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汉唐阳光
副标题: 希特勒时代的孩子们
译者: 王燕生 / 周祖生
出版年: 2024-2
页数: 456
定价: 88.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203130161
内容简介 · · · · · ·
🥀一代德国青年是如何被“送”给希特勒的?
“青年被一个蔑视人类的政权教育成为它的附属品。”也就开启了这代青年,乃至这个国家的悲剧。
露营、徒步旅行、篝火晚会、漂亮的制服、充满激情的歌曲、成为“盟誓的集体”的一员。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数百万少男少女被纳粹以看上去没有恶 意,甚至显得蓬勃向上的手段“诱骗到手”。希特勒政权通过一层层组织,牢牢控制了这一代年轻人,并不断向他们灌输爱国、种族主义、做好战斗准备、服从命令以及自我牺牲的思想,将他们教育成为政权的附属品。“二战”中,一批批男孩被“送”给希特勒,“为元首、为人民、为祖国”战死疆场,“这既是荣誉也是义务”;女孩们则大多在前线野战医院或者家乡做出自己的贡献。
基于对时代见证人的1000多次采访,本书全面讲述了德国纳粹系统将少年儿童纳入其意识形态魔掌的机制,以及当时年轻人在战争中的无谓牺牲。这是一代人的...
🥀一代德国青年是如何被“送”给希特勒的?
“青年被一个蔑视人类的政权教育成为它的附属品。”也就开启了这代青年,乃至这个国家的悲剧。
露营、徒步旅行、篝火晚会、漂亮的制服、充满激情的歌曲、成为“盟誓的集体”的一员。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数百万少男少女被纳粹以看上去没有恶 意,甚至显得蓬勃向上的手段“诱骗到手”。希特勒政权通过一层层组织,牢牢控制了这一代年轻人,并不断向他们灌输爱国、种族主义、做好战斗准备、服从命令以及自我牺牲的思想,将他们教育成为政权的附属品。“二战”中,一批批男孩被“送”给希特勒,“为元首、为人民、为祖国”战死疆场,“这既是荣誉也是义务”;女孩们则大多在前线野战医院或者家乡做出自己的贡献。
基于对时代见证人的1000多次采访,本书全面讲述了德国纳粹系统将少年儿童纳入其意识形态魔掌的机制,以及当时年轻人在战争中的无谓牺牲。这是一代人的遗言,是一份集体备忘录,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忘记过去。
编辑推荐:
◎“我们是没有亲情的一代,我们是没有光荣历史的一代,我们是被人瞧不起的一代。”本书讲述的是“希特勒时代的孩子们”的故事:他们被引诱、被出卖,被滥用;他们完全被他们的国家所占有;他们“整个一生都不再有自由”;他们是战争的炮灰,也是罪恶的帮凶;他们中很多人战后长期忍受着精神创伤之苦,也有一些人认为,在希特勒时代青年组织中的生活是其“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一代德国青年是如何被“送”给希特勒的?他们当时“为什么那么傻,稀里糊涂跟着人家就上前线参战了”?希特勒如何成为“超级父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年轻一代是可以诱骗的,因为他们的知识还不足以让自己对所发生的各种事件树立明确的观点。”基于对时代见证人的1000多次采访,本书全面讲述了德国纳粹系统一步步将少年儿童“诱骗到手”的机制,以及德国年轻人在“二战”中的无谓牺牲。
◎“青年被一个蔑视人类的政权教育成为它的附属品。”也就开启了这代青年,乃至这个国家的悲剧。
◎这是一代人的遗言,是一份集体备忘录。希望我们能够从他们的命运中得到教训——“为了使我们的孩子们避免这样的命运”。
战火中的花朵的创作者
· · · · · ·
-
Guido Knopp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古多·克诺普(Guido Knopp)
克诺普教授曾担任德国电视二台的首席历史学家达数十年之久,参与制作多部关于纳粹的纪录片,作品曾获无数嘉奖,包括德国和奥地利的电视奖,金狮奖,国际艾美奖等。此外,克诺普还著有《希特勒的帮凶》(Hitlers Helfer)、《希特勒:资产负债表》(Hitler-Eine Bilanz)等国际畅销书,其著作迄今已被翻译成52种语言。
目录 · · · · · ·
第一章 诱骗 / 011
第二章 献身 / 101
第三章 教育 / 173
第四章 战争 / 257
第五章 牺牲 / 347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事实上女少年队只是日趋没落的魏玛共和国的女孩子当中某种形式上的先驱者——跟其他青年联盟组织一模一样,比方说一“徒步旅行小姐妹”或女童子军。没有父母跟随就乘车出发了,跟男孩子一起坐在篝火旁,甚至夏夜里在一片森林空地上跳舞一一这就像是对市民社会的挑衅,就像是对传统的家庭道德观念的示威。P96 由于其他青年组织遭到排挤,女孩子们蜂拥着加入德国少女联盟,于是德国少女联盟在很短的时间里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成员最多的少女组织。P98 在大多数青年人中也显露出一种观点:“新时代“是自觉地离开父母的环境,抛弃共和国以及它的一切问题,也要抛弃市民文化的陈腐的约束。就这方面来说,国家社会主义奇怪地也具有青年运动的特征。它那些具有权威的主角们的年龄也说明了这一点。希姆菜32岁,戈培尓35岁,席拉赫25岁,希特勒当总理的时候43岁,是国社党领导班子里最大的人。 我是什么?我只会站在马路边上看着?我突然渴望投身到这个洪流里去,消失在它之中,任它带我远去。“(第三帝国青年领导层新闻负责人梅莉塔.马施曼回忆第一次接触到国社党人的感觉)P99 我们采访的大多数人对这样不公正的事例只能说一点点。......他们记得清清楚楚的是那些正面的回忆。P102 一些当年的歌手今天才意识到这些旧歌词传递的是更为深刻的信息。“我们年轻人朝着太阳前进,深信不疑”,“德国,即使我们段灭,你也光辉照大地",“我们的旗帜比生命更重要”:歌词成了思想一体化”的锐利武器。“我们没有经过思考就接受了那些话,”英格博格·泽尔特说,“我们就像鹦鹉学舌似的,人家怎么说,我们就怎么说,因为大家相信,这背肯定是对的。”在“俱乐部”的保留歌曲里,除了那些为“祖国”而牺牲的歌,也有一些无害的民歇,这有助于对演出的理解。 古徳伦·保泽旺说道,“外出旅行对青年人总是起作用的。这不仅仅影响到人的理智,而且也影响到人的感情。 纳粹分子很狡猾,他们把... (查看原文) -
