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力荐,引发数百万讨论的年度话题之作,教你如何在信息科技时代善用脑力,创造真实价值,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人。
◎ 编辑推荐
在信息科技时代善用脑力,创造真实价值,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人。
北师大管理心理学教授钱婧 樊登读书会创始人樊登力荐
☆《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力荐畅销书,引发数百万讨论的年度话题之作。收到电邮有必要在1小时之内回复吗?在工作中一直保持联结状态重要吗?开放式办公环境合理吗?……本书将帮你重新审视一直以来习以为常的工作习惯,让你不再深陷于低效的忙碌之中。
☆ 深度工作,是信息碎片时代的自控力、专注力、精力管理和时间管理指南,是在新经济形势下取得成就必备的核心技能。在这个以快为先的信息科技时代,深度工作能力日益稀缺,所以它也变得比以往任何时代更有价值。
☆ 比尔•盖茨、西奥多•罗斯福、理查德•费曼、马克•吐温、...
《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力荐,引发数百万讨论的年度话题之作,教你如何在信息科技时代善用脑力,创造真实价值,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人。
◎ 编辑推荐
在信息科技时代善用脑力,创造真实价值,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人。
北师大管理心理学教授钱婧 樊登读书会创始人樊登力荐
☆《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力荐畅销书,引发数百万讨论的年度话题之作。收到电邮有必要在1小时之内回复吗?在工作中一直保持联结状态重要吗?开放式办公环境合理吗?……本书将帮你重新审视一直以来习以为常的工作习惯,让你不再深陷于低效的忙碌之中。
☆ 深度工作,是信息碎片时代的自控力、专注力、精力管理和时间管理指南,是在新经济形势下取得成就必备的核心技能。在这个以快为先的信息科技时代,深度工作能力日益稀缺,所以它也变得比以往任何时代更有价值。
☆ 比尔•盖茨、西奥多•罗斯福、理查德•费曼、马克•吐温、伍迪•艾伦、J. K.罗琳、乔纳森•弗兰岑、卡尔•荣格、唐纳德•克努特、查尔斯•达尔文,这些引领时代潮流的行业翘楚,都是深度工作的践行者!
◎ 媒体推荐
我们的工作,也是自我的一部分。我们去调理自己的工作,就是在调整一个更贴近自己的“自我”。这本书会教给我们减少工作中不必要的干扰,同时增加深度工作的比例,这样可以帮我们争取到空间和时间,去充分地延展“可能的自我”。在一天一天流水般的日子中,抓住属于自己的意义和价值感。
——北师大管理心理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钱婧
《深度工作》完成了两项艰巨的任务:一是打破陈词滥调,野心勃勃地提出了丰富的实践策略。二是纽波特先生在反对“在工作中持续保持连接状态”这一团体迷思时,并没有对其牢骚不断。
——《华尔街日报》
纽波特是一名杰出的自助类书籍写作者,他的建议是具体的,如建立一个深度工作的可视化记分卡,将你的默认电子邮件处理习惯转变为“不响应”,在电脑旁设置记事板,规划自己使用互联网的时间等。
——《纽约时报》
在这本有效的自助书籍中,纽波特认为现代专业人士的习惯——不分昼夜地查看电子邮件、匆匆忙忙地参加各种会议、把多任务处理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只会阻碍真正有价值的工作。
——《出版人周刊》
企业精英必须拥有自己的专业技能才能具备竞争力,本书针对如何有效投资自我及怎样才能表现出众,提供了有力的建议。
——雷德‧霍夫曼,领英网联合创始人
《深度工作》在培养高度专注力领域是一本很出色的著作,它提供了立竿见影的操作步骤,帮我们把深度工作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中。
——亚当•格兰特,畅销书《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思维课》作者
卡尔•纽波特在喧嚣的信息海洋中提供了一种清晰的声音,带来了一种科学与激情之间的平衡。我们不需要更多的点击量、更多的猫或更多的表情包,当我们无法从这些东西身上移开目光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勇气。
——塞斯•高汀,畅销书《这才是营销》《实践》作者
随着自动化和外包改变了工作方式,我们需要什么新技能?深度工作的能力。卡尔•纽波特这本令人兴奋的新书是一本指南,教你如何心无旁骛地高度集中注意力,从而实现快速、高效的学习和工作。把它看作是你头脑中的健身操,从今天开始锻炼吧!
——丹尼尔•平克,畅销书《驱动力》作者
卡尔•纽波特提供了我所见过的最有见地、最精辟的实用建议,帮助人们重获精神力量。
——马修•克劳福德,畅销书《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作者
◎ 内容简介
随时随地收发电子邮件、一个接一个地参加大小会议、在即时通讯软件的尖叫中手忙脚乱、在繁杂的多线程工作中不断地切换注意力……你看起来非常忙碌,甚至在不自觉地享受这种忙碌,但你的忙碌真的能转化为生产能力吗?
本书作者、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博士卡尔•纽波特,尖锐地道破了信息经济时代的惊人真相——知识工作者60%以上的工作时间都花费在处理此类浮浅事务上,而这些工作不仅产出的价值有限,还会永久性地损害人们深度工作的能力!
