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编辑推荐】
★海外汉学名家牟复礼成名作,首次汉译引进
★从一介文士的命运沉浮,透视元末群雄逐鹿和明初政治生态
★18万字说尽“明朝最伟大的诗人”生与死
★“以诗证史”的传记写作——填补历史记载的空白
★学术型精译精校,全面提升史实、文本解读的准确性
★重磅大咖——北京 师范大学康震教授、牛津大学陈靝沅教授联袂力荐
高启何以被称为“明朝最伟大的诗人”?
他成长的城市、经历的王朝怎样步步锚定了他的命运?
他和张士诚政权有什么关系?朱元璋又是怎样看待高启的?
美国学者牟复礼用这本书揭开高启命运的答卷,也就此奠定其在海外汉学界声誉。
译者团队强强联手,精耕细作,为学术性、可读性保驾护航,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颜子楠翻译,北京大学叶晔教授校译。
译者按语引证史料,在必要处补充、更正,链接学术前沿;
译后记金句迭出,深入、全面而有趣地展现原书的价值与汉译时的思考...
【编辑推荐】
★海外汉学名家牟复礼成名作,首次汉译引进
★从一介文士的命运沉浮,透视元末群雄逐鹿和明初政治生态
★18万字说尽“明朝最伟大的诗人”生与死
★“以诗证史”的传记写作——填补历史记载的空白
★学术型精译精校,全面提升史实、文本解读的准确性
★重磅大咖——北京 师范大学康震教授、牛津大学陈靝沅教授联袂力荐
高启何以被称为“明朝最伟大的诗人”?
他成长的城市、经历的王朝怎样步步锚定了他的命运?
他和张士诚政权有什么关系?朱元璋又是怎样看待高启的?
美国学者牟复礼用这本书揭开高启命运的答卷,也就此奠定其在海外汉学界声誉。
译者团队强强联手,精耕细作,为学术性、可读性保驾护航,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颜子楠翻译,北京大学叶晔教授校译。
译者按语引证史料,在必要处补充、更正,链接学术前沿;
译后记金句迭出,深入、全面而有趣地展现原书的价值与汉译时的思考。
【内容简介】
高启是明代首屈一指的诗人,在某种程度上缔造了有明一代诗歌的气象、规模与轮廓。却在盛年因卷入苏州知府魏观的冤案,横遭腰斩。
高启有集传世,但因为始终未被平反,生平记载少之又少,青年时代充满了谜团。本书从高启的诗歌入手,勾勒出高启的行踪与交游。
更可贵的是,本书的并不止步于勾稽诗人生平,而是将个人的升沉置于元末大乱、群雄逐鹿与明初的高压时局下。被朱元璋消灭的张士诚政权,是曾让青年高启寄托英雄主义豪情的存在。之后则由幻灭转为疏离,这段经历终成为高启命运中难以摆脱的伏笔。
译后记从牟复礼写作此书的学术史意义谈起,旁及西方汉学著作的预设读者与终极追求,又将翻译过程中的种种纠结与思索一一呈现,极富意趣。
【名家评论】
青丘子高启——在元末明初写“唐诗”的天才:
[明]张羽:赖有声名消不得,汉家乐府盛唐诗。
[清]四库馆臣:(高)启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其于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凡古人之所长无不兼之。
[清]赵翼:惟高青丘(启)才气超迈,音节响亮,宗派唐人,而自出新意,一涉笔即有博大昌明气象,亦关有明一代文运。
毛泽东:高启,字季迪,明朝最伟大的诗人。
美国汉学家牟复礼其人:
北京大学教授陆扬:任何熟悉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北美汉学及中国史研究变迁的人是不会不知道牟先生的贡献和地位。
尤其是他的充满创造力的学术生涯和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的建立与成长有非常紧密的关系。……称其为普大东亚系之父并不过分。
牟先生是我见过最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中文说的最为标准典雅的西方人。
我的印象中,牟先生治学的特点是结和汉学的素养和史学的眼光。
香港理工大学教授朱鸿林:作为20世纪下半期欧美汉学的卓越宗师,作为中国近世史研究的一流学者,以及作为一辈高等院校教研工作者的杰出导师,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和贡献,必会有人确认其价值而为之立传播扬的。
牟复礼的成名作The Poet Kao Ch'i 1336—1374 其书:
