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之死 短评

热门 最新
  • 15 2024-01-19 22:03:47 云南

    2.5-3 行文松散且冗余,也夹带了不少情绪化私货。不是太买单作者的不少论述和归因。最后一章里,作者针对个人经历的有感而发倒是挺真诚。不少该深挖的地方都隔靴搔痒,譬如tenure制度的迭代缓慢与落伍、国家公共财政在教育投入上大幅减少的深层原因、党派分歧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和硕博高等学历如何被过度生产等。鲍曼在将熟悉变为陌生里提到全球化对工作伦理和个体的冲击,人将持续生活在不确定性带来的隐忧中。精英教育是稀缺的,tenure 和任何金饭碗职位都是如此。在扩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里,高校老师的昔日光环早被稀释得不成样了。想到现代科技和全球化催生的零工经济和服务外包是长期必然趋势,早点明白大部分高校老师在系统内扮演的角色,早做职业祛魅或另做打算也许是必需的

  • 19 林中响箭 2023-11-13 19:21:48 贵州

    学历,看似是一张有用的文凭,但在不恰当的时间,其实远没有把握时机更重要。

  • 21 新京报书评周刊 2023-11-26 16:43:10 安徽

    2019年4月,《大西洋月刊》杂志刊登了一个故事。一位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的年轻学者,毕业后找不到教职,做着多份临时工作才能勉强糊口,她拿不到医保,只好用治疗哮喘的方式治疗肺疼,最终被癌症夺去生命。她的遭遇是上世纪的文科博士生们无论如何都无法想象的。这些年,关于文凭的劳动力市场已经在世界各地被改变。过剩的文科博士,何去何从?赫布·柴尔德里斯,一个在高校和公司都有工作经验的环境行为学(这也是一个不容易找工作的专业)博士,把有关学历的变化和现状写了下来。要是你向往正式的教职,你恐怕得需要卡着点出生,求学之路毫无意外,即便满足了凡此种种条件,被淘汰出局的风险仍然时刻躲在某个难以注意到的角落。马克斯·韦伯一百余年前的“以学术为志业”演讲,已经遇上史无前例的劳动力市场变革。

  • 8 尤小澜 2024-03-22 21:49:18 山西

    学历这个东西过去大家给予了太多光环,其实博士或者在大学任职也都符合科层制,权力一层层下压,负重都在底层。不是多读几本书就可以翻身不做打工人的,充其量只是横店群演。而且更可怕的是学历越高批判性越强,自己过不好,身边人过不好,无法改变却自命清高。

  • 2 说点什么呢 2024-02-21 13:48:48 上海

    讲真,真不觉得兼职教师有什么冤的,你但凡有能力与终身教授一较高下,你也不会退而求其次;既然技不如人,就得承认差距;要么忍,要么滚。

  • 6 X 2023-11-08 18:09:26 浙江

    dp#?哪里死了? 按需定制兼职教授临时工 为临时工喊冤 师资过剩啊那怎么搞? 不是学术追求么?都是为了做青椒是吧 都是为了学校再就业是吧 你博学历赌机会赌输了特么还必须给你兜底啊?

  • 1 许季山 2024-01-16 15:41:27 湖南

    与其说是按需而定改变了校园的教、学逻辑,不如说实际上大学的培养方式已经落后于时代的需求了。如果大学耗费十几年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连大学都不需要,这个体系不是有大问题吗?

  • 2 张小火 2024-01-11 16:28:18 浙江

    我们时不时会读到这样一本振聋发聩的书,它说出了你一直想说又不知从何说起的话。这些话可能在你心里埋藏了许久,却一直找不到任何有意义、有力量的出口。 同为大学里的老师,译后记里的这句话就是我在读这本书时最真切的感受。触目惊心,欲言又止。我曾幻想改变世界,现在真的只想体面的离开。

  • 0 感冒的冬天 2024-03-24 13:13:16 福建

    问题确实都存在。想做学术好难啊T_T然后这本书本身有种模式化写作的感觉。很任务,感觉不到作者对这事真实的感受,把几个案例强行堆一下完成任务,写不喜欢的命题作文的那种感觉。不好看= =

  • 0 Janet 2024-01-14 09:26:39 北京

    认识现状值得一看 破局之法,自己慢慢思索感悟吧

  • 0 豆豆大宝要奋斗 2024-01-17 11:24:09 北京

    对于博导辅导吐槽最为致命,认为博士生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认真上课学习知识,第二阶段论文写作,导师要带学生入门,带学生开会发文章,不教会学生如何混学术圈是导师的失职。全书一半篇幅在吐槽学界临时工现象,包括自己不可控的写作导师,各种岗位的博士后等等,罪行罄竹难书。

  • 0 七月 2024-01-05 14:30:06 四川

    零工经济进入校园:兼职教师的痛苦,不同层级的学校所培育的不同学生;走学术道路更是卷中卷,对当下的我应该怎么办呢?

  • 0 avrillife 2024-01-04 14:19:37 上海

    当基础课变成商品,物廉价美的兼职教师为了工资争取多上几门课,而终身制教授则隐身于高年级专业课后,享受着职位带来的资源自由。看到最后,原来作者及其妻子也(曾)是大学兼职教师的一份子,这也是他奋力出声的原因吧。

  • 0 Evelyn 2024-01-04 14:43:29 北京

    有点跌出预期。话题很有趣但故事没讲好,理论深度太浅了……

  • 0 帕帕请活蹦乱跳 2024-01-05 19:35:20 北京

    作为在读文科博士生,很多地方都有种膝盖中箭的感觉,美国的学术环境竞争激烈、长聘难拿似乎已经成共识了,而国内学术界像美国靠近的感觉也越来越明显,从非升即走的普遍化到现在一些高校出现的预聘制,无一不在说明进高校拿教职越来越难,但读博、做科研本就是越走越窄的,如今这条路不仅窄还挤还惊险,最后整个系统内的所有人都越来越难、越来越痛苦。不知道最后我们会不会也发展到一堆兼职教师的程度,但真变成那样,那无论是高等教育本身还是学术,无疑都是不健康的,希望不会那么严峻吧。另外就是书中提到的从幼儿教育就开始出现的阶层分化很有趣,也很有启发,不得不说,“鸡娃”的流行似乎也证实,国内这种分化也越来越明显,只是发展到最后,是不是离交易本身越来越远了呢?

  • 0 咸鱼战神 2024-01-21 16:38:39 上海

    So sad to know原来到处都是零工经济的粪坑。。。

  • 0 yi曦 2024-03-07 16:45:23 上海

    美国高校那光鲜外表下的剥削内核,读到博士又如何

  • 0 梵 φαν 2024-03-07 22:00:20 中国香港

    本来以为讲的会是美国如何培养了过剩的博士导致竞争激烈,卷起来,但是其实讲的是兼职老师的零工故事。有些兼职老师一辈子只能教学确实是和科研能力有限有关系的,在这个圈里里,科研好永远比教书好要更受肯定,收益更大。阅读过程中觉得作者有些过于主观,体验不是很好。

  • 0 伯姬 2024-03-10 15:58:15 上海

    总要有人说这些话

  • 0 脆脆鲨 2024-03-09 22:18:45 日本

    防止自己想不开自己挖坑自己跳,所以就快速看了一遍。大部分的内容我也都知道,书尾有自测表,没事干可以自己算分。译者自己是搞留学产业的,不用说我都可以想象TA遇见过多少殷切又无知的中国学生…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