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德] 尤尔根·哈贝马斯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副标题: 交往理性五论
原作名: Philosophical Introductions :Five Approaches to Communicative Reason
译者: 童世骏 / 应奇 / 郑宁宁
出版年: 2023-7-15
页数: 248
定价: 98.00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32792863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副标题: 交往理性五论
原作名: Philosophical Introductions :Five Approaches to Communicative Reason
译者: 童世骏 / 应奇 / 郑宁宁
出版年: 2023-7-15
页数: 248
定价: 98.00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32792863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备忘 (adrian)
- 译文人文社科 (上海译文)
- 西方文化批評專題【2】 (南池子)
- 文化,思潮与政见 (皇甫杰)
- 想象乌托邦 (Kdropinstant)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55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哲学导言:交往理性五论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赵富有 2023-10-29 15:17:01 上海
实证主义有推理计算的特点,在哈看来,这是技术治理(强调各种数据计算)论的帮凶 商谈不仅是为了明白语言本身,更是为了达成相互理解 社会是以语言为中介的沟通中不断发展的 语言交往(如规范等)能够形成,很大因素是权力和货币在参与。媒介不能控制行动,控制行动的是背后的经济与权力 道德:保护自己、不伤害别人、以及以保护的名义被别人所用的需要 个人主义的平等主义:包容差异,废除歧视、伤害,个人的自由... 实证主义有推理计算的特点,在哈看来,这是技术治理(强调各种数据计算)论的帮凶 商谈不仅是为了明白语言本身,更是为了达成相互理解 社会是以语言为中介的沟通中不断发展的 语言交往(如规范等)能够形成,很大因素是权力和货币在参与。媒介不能控制行动,控制行动的是背后的经济与权力 道德:保护自己、不伤害别人、以及以保护的名义被别人所用的需要 个人主义的平等主义:包容差异,废除歧视、伤害,个人的自由与相互的团结结合在一起 公民民族:遵守法律公民层面的规则,但又有着所处民族文化环境的独特 宗教仪式(如祭祀)见证了人类精神发展史的早期阶段。为仪式赋予意义的解释,可能是为了建立认同。而在哈看来,宗教如果没有仪式就无法存在下去。从这个角度看:宗教是知识与仪式的结合。以及,信仰的产生需要仪式的参与吗 (展开)
1 有用 啦啦啦我 2024-01-03 16:51:11 江苏
理性的,太理性的~哈贝马斯没有带领我们回到马克思,而是反反复复回到了康德。借助当代语言学的发展,他充分调动出启蒙精神中蕴含的强大的实践力量,这力量以“交往”的形式影响着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优雅地回应了马克思和韦伯提出的种种现代性难题,实现其师阿多诺以及霍克海默等人未竞的夙愿(可以说哈贝马斯没有背离工具理性批判的路径)。意义理论与合理性理论的结合或许是20世纪最为大胆的哲学尝试之一,只有横跨欧陆与英... 理性的,太理性的~哈贝马斯没有带领我们回到马克思,而是反反复复回到了康德。借助当代语言学的发展,他充分调动出启蒙精神中蕴含的强大的实践力量,这力量以“交往”的形式影响着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优雅地回应了马克思和韦伯提出的种种现代性难题,实现其师阿多诺以及霍克海默等人未竞的夙愿(可以说哈贝马斯没有背离工具理性批判的路径)。意义理论与合理性理论的结合或许是20世纪最为大胆的哲学尝试之一,只有横跨欧陆与英美两大哲学体系的思想家才有勇气与能力做到这一点,余味曼妙而悠长,政治/法律界与伦理学界的诸学人,甚至是部分宗教人士都流连其中。或许唯有后现代可解合理性之局,但也唯有哈贝马斯才能破后现代之防,一攻一防,正是现代思想的全部张力所在,也正是我等学子徘徊困惑,目昏眼迷之处,不可不深挖。 (展开)
0 有用 东哥-深圳 2024-01-26 19:00:50 广东
哈贝马斯认为,沟通有效性必须满足四个条件: 可领会性要求:选择可领会的表达,以便说者和听者之间能够相互理解; 真实性要求:提供一个真实陈述的意向; 真诚性要求:真诚表达意向以便听者能相信说者的话语; 正确性要求:选择一种本身正确的话语,以便听者能够接受。
0 有用 Howard–man 2023-11-23 22:15:00 江苏
不难读,但现在卖的死贵,还是不推荐买了
4 有用 大甜甜~~ 2023-11-14 16:24:17 山东
哈贝马斯在这本书里勾勒了自己的思想轨迹的变迁,但我想,他本来就是一个高度早熟的学者,这些变迁完全无损于我们理解一个抽象意义上的哈贝马斯思想。行为交往理论和商谈理论很近于老调重弹。可能最具有价值的是,哈贝马斯主动承认了他的理论背后的一些剧烈冲突。大思想家都是在与冲突的剧烈搏斗中成长起来的。最有趣的一个冲突,在我看来恐怕是现代性哲学自身的文化匮乏。这种以自我主体为中心的哲学其实但现在为止只发展出了一种... 哈贝马斯在这本书里勾勒了自己的思想轨迹的变迁,但我想,他本来就是一个高度早熟的学者,这些变迁完全无损于我们理解一个抽象意义上的哈贝马斯思想。行为交往理论和商谈理论很近于老调重弹。可能最具有价值的是,哈贝马斯主动承认了他的理论背后的一些剧烈冲突。大思想家都是在与冲突的剧烈搏斗中成长起来的。最有趣的一个冲突,在我看来恐怕是现代性哲学自身的文化匮乏。这种以自我主体为中心的哲学其实但现在为止只发展出了一种非常贫弱的文化样态,这就是哈贝马斯在晚年不得不重提宗教问题的原因。因为宗教(而不是政治)最有可能复潮,摧毁哲学的一切努力。另一个冲突就是对于经历过1945的德国哲学家而已,必须将本国的哲学传统“非特殊化”,抽象为一种普遍的学术逻辑,否则就走不出纳粹时代的阴影。这种非常特殊的心理,并不多见。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