海外“汉学界第一人”、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讲座教授杨联陞:这是一部高启的完整传记。高启是元末明初之际最重要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在中国和日本都很受欢迎。作者对这位极具天赋的文学人物在动乱时期的悲惨一生,做了生动而充满同情的描述,从而广泛地揭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与文化。……书中的很多内容不仅吸引西方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学的学者和一般读者,也会使中国和日本的读者感兴趣,因为在这里还从未有人尝试以如此的规模或类似的方式记述高启的生平。
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齐皎瀚(Jonathan Chaves):正是牟复礼教授的著作使得高启成为“西方最知名的中国明代诗人”。
首度汉译,以《高启:诗人的穷途》为名:
北京师范大学康震教授:《高启: 诗人的穷途》深刻探究明代诗人高启的生平与文学,揭示他在历史漩涡中的坎坷遭遇,彰显了高启的文学贡献,还原了明代社会风貌,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这部传记力作不仅是对高启的致敬,更是通向中国历史与文学交汇之门的标识。
牛津大学陈靝沅教授(Tan Tian Yuan):《高启:诗人的穷途》作为明史专家牟复礼教授的早年力作,如今中译本在原书出版六十年后面世,既可让读者一1960年代西方汉学之风格面貌,又可对照当今明代研究的格局作一反思。
高启:诗人的穷途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牟复礼(Frederick W. Mote,1922—2005),美国汉学家,二战时曾被派往中国,支援抗日,参加过由赵元任先生主持的美军汉语培训班,汉语流利、标准、典雅,又极度热爱中国文化。战后考入南京金陵大学历史系,获得学士学位,在华期间师从王崇武。1954年获得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后辗转日本京都大学、台湾大学、荷兰莱顿大学进行研究与工作,1956年起受聘于普林斯顿大学,1963年升任教授,长期教授中国历史与文化,被誉为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之父。著有《中国思想之渊源》,编写《剑桥中国明代史》。他的英文专著《帝制中国,900—1800》一直以来都是在西方学习宋元明清历史的主要教材。
译者颜子楠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师从卢庆滨(Andrew Lo)先生,深耕于海外汉学及明清文学。
校译者叶晔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作者牟复礼(Frederick W. Mote,1922—2005),美国汉学家,二战时曾被派往中国,支援抗日,参加过由赵元任先生主持的美军汉语培训班,汉语流利、标准、典雅,又极度热爱中国文化。战后考入南京金陵大学历史系,获得学士学位,在华期间师从王崇武。1954年获得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后辗转日本京都大学、台湾大学、荷兰莱顿大学进行研究与工作,1956年起受聘于普林斯顿大学,1963年升任教授,长期教授中国历史与文化,被誉为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之父。著有《中国思想之渊源》,编写《剑桥中国明代史》。他的英文专著《帝制中国,900—1800》一直以来都是在西方学习宋元明清历史的主要教材。
译者颜子楠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师从卢庆滨(Andrew Lo)先生,深耕于海外汉学及明清文学。
校译者叶晔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文学与文献。
目录 · · · · · ·
方国珍 12
张士诚 16
陈友谅 20
朱元璋 26
第二章 苏州的年轻诗人 36
第三章 青丘子 52
