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特手记的创作者
· · · · · ·
-
赖内·马利亚·里尔克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
莱纳·马利亚·里尔克,奥地利作家,20世纪最伟大的德语诗人。主要作品有《杜伊诺哀歌》《马尔特手记》《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等。他对中国新诗有重要影响,曾得到冯至、陈敬容等诗人的译介。
【译者】
唐际明,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德语文学博士,专研里尔克。著有Fenster-Geschichten. Die Bedeutung des Fensters bei Rilke und ausgewählten anderen Autoren。译有《每个生命都是永恒的开端:慢读里尔克》《少年维特的烦恼》等。
目录 · · · · · ·
导读/费洛
马尔特手记
译后记
译名对照表
马尔特手记
译后记
译名对照表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我想,是因为她们太疲惫不堪了。迄今数百年来,女人独自承担起了爱的全部职责,她们始终扮演着爱的全部对话中的两个角色。因为男人只会鹦鹉学舌地模仿她们,而且模仿得极差。男人的漫不经心、粗枝大叶、嫉妒心理这也是粗枝大叶的一种表现,使他们根本不能很好地向女人学习。尽管这样,女人们却依然日日夜夜地坚持着,她们的爱与痛也跟着不断加深。于是,由于永无止境的渴求,她们当中就产生了那些勇敢的恋人,她们在呼唤男人的同时,也将那些男人征服;在男人离开她们不再归来的时候,她们会超越那些男人,就像卡斯帕拉· 斯坦帕和那位著名的葡萄牙修女一样:她们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直至所遭受的苦痛转化成一种苦涩的、坚冰似的壮美,任凭什么都不能侵犯。我们之所以知道有这样的女性,完全是因为有通过某种奇迹而保存下来的信简,有写得如诉如泣的诗集,有在画廊里泪眼汪汪地望着我们的肖像画师们因为对那泪水的含义不解而把它画了出来。哦,这样的女人真不知还有多少!她们有的把一切信简全都焚毁了,有的则因为心灰意冷而未曾留下任何片言只语。衰老的女人,心肠早已变硬,但内心深处也许珍藏着某种快乐的回忆。那些粗鲁的、身强力壮的女人因为日复一日的倦怠而身体发胖,尽管她们任凭自己变得越来越像她们的丈夫,但在她们爱情燃烧过的内心深处,她们和男人却是全然不同的。那些不愿生育的产妇,那些在生了八个孩子后终于失去生命的女人,她们也一样拥有过少女渴望爱情时常有的那种神态和轻松愉快。还有那些跟酒鬼和胡闹的客人呆在一起的女人,她们懂得如何在内心和这些人划清界限,因为内心是她们唯一的避难之所;可是,一旦置身在人群中间,她们就再也无法掩饰这个秘密,她们会变得容光焕发,仿佛她们一直在跟死后进入乐土的人交往。谁能说出这样的女性究竟有多少,说出她们是谁?看来,她们已经预先把那些可能记述她们事迹的文字销毁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一个人应该耐心等待,应该在整个一生中积累各种感受和欢愉;而且如果活得够长的话,那么,在生命最后的岁月里,他也许能写出十行好诗。因为诗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只是简单的情感(感情,我们已经拥有得足够多了);诗更多的是经验。 为了写出一行是诗,一个人必须观察很多城市,很多人和物;他必须了解各种走兽,了解鸟的飞翔,了解小花朵在清晨开放时所呈现的姿态。他必须能在沉思默想中回想起异域他乡的条条道路,回想起各式各样不期而遇的相逢,和各式各样长相厮守之后的分离;还有那些迄今依然难以言说的孩提时光;还有父母双亲,当他们想方设法带给你一些快乐时,你却因不理解而伤了他们的心(对别的人来说,那些欢乐很可能是不会弄错的);还有童年时代患过的各种疾病,那些疾病发作的时候非常奇怪,引起那么多深奥而严重的变化;他还必须能回想起那些在僻静的房间里度过的时日,那些在海边度过的清晨,那海,那大洋,那一个个在旅途中度过的夜晚,山高水长、繁星飞舞的夜晚。哦,可是,能够想到这一切仍然不能算够。他还必须拥有关于许多个爱情之夜的回忆,那些爱情之夜又迥然各异,互不相同;还有关于分娩中的妇人的喊叫的回忆,关于闭门不出,面色苍白、轻松酣睡的产妇的回忆。而且,他还必须在临终者旁边呆过,在死者旁边坐过,当时房间的窗户敞开着,时不时地传来嘈杂的声音。当然,拥有回忆还是不能算够。如果一个人能够回忆的事物多得不能胜数,他还必须能够忘却,必须有强大的耐心去等待,等待那些回忆再度光临。因为那些还只不过是回忆中的事物。只有当它们转化成了我们体内的血液,转化成了眼神和姿态,难以名状,而又和我们自身融合为一,再也难分彼此——只有到了这个时候,只有在这种极其珍贵的时刻,一首诗的第一个句子才会从其中发生出来,成为真正的诗句。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艺文志·心爱的作家(共3册),
这套丛书还有
《契诃夫手记》《局外人》
。
喜欢读"马尔特手记"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马尔特手记"的人也喜欢 · · · · · ·
马尔特手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3 条 )


