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大学问
出版年: 2024-3
页数: 628
定价: 118
装帧: 精装
丛书: 明清以来文史研究系列
ISBN: 9787559864253
内容简介 · · · · · ·
一幅明代政治生态全景图,一部经典明代政治制度史,绝版十五年终再版!!揭示明代国家权力的内部结构、运行法则和演变过程,探寻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的本质特征。大学问出品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明代政治制度史的经典著作,立足于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形成道路,以明代国家权力的内部结构和运行法则为切入点,勾勒出明代从中央到地方,从皇帝到乡绅里甲层层制衡的庞大国家机器。通过明代权力结构初创、定型、调整、再定型的全过程,展现明代国家权力结构演变的双轨制轨迹,展示中国历代国家权力“内廷机构外廷化、中央机构地方化、监察机构行政化”的普遍规律,揭示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尤其是君主制度的本质特征。
☆本书亮点
1.中国明史学会首席顾问、“百家讲坛”主讲人方志远教授研究明代政治制度史的经典著作。立足于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形成道路,勾勒出明代从中央到地方,从皇帝到乡绅里甲层...
一幅明代政治生态全景图,一部经典明代政治制度史,绝版十五年终再版!!揭示明代国家权力的内部结构、运行法则和演变过程,探寻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的本质特征。大学问出品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明代政治制度史的经典著作,立足于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形成道路,以明代国家权力的内部结构和运行法则为切入点,勾勒出明代从中央到地方,从皇帝到乡绅里甲层层制衡的庞大国家机器。通过明代权力结构初创、定型、调整、再定型的全过程,展现明代国家权力结构演变的双轨制轨迹,展示中国历代国家权力“内廷机构外廷化、中央机构地方化、监察机构行政化”的普遍规律,揭示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尤其是君主制度的本质特征。
☆本书亮点
1.中国明史学会首席顾问、“百家讲坛”主讲人方志远教授研究明代政治制度史的经典著作。立足于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形成道路,勾勒出明代从中央到地方,从皇帝到乡绅里甲层层制衡的庞大国家机器,揭示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尤其是君主制度的本质特征。
2.从机构的兴废看权力的转移,动态梳理政治制度的沿革演化。通过明代权力结构初创、定型、调整、再定型的全过程,展现明代国家权力结构演变的双轨制轨迹,展示中国历代国家权力“内廷机构外廷化、中央机构地方化、监察机构行政化”的普遍规律。
3.在制度中看见“人”,以敬意与温情重述明代制度史。对明太祖、明成祖、明武宗、明世宗等君主的个性及其成长经历有较为详细的说明,并将其与政治举措、政治制度相联系,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制度史研究成果严肃冷峻的刻板印象。
4.明代宦官再认识,重新审视宦官在明代政治中的角色与定位。以宦官为研究明朝国家制度和国家权力的重要对象,对内廷宦官在国家机构中的作用做了详尽中肯的梳理研究,抽丝剥茧地梳理了皇权、相权、宦官等宫廷的内部斗争。
5.史料翔实、考证严谨、分析透彻。从丰富的史料出发,以《明实录》《明史》《明会典》等正史官书为主要材料,同时参考、引用了百余部文集、笔记及方志,依据大量的历史文献,广泛利用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明代权力结构作出极为严谨的考证与相当透彻的分析,尽显作者治史功底。
☆编辑推荐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是有明一代的基本特征,不仅表现为明太祖、明成祖的事必躬亲、大权独揽,还在皇帝少理朝政、“垂拱而治”的明中后期有鲜明反映。那么,在以皇帝为中心的明代国家权力结构中,皇帝之下的权力运行机制如何在维护皇权独尊的同时保证国家治理效能,成为明代君主集权研究的重要议题。
本书即方志远教授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力求在中国古代王朝脉络中审视明代政治建设。全书以中书省、行中书省的兴废为讨论起点,着眼于明代国家权力在中央、地方基层的表现形式,关注决策、行政、军事、监察等基本权力的运行机制,细究各权力主体在权力网络中的位置及其流变,全面呈现了官僚系统内部的相互制衡,对明太祖关于政治架构的基本原则“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的贯彻情况进行了深入刻画。
