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Vozes Anoitecidas
译者: 金心艺
出版年: 2024-7
页数: 268
定价: 6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米亚·科托作品选
ISBN: 9787559865014
内容简介 · · · · · ·
👀 米亚·科托短篇小说集国内首版!👀
✍ 在虚构中触摸非虚构,莫桑比克的历史与现实、殖民与反抗、亡灵与生者的交织 ✍
📕 贫穷会让人们弃绝梦想,失去成为另一种人的渴望,在悲伤与希望的两岸之间,这些文字向我涌现 📕
⭕ 名家推荐
“米亚·科托用精确而深刻的语言讲述文明和野 蛮的故事;他将诗歌、传说和歌谣的鲜活传统完美地编织在一起。”
——国际布克奖入围评语
米亚·科托如今已被公认为葡语世界最伟大的在世作家之一。
——菲利普·格雷厄姆,小说家,《第九字母》杂志主编
米亚·科托的人生与莫桑比克的历史交织在一起,他已成为这个国家所有普通人(妇女、农民,甚至逝者)最重要的故事记录者。
——《纽约时报》
米亚·科托试图通过重振语言来卸除本土文化的殖民主义枷锁。作为葡语叙事文学的大师,他希望逐词、逐句、逐个故事地解除这一重负。在这不懈努力的道路上,几乎无人能与他比...
👀 米亚·科托短篇小说集国内首版!👀
✍ 在虚构中触摸非虚构,莫桑比克的历史与现实、殖民与反抗、亡灵与生者的交织 ✍
📕 贫穷会让人们弃绝梦想,失去成为另一种人的渴望,在悲伤与希望的两岸之间,这些文字向我涌现 📕
⭕ 名家推荐
“米亚·科托用精确而深刻的语言讲述文明和野 蛮的故事;他将诗歌、传说和歌谣的鲜活传统完美地编织在一起。”
——国际布克奖入围评语
米亚·科托如今已被公认为葡语世界最伟大的在世作家之一。
——菲利普·格雷厄姆,小说家,《第九字母》杂志主编
米亚·科托的人生与莫桑比克的历史交织在一起,他已成为这个国家所有普通人(妇女、农民,甚至逝者)最重要的故事记录者。
——《纽约时报》
米亚·科托试图通过重振语言来卸除本土文化的殖民主义枷锁。作为葡语叙事文学的大师,他希望逐词、逐句、逐个故事地解除这一重负。在这不懈努力的道路上,几乎无人能与他比肩。
——罗伯特·肯·戴维斯-安迪亚诺,《当代世界文学》杂志执行主编
⭕ 编辑推荐
这是独属于米亚·科托的语言特色,在这里,你会看到莫桑比克不同族群的语用习惯,大量使用自创的衍生词和混成词,语义高度密集的诗化表达;不断突破现实的边界,以梦境或看似怪诞的情节重现失序与混乱的现实世界,理性与非理性、真实与非真实相互碰撞、共存;鲜明的黑色幽默,淡化了阴暗甚至残酷的底色,文学的生命在反差中重回主场。
⭕ 本书亮点
/ 重新认识诺奖热门候选人米亚·科托!今天的非洲葡语文学高峰!
2013年获葡语文学zui高奖项卡蒙斯文学奖,与萨拉马戈同等殊荣;2014年获有“美国的诺贝尔奖”之称的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曾入围布克文学奖、都柏林文学奖。
/ 撕裂与重组的三部曲!
《入夜的声音》描写战争期间千疮百孔的莫桑比克,《每个人都是一个种族》植根于非洲巫术传统的魔幻现实主义,《被赐福的梦中故事》则展现了《和平协定》签署后莫桑比克的重生。
/ 科托式的独特语言习惯!
作为一个写小说的诗人、口语之乡的书写者,米亚·科托的语言特点在早期短篇小说集中得到了集中展现:融合本地不同族群的语用习惯,大量使用自创的衍生词和混成词,形成语义高度密集的诗化表达方式。
/ 是魔幻的莫桑比克,也是现实的莫桑比克!
鲜明的黑色幽默,不断突破现实的边界,以梦境或看似怪诞的情节重现失序与混乱的现实世界,对死亡、压迫和战争等严肃主题的态度得以凸显。
📕 内容简介
她的老伴儿说,要挖一座坟把她埋进去。她说:“你真好啊!我这辈子真是嫁对了人。”
他常举着奥斯卡影帝的照片宣传:这个人也来我这理发!后来他被捕了,理由是收留颠覆分子。
他们被洪水卷走,又自己找回来,却无法申领救灾物资,因为:鬼魂怎么会需要吃东西呢?
......