知死和畏死,让人从浑浑噩噩中抽身而出
生命、死亡、观看、恐惧、童年......这些都是理解现代世界和个体生命的关键词。要如何与这些无可避免的孤独时刻共处? 里尔克的诗人身份被广泛知晓,但他还有一部长篇小说《布里格手记》流传,这也是他一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长篇小说聚焦了生命中的恐惧与死亡,描绘了“...
(展开)


脸,在言语与面具之下 ——“马尔特”的恐惧与爱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引语 在奥地利诗人里尔克于1910年成书的自传性笔记小说《马尔特·劳里茨·布里格手记》中,出生于丹麦落魄贵族家庭的二十八岁青年马尔特旅居巴黎,以忧郁、恐惧、孤独的情绪叙述了碎片化的内心独白。笔记既抒写了马尔特在巴黎的城市生活、观察世相的心情,也穿插马尔特对童年家... (展开)
一部影响茨威格、卡夫卡的旷世杰作
1875年,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一年。在中国,军阀张作霖和女侠秋瑾正是这一年出生,也正是这一年的奥地利,一个普通的铁路职员家庭中有一位男孩呱呱坠地,他便是整个西方文学世界有着重要影响的里尔克。在西方,里尔克是与叶芝、艾略特被誉为欧洲现代最伟大的三位诗人,他的存在...
(展开)


> 更多书评 63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8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8.5分 1670人读过
-
Penguin Classics (2009)9.5分 39人读过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8.8分 1457人读过
-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7)8.9分 72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20年起出版的外国文学译本【网店上架】 (鲸岛)
- 国内出版的德语文学(2018——) (宝王白奖评委)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 】2024 (普照)
- 2025待购 (Ex)
- 2024新书目录 (如峻峰)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6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马尔特手记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藏树 2024-12-29 22:02:02 上海
想起那句:“苦难没有认清,爱也没有学成。”(另外想说这是我幻想中的自己写日记的方式,诗人写:“如果非要有什么转变的话,那么我希望至少是有狗的生活,狗的世界与我们的相近并拥有同样的事物。” 我写:“老天爷啊眷顾我这个狗奴捡到一只流浪的萨摩耶吧”。)
0 有用 见荷。 2025-04-26 17:12:04 浙江
书本身是好的,但曹元勇的翻译更好。这个版本翻译略嫌冗长。
1 有用 kordelia 2024-06-20 20:27:44 四川
适合慢读!能从文字中感受到跨越语言的 “恐惧”,马尔特既像床中挣扎的普鲁斯特,又像给里尔克写信的青年诗人,“比任何一个最亲切的朋友还要亲切”。
1 有用 Ann 2024-10-16 23:24:46 云南
文笔相当优美,易读性不强,但我还是努力读完了。推荐大家阅读,很多内容你也许有同感。
1 有用 回到黑格尔 2024-11-13 16:27:51 陕西
里尔克的东西永远读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