作者在书中重点阐述了明代国家权力机构的形成过程,着重区分了有关机构及其人员由临时性差遣到制度性定制的时间节点,并重视政治活动中的普遍性情况和偶然性行为及二者分野,体现了作者对明代制度史研究的成熟思考。同时,作者对内阁、司礼监等具有鲜明特色的机构条分缕析,尤其是将宦官视为明代官员队伍组成部分的倾向和对宦官活动、作用的公允态度,有利于对明代宦官政治定位的重新审视。
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的创作者
· · · · · ·
-
方志远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方志远,江西师范大学教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社科基金历史学科评审组专家,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明史学会首席顾问。研究领域为明代国家制度与社会进程、明清江西商人与地域社会、明代市民文学与明代社会思潮。主要著作有《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走进明朝:从严峻冷酷到自由放任》《明清湘鄂赣地区的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明代城市与市民文学》《王阳明:心学的力量》等。在《百家讲坛》主讲《国史通鉴》《王阳明》等。
目录 · · · · · ·
上篇 明代中央决策系统的权力关系:内阁、内监与皇帝
第一章 “三大府”的设置与中书省的废除
第二章 翰林春坊官平驳奏启与内阁的出现
第三章 内阁制度的形成及其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地位
第四章 司礼监的崛起及中央决策系统的“以内制外”
· · · · · · (更多)
上篇 明代中央决策系统的权力关系:内阁、内监与皇帝
第一章 “三大府”的设置与中书省的废除
第二章 翰林春坊官平驳奏启与内阁的出现
第三章 内阁制度的形成及其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地位
第四章 司礼监的崛起及中央决策系统的“以内制外”
第五章 “以内制外”的保障:关于明代宦官的知识化问题
第六章 明代皇帝的“事必躬亲”与“垂拱而治”
中篇 明代中央管理系统的权力制衡:外廷、内府与科道
第七章 废除中书省后“彼此颉颃”的外廷与内府
第八章 明代官员选拔、任用中的权力分配
第九章 明代财政管理中的权力关系
第十章 明代的军事力量及领导系统的“三权分立”
第十一章明代的法律与司法权力结构
第十二章明代的监察权力及运行
下篇 明代地方国家权力的调整与重组: 按、司道与乡里组织
第十三章行省、三司与三堂:省级权力结构的调整
第十四章明代省级国家权力结构的定制
第十五章明代的“道”:分巡、分守与“整饬兵备”
第十六章明代府州县“亲民官”及其施政方式
第十七章明代国家权力向基层社会的延伸
引用文献
后记
再版后记
附录:明代国家权力结构演进简表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永乐初内阁建置之时,实际上是翰林院的一个负有特殊职责的分支机构。但是,随着其作用和地位的提高,解缙、胡广、杨荣等人又相继为翰林学士、主持翰林院事,翰林院反而为下属。仁宗即位后,命杨士奇等“俱掌内制”;宣德三、四年间,宣宗又命二杨代为批答部分奏章。阁臣的办事方式,逐步由“日侍左右、参预机务”,向独立视草、批答演变;其办事地点,也自然由御前转为文渊阁。为了适应内阁的这一演变,宣宗于宣德四年至文渊阁议事时,命扩大文渊阁的规制、赐内阁以文渊阁印,增设诰敕、制敕两房中书舍人为内阁属官。但在这时,内阁尚需与翰林院合署办公,但翰林院的迁出也只是时间问题了。正统七年,翰林院新署落成,文渊阁遂正式成为内阁官署。作为机构的内阁和作为官署的文渊阁,此时才真正统一起来。所以,杨士奇、杨荣、黄淮及王直等人的记叙中,凡追忆永乐明与成祖“预机务”的地点,皆云“东角门”、“奉天门”等而不言文渊阁。而后人记正统以后的内阁,则直言“文渊阁”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章 翰林春坊官平驳奏启与内阁的出现 -
“非翰林不入内阁”的另一个原因是希望保证入阁者的“学术纯正”,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作为有实政经验的政治家,隆庆、万历间的大学士高有着极深的感受。其《本语》卷5说: 圣祖罢丞相,分其权于六卿,而上自裁决。成祖始制内阁,以翰林官七人处之,备问代言,商榷政务,极其宠密。然未有平章之任也。嗣后遂理机务庶政。比其久也,则遂隆以师保之官,称辅臣焉,虽无宰相之名,有其实矣。然皆出诸翰林。翰林之官皆出诸首甲与夫庶吉士之选留者,其选也以诗文,其教也以诗文,而他无事焉。夫用之为侍从而以诗文犹之可也,今既用于平章而犹以诗文,则岂非所用非所养、所养非所用乎?……今也止教诗文,更无一言及于君德治道,而又每每送行贺寿,以为文栽花种柳,以为诗群天下英才,为此无谓之事,而乃以为养相材,远矣。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节 内阁权力运行的基本方式:票拟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 9.0
