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汗国的中国文明 短评

热门 最新
  • 1 Sayide 2024-03-22 15:57:29 甘肃

    蒙元史学界熟练掌握多语种文献的八〇一代已悄然登场

  • 1 朵朵小时候 2024-03-07 20:47:24 北京

    后三章不错,能想到的材料基本都用上了。看的时候还在想哪儿有【迹象与生命】的译著,原来是作者的青年项目,很好,祝早日结题。

  • 0 HeliumTrois 2024-03-13 18:14:42 上海

    前面关于中亚诸国对中国名字的考辩也算是让我涨知识了

  • 2 Isaac 2024-03-09 14:28:40 北京

    13-14世纪,元朝和伊利汗国关系密切、交流频繁,这一时期中国文明对伊朗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如细密画)。本书聚焦蒙元时代中国西迁伊朗的移民群体,以及元朝和伊利汗国之间的使者,考察他们为中华文明西渐所做的贡献。同时,重点讨论了中国物质文化在伊朗的传播,揭示出中国文明的影响更多体现在物质文明层面,为改善古代世界人民的生活贡献了巨大力量。

  • 0 Apostolus 2024-03-21 15:00:30 山西

    考证详实

  • 0 chrisminte 2024-03-14 00:56:49 北京

    真的是很不错呢

  • 0 王小差🐺 2024-04-03 00:31:28 北京

    这本书在书写体例上,要比同为九色鹿书系的另一本讲波斯与中国交流的《波斯锦与锁子甲》优秀很多。这本书从移民、使者和商品等三个方面介绍中国文化在伊朗的传播。从职业划分上看,回回人来华多为商人,而华人入伊朗则多为匠人,这也导致华人移民在波斯政权中的失语,逐渐被同化。伊利合罕在波斯这种并无汉语的环境中使用“辅国安民之宝”等篆书玉石印章,说明了元与波斯的宗藩关系。最后一章中关于中国植物的西传十分有趣,确与《撒马尔罕的金桃》有异曲同工之妙,大概可以称之为“契丹的茶叶”。讨论波斯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已有较多成果,而反之研究中国文化在波斯传播的则非常少见,其中语言障碍是一大难点。本书作者不仅有扎实的国史训练,还能熟练使用波斯语,回看序言时发现是荣新江老师的高徒,十分钦佩!

  • 0 郁则 2024-04-26 22:25:44 天津

    受益很多,尤其是玉石和铜铁两章,是我个人比较熟悉的部分。作者几乎是穷尽了目前能见的文献,论述扎实而平稳,用强大的语言能力考证梳理各种名词,基本上是击碎了之前老一辈出于臆想的揣测。美中不足的是一些非常不起眼的考古资料并未得到关注,但若要强行要求一个历史学家关注非常专精的考古问题且在另一片汪洋大海中寻针,实在失之偏颇。总之,阅读体验极佳。

  • 0 晋右史 2024-05-26 16:58:02 山西

    论文集。对于学术领域而言,每一篇都是新突破。对于我而言,能看到前面提到的文献翻译版更有意义。。。。 蒙元打天下的博采众长很有收获。 作者的问题意识有现实影响,是不是再写个当代的,意义会更大?

  • 0 千寻 2024-05-31 13:56:01 湖北

    作者考据翔实,名物解释清楚。对伊朗部分的中国移民、使节、器物、植物等都做了解读。我买的是特装刷边签名本,不仅颜值高还很有收藏价值

  • 0 烂尾斋主人 2024-05-24 14:08:25 北京

    9.5,作者钩稽波斯文史料能力极强,将元伊物质文化交流中的名实问题、史料和知识流传路径进行了全面介绍和重点廓清,考证娓娓道来而非枯燥平铺,殊为不易,足见史学训练功力。有些行文比之作者博士论文而言结合时事,为政治方略影响之故。新一代蒙元史学者已陆续登场。

  • 0 望舒 2024-06-02 20:11:26 广东

    非常棒的书,史料翔实,考证严密。希望能够早日看到波斯文、阿拉伯文文献的译本。关于玉石、金属、植物西传的讨论让我想到了劳费尔的《中国伊朗编》。读完以后我只希望自己的博士论文也能写的这么好就好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