10 有用 羣青 2024-05-18 09:06:36 上海
即便我一度为热尼娅如此频繁地遇到骗子感到好笑(生动活泼的译文很加分),这些人确实存在于我们身边:有虚荣心强讨赞美的,用悲惨经历博关怀的,甚至本就靠编故事吃饭、发网上测试效果的,而且终究是富有同理心的热尼娅们,组成了主要的受众。乌利茨卡娅认为涉及到的谎言最无害,但在我格外喜欢的《自然现象》中,年轻姑娘对博学女性的依恋,换来了她得不到答案的抛弃,作为读者实在于心不忍,无法归为轻伤。在越发真假难辨的互联... 即便我一度为热尼娅如此频繁地遇到骗子感到好笑(生动活泼的译文很加分),这些人确实存在于我们身边:有虚荣心强讨赞美的,用悲惨经历博关怀的,甚至本就靠编故事吃饭、发网上测试效果的,而且终究是富有同理心的热尼娅们,组成了主要的受众。乌利茨卡娅认为涉及到的谎言最无害,但在我格外喜欢的《自然现象》中,年轻姑娘对博学女性的依恋,换来了她得不到答案的抛弃,作为读者实在于心不忍,无法归为轻伤。在越发真假难辨的互联网中,类似的人设崩塌或骗完即 ghost 还少吗?若是存在困境,那不仅属于制造谎言的人,也属于交付真心的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