-
- 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 8.1
-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 8.2
-
- 中国中古政治史论 9.1
-
- 唐代玄宗肃宗之际的中枢政局 8.6
-
- 南北之争与晚清政局 7.8
-
- 隋唐帝国权力结构及制度演进 7.7
-
- 重构契丹早期史 9.4
-
- 走出五代 8.4
-
- 走进明朝 9.1
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5 条 )

明代权力结构的演进过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是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方志远所写的明代政治史专著。作者水平很高,引用的史料特别丰富,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明代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并探讨了明代国家权力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趋势和不同层面的发展状况。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写的是作为中央决策... (展开)
政治制度构建的逻辑,由本书阅读所想到的(慢慢写)
> 更多书评 25篇
论坛 · · · · · ·
第391页的表述是我理解错误了吗? | 来自大軍 | 1 回应 | 2024-12-24 13:16:41 |
用的是胶版纸吗? | 来自亲爱的壳 | 2024-05-24 23:38:16 | |
本书有增补吗? | 来自明法™抗议豆瓣删组 | 2 回应 | 2024-03-15 10:46:08 |
研究明代权力机构的经典之作 | 来自包子小队长kop | 2024-03-01 12:23:41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科学出版社 (2008)9.2分 29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九分以上中国文史哲著作(乱序) (司空宅星)
- 工作后购书目录 (张小国)
- 【豆瓣每周荐书】非虚构类 (零度)
- 国家:制度、历史与文化 (🦉的瓦涅密)
- 家中書藏●朱明满清時期中國疆域 (eien99)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756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的评论:
feed: rss 2.0
11 有用 🧡勞小姐🧡 2024-08-18 09:57:01 广东
-_-超全超系统!最难得的是读起来一点也不无聊(因为作者会缝插针地给你阴阳两句)。其实大家对明代中央决策金三角(皇帝、内监、内阁)和五府六部的制衡关系都挺熟的,不了解的只是整个权力系统的演变过程。比如中央和地方集权与分权间的矛盾有哪些?矛盾的爆发原因和处理结果是什么?这种权力构成方式(皇帝集权、中央各部门分权、中央集权、地方各部门分权),以及权力关系的演变规律(中央机构地方化、内廷机构外廷化、监察... -_-超全超系统!最难得的是读起来一点也不无聊(因为作者会缝插针地给你阴阳两句)。其实大家对明代中央决策金三角(皇帝、内监、内阁)和五府六部的制衡关系都挺熟的,不了解的只是整个权力系统的演变过程。比如中央和地方集权与分权间的矛盾有哪些?矛盾的爆发原因和处理结果是什么?这种权力构成方式(皇帝集权、中央各部门分权、中央集权、地方各部门分权),以及权力关系的演变规律(中央机构地方化、内廷机构外廷化、监察机构行政化),又是在哪个时期被固定下来的? (展开)
1 有用 andgoal 2024-07-25 16:55:51 河北
全而精,可雅俗共赏!
1 有用 一路走来一路读 2024-10-17 08:44:04 北京
看得出来作者剥离市面上对明朝帝制集大成且天朝没落的流行愤慨情绪,完完整整本本分分地将明朝权力运行结构和机制梳理的极其清晰,并且总结了三个特点:内廷机构外廷化、中央机构地方化、监察机构行政化。作为了解明史基础读本,非常不错。不过少了观点反思,总觉得有点寡淡。
2 有用 BJMYAO 2024-06-06 00:36:26 广东
本书不仅是对明代国家权力机关静态地描绘,更是对国家权力从上至下如何运作地动态解析。因此,本书的特征即视角宏大的同时不乏细节;同时对于整个动态变化的线索(国家统治力、基层社会、外部力量)交待清晰。明代国家权力的三大演化:内廷机构外廷化、中央机构地方化、监察机构行政化,尽在书中自有表达。
63 有用 白跑领主老冰棍 2024-03-23 12:53:08 江苏
华表千秋过,词林几度新。 漫言廊庙事,俱作北邙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