这里是莫桑比克,荒诞和诡异不断上演。被战争摧残得千疮百孔的土地上,人们忍受战争、干旱与饥饿,惧怕土匪和矿区的地雷,有梦和欲望,却不得不为生存苦苦挣扎,甚至变得麻木残忍,死亡如黑夜般笼罩着他们。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信仰,以他们独有的目光看待生死、生活和世界。
入夜的声音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米亚·科托(Mia Couto),1955年生于莫桑比克,生物学专业毕业,新闻记者、诗人、作家,诺贝尔奖有力竞争者之一。出版作品30多部,译成23种语言,长篇小说《梦游的大地》入选“20世纪最伟大12部非洲小说”, 2013年获葡语文学至高奖项卡蒙斯文学奖,与萨拉马戈同等殊荣;2014年击败村上春树,获得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
✍译者简介
金心艺,北京外国语大学葡语系教师,从事葡语国家文学与翻译、文学与艺术比较、葡语语言与文化方面的教学与研究。译有佩索阿散文集《不安之书》(合译,2022)、《海洋塑料:一个入侵物种》(2021)、米亚·科托长篇小说《梦游的大地》(2018)、音乐学术讲稿《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阿多诺、韦伯恩:一个复杂的心理星群》(2017)等作品。
目录 · · · · · ·
篝 火 005
马巴塔-巴塔爆炸的那一天 011
神 鸟 018
卡洛塔·让蒂纳,原来你从未飞过,对吗? 024
基西科海岸的鲸鱼 033
老人约西亚如何从洪水中获救 042
重现者的故事 049
前途扭曲的女孩儿 056
帕塔诺卡,痴情的捕蛇者 062
📕每个人都是一个种族 075
甜脸玫瑰,罗莎·卡拉梅拉 079
热格叔叔的私人启示录 090
梦见飞鸟的猴面包树 107
俄国公主 115
盲渔夫 129
西德尼·波蒂埃在菲日普·贝鲁贝鲁的理发店 137
帕拉兰的旗杆 151
📕被赐福的梦中故事 171
时间之水 175
在分娩的草席上 180
维利吉利奥的脚后跟 184
被赐福的梦中雨 189
“快乐”本托的烟斗 193
旗帜的日落 197
九十三 200
若鲁阳哄回忆缓缓入睡 204
河湾之外 208
蛇的拥抱 213
小丑之战 217
纳马洛伊传说 220
喝时间的人 224
聋神父 229
死亡占卜师 235
影子的告别 240
众神广场 246
译后记 251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入夜的声音"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入夜的声音"的人也喜欢 · · · · · ·
入夜的声音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 条 )

阅读|“假装自己在场,梦想着离开,创造回归。”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们只想要一个新世界:一切都是新的,没有什么来自旧世界。” 莫桑比克于我而言遥远而陌生:它是非洲大陆南端的一块陆地,殖民时代的残影与内战的硝烟长久地盘亘在这片土地上,让它的人民在战火与贫穷之中持续挣扎。贫穷,“贫穷最令人痛心之处就是它对自己的无知。面对一无... (展开)> 更多书评 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9 )
-
Companhia das Letras (2013)暂无评分 3人读过
-
Penguin Classics (2012)暂无评分 1人读过
-
Heinemann (1994)暂无评分 1人读过
-
Heinemann (Txt) (1990)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20年起出版的外国文学译本【网店上架】 (鲸岛)
- 葡语文学中译(2018——) (宝王白奖评委)
- 待购与待读 (热铁皮屋顶上的猫)
- 广西师大出版社2024年书目 (广西师大出版社)
- 2024年购书目录 (思郁)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93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入夜的声音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老鹿就不跑了 2024-07-16 16:48:32 北京
科托的语言非常有疏离感,而且时常冒出极其聪明的混合词,有一种“我就是要看看语言表义多样性的边界在哪里”的即视感,译者也很生动地用中文将它们还原了出来。梦见飞鸟的猴面包树和帕拉兰的旗帜,最喜欢的两篇
7 有用 广西师大出版社 2024-07-24 13:49:57 德国
诺奖热门候选人、今天的非洲葡语文学高峰米亚·科托短篇小说集国内首版!在虚构中触摸非虚构,感受莫桑比克的历史与现实、殖民与反抗、亡灵与生者的交织。
0 有用 杨那人 2024-08-20 17:54:00 山东
驳杂的语言自身就是那片大陆的殖民史,国族,身份,自我,异己时常成为那片大陆通向遥远世界的地契,隐秘的无神论者的夜晚叙事是可靠的,他通往人类的梦想共和国。
0 有用 祝梨𓅿𓅹 2024-09-09 21:26:13 上海
第二部分比较好,科托最具诱惑力的时候嗓音往往开始变得粘稠、含糊、闪烁不定,语言如咒术,低低地谈起生死之事。这本故事性略淡,但为了那些瞬间多一星吧…(有滤镜)
15 有用 渡边 2024-07-25 22:42:47 江苏
莫桑比克,在古尔纳的坦桑尼亚以南,库切的南非以东,如果米亚科托得诺奖,三人就会组成一道非洲东南“文学金边”。这的确是一个“写小说的诗人”,语言、故事、象征义竟能在小说中完美融合。多写莫桑比克后殖民时期与内战摧残下的苦难众生,扎根本土,却又以出色的表现力极富普世感,不熟悉历史背景的读者也完全可以共情。印象最深的还是语言中意象的奇妙组合,充满鲜明的指向性和意想不到的诗意:“黑夜撒谎,说它能杀死人的疲倦... 莫桑比克,在古尔纳的坦桑尼亚以南,库切的南非以东,如果米亚科托得诺奖,三人就会组成一道非洲东南“文学金边”。这的确是一个“写小说的诗人”,语言、故事、象征义竟能在小说中完美融合。多写莫桑比克后殖民时期与内战摧残下的苦难众生,扎根本土,却又以出色的表现力极富普世感,不熟悉历史背景的读者也完全可以共情。印象最深的还是语言中意象的奇妙组合,充满鲜明的指向性和意想不到的诗意:“黑夜撒谎,说它能杀死人的疲倦”“我就是自己的种族”“用身体将自己裹成一团”,一如书名“入夜的声音”,都是作者极力冲破语言边界的证明。出挑的语言仍不喧宾夺主,而为鲜明的人物和故事背后的现实服务,大师级的写作,而且确实太适合拿诺奖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