1933年成立的国家社会主义“寒冬赈济组织”向来是纳粹政权社会福利政策的支柱。走街串巷并挨门逐户地收集钱和衣服 ,提倡每月一次的周日简单饭食,从工资和薪水里扣款,募集“冬季捐款”,……借助对“德意志民族大家庭”、“民族团结”以及“牺牲精神”的号召,实现了一箭双雕的目的:既能激发“民族”情绪的觉醒,又能把对人的控制深入到家庭内部的私人空间里。P246 纯粹头目从1940年秋开始,试图把尽量多的孩子和年轻人从有可能遭受空虚的危险地区疏散到相对安全的地方去。……10岁至16岁的孩子以学校为单位或以班级为单位进入儿童疏散营。到1943年年底,这样的疏散营约有5500个。 ……这些工作意味着,85万男女少年在疏散营里,在远离父母的情况下,受到想了从来没有如此强烈的纳粹思想教育……P253 当然,不是所有的年轻人都把忠于“元首”和乐于为“元首”做出牺牲看做是理所当然的。同样,不是所有的士兵都把齐步走看做是惟一合理的走路姿势。尽管希特勒青年团有服兵役的义务,尽管有官方的宣传和施加的压力,可是总有那么一些“不听话的人”就是不守规矩。先是在汉堡,后来很快又在其他一大城市里,那些喜欢爵士乐的年轻人为了在一起听摇摆乐,一起欢聚,他们组织起许多团体。…… ……为了镇住这些难以驾驭的年轻人,党卫队首脑海因里希·雄姆莱于1940年3月9日颁布了青少年保护法。法令中规定,18岁以下的青少年不准在公共场所、饭店、电影院、游艺场和卡巴莱夜总会闲荡,也不准喝酒。17岁青年可以战死沙场,却不准外出参加娱乐活动。P278 希特青年团也怕摇摆乐迷们投弃到希特勒青年团中来,因为摇摆乐迷们想过另类生活,摆脱 一体化'。这时纳粹政府已经觉察到有一股反抗勢力,因此试图出面阻止,不让这种正在滋长的有害思想继续传布开来。” 这些乐迷们经常收听“敌台”BBC(英国广播公司),因此犯有“偷听敌台罪",当然,这只是禁止他们收听... (查看原文)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战火中的花朵"的人也喜欢 · · · · · ·
战火中的花朵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把青少年变成政治运动的牺牲品的鼻祖

配图不错,但还不至于值得我收藏购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希特勒时代的孩子们》 古多.克诺普 著,王燕生 周祖生 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笔记部分: 全文分引言和诱骗,献身,教育,战争,牺牲 五大部分论述。 一个1923年出生的人年轻人跟10年以后出生的人所经历的就不一样。 在希特勒青年团里自由选择一种业余活动:篝火晚会。 在有意识... (展开)
《战火中的花朵:希特勒时代的孩子们》古多·克诺普

纳粹德国如何培育恶之花
> 更多书评 13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Verlagsgruppe Random House GmbH (2000)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7.7分 291人读过
-
Mosaik Verlag,Germany (2000)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納粹德國相關書籍 1000 部 (二狗蛋施坦因)
- 旧书新版 (名字写在水上)
- 授权出版:非虚构 (英国安德鲁·纳伯格联合国际有限公司)
- 他山之玉 (鶴景)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 】2024 (普照)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04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战火中的花朵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川西袍哥 2024-06-17 14:07:12 四川
“那一天我们将受到召唤,去保卫他那千年帝国的梦想,并使之延续到下一个十年,再下一个十年。”(P191)
6 有用 danyboy 2024-04-09 22:39:24 北京
非常好看。只是,看到后面纳粹德国土崩瓦解时这些孩子们的命运,感慨叹息。
0 有用 张震老婆(V) 2024-05-12 15:44:51 浙江
挺好看,感觉成年人和青少年都可以看看,不要被裹挟着傻乎乎的去牺牲。当一个啥指望少年的血和名保卫的时候成年人一般都明白,哪里出问题了,但远在此之前,一切是怎么开始的、发生的,更隐蔽,更该被看到,被警惕。
10 有用 frozenmoon 2024-04-07 13:47:42 北京
这样的鼓动之中有着一种原型,这种原型出现在很多时代、很多地方的很多次事件之中,不断重复和押韵,不断被后世的人当作教训,但又永远无法阻止新的悲剧重复发生。群体性的、狂热的未成年人在一些时刻觉得自己变得重要,变成了“大人”,这种内生性的激动和外部性的推动合奏成狂暴的曲子,几乎就不可阻拦。他们同时成为施害者和受害者,这是最残酷的部分。
0 有用 愚人 2024-06-20 10:09:56 辽宁
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不仅被洗了脑,而且学会了服从命令。其实,他们是真正的神魂颠倒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