作者创立的“深度工作”概念,其含义为在无干扰的状态下进行专注的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而正因为当前社会深度工作能力的日益稀缺,其与经济成功的关系也变得日渐紧密起来。本书的所有讨论也围绕 “深度工作”而展开,全书共分为两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作者从神经科学、心理学、哲学等角度,客观地分析了在新经济形势下实现深度工作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则系统地传授了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深度工作的具体策略,如将深度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进程、提高大脑的深度思维能力、远离社交网络等。
作者还强调,深度工作不是一项过时的技能,而是将人们从技术垄断导致的精神异化状态中解救出来的良药。在当前这个以网络为中心的浮浅信息时代,倡导深度工作无异于呼唤一种匠人精神的回归。
作者简介 · · · · · ·
[美]卡尔•纽波特(Cal Newport)
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乔治城大学计算机科学副教授,畅销书作家。
纽波特是一位人气博主,创办了在美国广受欢迎的博客“学习黑客”,致力于为大家破解工作和学习领域的成功模式。
著有《深度工作》《深度工作实操手册》《数字极简》等畅销作品。
目录 · · · · · ·
第一部分 理论
第1 章 深度工作是有价值的
第2 章 深度工作是少见的
第3 章 深度工作是有意义的
第二部分 准则
准则1 工作要深入
选定你的深度哲学 / 习惯化 / 要有大手笔 / 不要独自工作 / 像经商一样执行 / 图安逸
准则2 拥抱无聊
不要不断分心,而要不断专注 / 像罗斯福一样工作 /有成果的冥想 / 记住一副牌
准则3 远离社交媒体
在你的网络使用习惯中采用关键少数法则 / 戒掉社交媒体 / 不要用网络来消遣
准则4 摒弃浮浅 192
一天的每一分钟都要做好计划 / 定量分析每一项活动的深度 / 向老板申请浮浅工作预算 / 下午5 点半之前结束工作 / 变得不容易联系到
结 论
注 释
· · · · · · (收起)
"深度工作"试读 · · · · · ·
在瑞士圣加仑(Swiss canton of St. Gallen), 靠近苏黎世湖(Lake Zurich)北岸, 有一个名为伯林根(Bollingen)的村庄。1922年,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 Jung)选择在这里建起居所。最开始他建起一座简单的两层石头房子,将其称作“塔楼”。在一次印度之行中,他发现当地人有在家里开辟冥想屋的习俗,那次旅行之后,他便在自己的住所中开辟了一座私人办公室。“在休息室时,我可..
喜欢读"深度工作"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深度工作"的人也喜欢 · · · · · ·
- 文案创作完全手册 8.7
- 破圈 7.0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场优势 7.3
- 如何成为更聪明的人 7.6
- 下班后一小时,拯救人生 7.8
- 工作中的沟通艺术 8.1
- 如何对付像马一样大的鸭子 7.1
- 今日无他事 9.0
- 一出门就心情好 7.4
- 刻意专注 7.9
深度工作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04 条 )
分享下《深度工作》完整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理念/IDEA 深度工作的定义 深度工作(Deep Work):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能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浮浅工作(Shallow Work):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工作,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 (展开)我们为什么不能专心投入工作?那些计算机教授没告诉你的事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7)7.7分 13469人读过
-
Grand Central Publishing (2016)8.2分 1029人读过
-
時報文化 (2017)7.9分 107人读过
-
未知出版社暂无评分 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最新出版 (英国安德鲁·纳伯格联合国际有限公司)
- 纳福书屋丨新书综合书单 (后浪)
- 「后浪2023书目」 (后浪)
- 书单|【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23 (续) (普照)
- 数字化核心2----认知科学、思维和决策 (小毛叔)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96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深度工作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大脸 2024-01-29 10:37:46 北京
科技推升信息传输效率提高,达到了实时,人们经常被面谈、电话、email、网络会议同步轰炸,多任务多线程推进,这个是对效率的几大伤害。本质上这种多线程是违背生理规律的。转场和切换工作内容,虽然看似面前已停下了上一份事务,而神经系统没有停止,脑中的残影效果,造成神经系统无法全神贯注于当下的事务。精神无法集中就难以有创造性的时刻,而变成垃圾时间,然而现实是要更高质量的交付。矛盾之下要抓核心,尽可能只做最... 科技推升信息传输效率提高,达到了实时,人们经常被面谈、电话、email、网络会议同步轰炸,多任务多线程推进,这个是对效率的几大伤害。本质上这种多线程是违背生理规律的。转场和切换工作内容,虽然看似面前已停下了上一份事务,而神经系统没有停止,脑中的残影效果,造成神经系统无法全神贯注于当下的事务。精神无法集中就难以有创造性的时刻,而变成垃圾时间,然而现实是要更高质量的交付。矛盾之下要抓核心,尽可能只做最重要的那件事,不被打断。 (展开)
3 有用 后浪 2024-01-04 17:31:38 北京
在信息科技时代如何善用脑力,创造真实价值,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人?
1 有用 polyboot 2024-01-07 19:22:12 江苏
不同于以往自我管理精进的书籍,这本书里作者分享描述了很多思考,做决策的过程。这意外的收获让人反思不管是何种精进的方式,你是要刻意练习,还是要深度工作,都不要绕过自己思考的过程,这个才是养成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前提。
0 有用 永朝 2024-02-16 00:27:07 湖北
似乎看到了稀缺,奇特的一生的影子。时间管理类书籍似乎都是相通的,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专注于主业上,人的时间其实总是充裕的
0 有用 弥小木 2024-01-20 11:26:58 上海
重温的一本书。 觉得书中的内容,值得拿来和老大讨论,入了纸质版。 谁让老大会对我看什么书特别感兴趣呢? 那就一起来讨论下“深度工作”的概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