第四章 英雄诗人 90
第五章 英雄幻灭 120
第六章 南京,洪武二年至三年 153
第七章 自在的诗人 190
第八章 “流槎” 214
第九章 灾难 245
第十章 落幕 255
参考文献简述 259
译后记 263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由高启执笔的另一篇广为流传的正式论文也反映了当时的背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有四种臣僚是不可或缺的:(一)“社稷之臣”是为王朝利益服务的忠诚官员,他们会使敌国不敢来犯;(二)“腹心之臣”是有鉴别力、有洞察力的官员,他们了解宇宙平衡的秘密源泉,从不迷失方向,知道应该采取何种适当的政策;(三)“谏诤之臣”是敢于指出统治者错误的官员,他们既不惧怕佞臣的愤怒,也不惧怕专制统治者的报复;(四)“执法之臣”是维护法律的官员,他们坚持正规的行政程序,不为特殊利益服务,不向任何压力低头,在他们面前,豺狼和狐狸都会溜走。只有当统治者鼓励这四种臣僚为其服务时,国家才能强大。这段篇幅稍长的论文生动地分析了国家权力走向衰败和消亡的原因,其中自有讽谏规劝张士诚的用意。高启规谏道:“夫以匹夫之取友,尚有能死义者、能忠谋者、能责善者、能御侮者,而况于国君乎?而况于天子乎?”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五章 英雄幻灭 120 -
淮河地区一直是白莲教的重要据点。白莲教是佛教的一种世俗化形态,充分吸纳了民间宗教的迷信成分。白莲教在中国流传了近干年。在五世纪初,原始的“白莲社”还只是高度哲学化的宗教结社,但 它后来逐步发展为“白莲教”,变成了“白莲社”的对立面。最终,这一秘密教派宣扬“弥勒下世”“往生净土”,并且预言逢干年之期会有“大劫在遇”。因此,白莲教极具危险性和反叛性。此前历朝历代都曾镇压过白莲教,但它在某些地域的普通民众之间依旧根深蒂固,在蒙古统治晚期的准河地区正是如此。然而,这一教派的弥勒信仰似乎与其他世俗化的教派并无差异ー一其他某些教派则吸纳了唐代摩尼教的教义。在这些教派中,弥勒象征着“白阳”,代表了能够战胜黑暗的光明力 量。这也是一条具有反叛性的教义,宣扬着对现世的不满;更糟糕的是,信徒们越发确信,光明的力量很快就会征服世界。绝望产生希望,因此,普通百姓愈发绝望,就愈发愿意铤而走险,跟随那些自称为“弥勒”转世或“明王”化身的首领们加入叛乱。实际上,这两种教义及其信奉的主神被无奈地混淆了,在普通人眼中,它们是一个整体。到了十四世纪中期,这些教派的首领们偷偷将信众聚集起来,焚香聆听关于苦难世界的末日预言。或许是受到了摩尼教的影响,白莲教教派的象征色也从白色变为红色,以此代表火焰、光明、征服的光芒。在白莲教诡秘的宗教传统中,信众以焚香作为主要仪式,因此他们渐渐以“香军”闻名于世。又因为这些教徒使用红色旗帜,并以红巾裹头,他们也被称为“红军”或“红巾军”。他们确立了一个政治目标,即恢复于1279年被蒙古所灭的大宋。此时,韩林儿自称为宋朝皇室后裔,又号“小明王”。他的家族数代以来都积极地参与白莲教的活动。韩林儿的父亲当年在恢复黄河故道的工程中抓住了机会,散布民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并且制作了一个独眼石人像,将其埋在即将挖掘的河道之中,让那些被征召来的农民苦役可以轻易...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序幕: 盐贩、书吏、僧人 1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高启:诗人的穷途"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高启:诗人的穷途"的人也喜欢 · · · · · ·
-
- 钱谦益的诗文、生命与身后名 8.0
-
- 杜甫的历史图景:盛世 8.3
-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 8.8
-
- 魏晋清谈史 7.9
-
- 颜真卿传 8.5
-
- 第一次遇见马可·波罗 8.6
-
- 末代士人的身份、角色与命运 8.8
-
- 居乡怀国 8.3
-
- 琐言赘语 7.7
高启:诗人的穷途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6 条 )

牟复礼:《诗人高启(1336—1374)》

我们依然并将永远需要英雄主义
