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内容简介】
你能想象中国菜里没有辣椒吗?在当今的中国,辣椒似乎无处不在,是中国菜肴精妙和多样化的关键。它反映了中国人的口味、地域和适应性,不仅影响了烹饪,还影响了医疗实践和社会生活。本书为辣椒在中国的传播、演变和文化影响提供了独一无二的镜头,通过充分利用各时期的正史、地方志、文人笔 记等资料,配以生动的插图和精心收集的食谱,作者探索了辣椒是如何从默默无闻变为风靡全中国的,辣椒的传播又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辣”的含义和文化意蕴。
【编辑推荐】
曾经,对中国人来说,辣椒是一种稀奇古怪的外来物种;而今,辣椒似乎无处不在,是中国餐桌上的闪耀明星。小小辣椒从默默无闻的外来闯入者,到成为中国饮食必不可少的口味,乃至中国文化中象征“本土”与“正宗”的部分。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的?
一部辣椒在中国的“定居笔记”:通过对地方志的细致追溯,广泛梳理了辣椒在进入中国后因地而...
【内容简介】
你能想象中国菜里没有辣椒吗?在当今的中国,辣椒似乎无处不在,是中国菜肴精妙和多样化的关键。它反映了中国人的口味、地域和适应性,不仅影响了烹饪,还影响了医疗实践和社会生活。本书为辣椒在中国的传播、演变和文化影响提供了独一无二的镜头,通过充分利用各时期的正史、地方志、文人笔 记等资料,配以生动的插图和精心收集的食谱,作者探索了辣椒是如何从默默无闻变为风靡全中国的,辣椒的传播又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辣”的含义和文化意蕴。
【编辑推荐】
曾经,对中国人来说,辣椒是一种稀奇古怪的外来物种;而今,辣椒似乎无处不在,是中国餐桌上的闪耀明星。小小辣椒从默默无闻的外来闯入者,到成为中国饮食必不可少的口味,乃至中国文化中象征“本土”与“正宗”的部分。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的?
一部辣椒在中国的“定居笔记”:通过对地方志的细致追溯,广泛梳理了辣椒在进入中国后因地而异的名称变化,重新探寻辣椒的传入路径、传播路线及其本土化的接受过程。
一部辣椒在中国的“文化传记”:从烹饪、医药到文化意义,辣椒因其多样性的用途,逐渐跨越了阶层和日常生活的限制,构建起地域身份的象征,成为中国人身份的一部分。
【媒体推荐】
不论是对中国烹饪文化爱好者,还是对辣椒的全球史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本书都是一份宝贵的资源。……达白安的研究深入翔实,他的写作生动有趣,易于理解,又融入了许多“热辣”迷人的信息。
——畅销书《鱼翅与花椒》《寻味东西》作者邓扶霞
吃辣的创作者
· · · · · ·
-
董建中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著者简介
达白安(Brian R. Dott),惠特曼学院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为晚期中国的文化史、中国民间信仰及泰山研究等,著有《身份的反思:帝制晚期中国的泰山进香客》等。
译者简介
董建中,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著有《连环套——封疆大吏互参案》《乾隆御批》等,译有《州县官的银两——18 世纪中国的合理化财政改革》。
目录 · · · · · ·
绪 论 003
第一章 名字与地点——辣椒如何来到中国的“家”
温暖全球:辣椒在全世界的传播 014
地方志是新作物的关键史料来源 024
美洲作物到达中国 026
· · · · · · (更多)
绪 论 003
第一章 名字与地点——辣椒如何来到中国的“家”
温暖全球:辣椒在全世界的传播 014
地方志是新作物的关键史料来源 024
美洲作物到达中国 026
辣椒进入中国 029
第二章 添滋加味
中国调味品与命名规则 050
深层次的烹饪整合 062
地域使用 075
品种多样 085
作为蔬菜的辣椒 091
第三章 丰富了药典
“本草”与中医 106
将辣椒整合进医学体系 110
被观察到的辣椒疗效 118
辣椒消费的不利影响 127
今天的利用 130
第四章 辣得口难开——精英对辣椒的缄默
精英在饮食上的不情愿 143
药典与先例难寻 153
第五章 辣椒:漂亮之物与文学象征
审 美 168
一往情深 184
第六章 辣椒与地域身份地域菜系中的辣椒 203
湖 南 212
四 川 228
结 语 241
附录A 帝国晚期的食谱 249
附录B 本研究查阅过的医书 251
参考文献 255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在这本书中,我尽可能地多方面寻求两个貌似简单的问题的答案:第一,在中国,辣椒是如何从一种不起眼的外国植物演变成无处不在甚至“正宗”的调味品、蔬菜、药物、象征符号的;第二,中国人对辣椒的使用是如何改变中国文化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绪 论 003 -
贯穿本书的一个重要主题是,中国人在接纳辣椒以适应特定的国家、地域、个人条件和需要时,认识到了辣椒所具有的多用途。作为一种在菜园中非常常见的植物,确实可以说,它已经完全适应了异域环境而成为土生土长的植物。最终,辣椒的受欢迎程度甚至超过了本土的花椒。辣椒作为调味品,它的影响甚至改变了中文,使“辣”字的含义发生了变化,以至辣椒和“辣”交织在一起,不可分离。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绪 论 003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吃辣"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吃辣"的人也喜欢 · · · · · ·
吃辣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 条 )
> 更多书评 6篇
论坛 · · · · · ·
有些地方,奇奇怪怪的…… | 来自优雅的刺猬 | 2025-01-23 11:42:14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20)暂无评分 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吃·书 (司徒佩德)
- 食物世界史 (王小麦)
- NEW BOOKS IN CHINESE STUDIES (helenharris)
- 「后浪2023书目」 (后浪)
- 吃货 (银网子)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吃辣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沙漠之雪 2024-01-17 22:25:34 山西
西方人写什么都喜欢联想到SEX
1 有用 Double-man 2024-01-21 07:51:47 广东
一般般,可堪一读吧,就是有些拖沓,可能是为了面向国外读者
0 有用 momo 2023-11-17 00:16:27 广东
听完,这本书听完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十六世纪七十年代之前中国根本就没有辣椒。 各种辣椒,从甜的到极辣的,从长的、尖的到圆的,都原产于中美洲以及南美洲北部,因此,它们肯定是被引入中国的。”
5 有用 熊抱刺玫瑰 2024-02-20 07:26:37 河北
如果偷懒,只看最后的一篇结语即可。
0 有用 赫喧 2023-10-25 19:14:41 贵州
也不算获得了多少新知,自然也不能说就一点没有。或许辣椒对于如今的我们来说确实太熟悉了之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