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经济学教程》的原文摘录

  • 当人们的社会化程度相对较低时,人们所面对的绝大多数外来信息都是在其已有的经验范围之内的,人们对于媒介环境守望的要求就是一种信息告知 (查看原文)
    Compliment 2013-07-09 17:46:19
    —— 引自第47页
  • 媒介要赢的主体的注意力资源,需要在三个层面作出努力: 一是尽可能捕捉机会进入主体的信道组合中:主要体现在形式要素层面,调动各种表现元素形成自身特色。 二是降低主体接触自身的各种成本,提高现时和预期回报。 降低金钱成本主要体现在价格上;降低时间精力成本主要体现在对信息的分类、梳理,充任特定目标受众群的“信息管家”,用目标受众更易理解的语言和形态进行内容表达;降低机会成本则主要体现在传播内容与传播情景的贴合上。 提高现时回报主要体现在用目标受众偏好的风格、形态、立场、站位来定制相关内容,通过传播产品与其受众达到价值观上的认同和思想情感的共振。 三是通过自身内容帮助目标受众优化其注意力资源的配置,进而优化目标受众其他经济社会资源的配置。 (查看原文)
    milkmug 2013-07-17 20:16:47
    —— 引自第42页
  • 无论是媒介内容还是广告,其本质都是通过特定的传播过程凝聚起相关的社会注意力资源,再把这种注意力资源转换为社会行动或者消费层面的影响力。 (查看原文)
    milkmug 2013-07-17 20:17:02
    —— 引自第47页
  • 提升注意力资源价值的两种途径是: 通过受众媒介接触行为与日常生活的彼此渗透提高有效可支配注意力的时间长度;通过提升内容与广告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及其与传播环境在培育社会偏好过程中的内在一致性来提高媒体所凝聚的有效可支配注意力的使用效果。 (查看原文)
    milkmug 2013-07-17 20:17:19
    —— 引自第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