> 更多书评 16篇
论坛 · · · · · ·
译本精良,发现一处小错误 | 来自郭丙仑 | 2025-01-18 16:45:03 | |
译后记 | 来自Severin | 2 回应 | 2024-09-23 21:46:42 |
请问全书是纯文字吗? | 来自夜枭 | 1 回应 | 2024-07-14 21:23:19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2)暂无评分 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人物传记 ︳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 (炎夏)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 】2024 (普照)
- 闲着没事读读书(二) (鹿小羽)
- ╚书╗2024阅读记录 (深夜球迷)
- 瞎读 (Aeolia)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60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高启:诗人的穷途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困學齋主人 2024-06-27 22:17:38 广西
看完了,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翻译腔很重,不过作为海外汉学科普的著作也算是中上水平。
12 有用 悼玉轩主人 2024-05-23 19:32:06 广东
这可是60多年前的作品呀,只能说牟复礼先生诗真的厉害。对于本书的优缺点,杨联陞先生的书评(收录于《汉学书评》)已经讲得很细致了。除此之外,这个晚了一个甲子的 汉译本最大的亮点就是诚意满满的译后记,很久都没有读过这么清新脱俗的译后记了。
4 有用 铲屎大将军 2024-10-20 21:51:55 北京
今年读的第37本。作者用意是从一个典型人物的短暂一生切入,领会元末明初那个略显怪异时代,一个理想主义的中国文人在践行他的英雄主义过程中、是如何的跌宕起伏、又是如何的戛然而止。但作为读者有点难以体会,因为高启作为历史人物资料记录太少,作为诗人存世诗作又不是那么一眼上头。既然这个经典人物闪光不够,那作者想表达的那种冲突感也就弱化了不少。不过我还是记住了2点:1)朱元璋这个老登性情多变暴戾很难伺候,2)... 今年读的第37本。作者用意是从一个典型人物的短暂一生切入,领会元末明初那个略显怪异时代,一个理想主义的中国文人在践行他的英雄主义过程中、是如何的跌宕起伏、又是如何的戛然而止。但作为读者有点难以体会,因为高启作为历史人物资料记录太少,作为诗人存世诗作又不是那么一眼上头。既然这个经典人物闪光不够,那作者想表达的那种冲突感也就弱化了不少。不过我还是记住了2点:1)朱元璋这个老登性情多变暴戾很难伺候,2)属于中国的古典英雄主义是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 (展开)
1 有用 未读信息 2024-04-28 23:12:01 上海
以前读赵翼诗话时,注意到推高启为明季开国诗人第一,又称有明一代诗人莫能及之。后来学四库总目,又见一向对明人苛刻的馆臣也称之第一。乃取集读之,最爱五七言古诗。近读颜老师翻译牟复礼书,将其三十九年的短暂人生及其周边历史事件娓娓道来,是元末明初的历史剪影。“而我独怀此,徘徊自何为”,在牟复礼看来,高启是忧愁的、悲剧的、幻灭的诗人。我想这位伟大的诗人的个性大概无法真正成为大明“开国诗人”,或者一位伟大的官... 以前读赵翼诗话时,注意到推高启为明季开国诗人第一,又称有明一代诗人莫能及之。后来学四库总目,又见一向对明人苛刻的馆臣也称之第一。乃取集读之,最爱五七言古诗。近读颜老师翻译牟复礼书,将其三十九年的短暂人生及其周边历史事件娓娓道来,是元末明初的历史剪影。“而我独怀此,徘徊自何为”,在牟复礼看来,高启是忧愁的、悲剧的、幻灭的诗人。我想这位伟大的诗人的个性大概无法真正成为大明“开国诗人”,或者一位伟大的官员,或许愿意任心浮槎漂流。或许在皇权和黄泉之下,他宁可选择黄泉之路,定格不朽吧。 (展开)
4 有用 韧勉 2024-04-21 21:28:22 北京
汉学名家牟复礼花了大量篇幅讲述元末明初时期白莲教红巾军在江浙地区的盛行,高启所在的苏州被张士诚所占据,高启的朋友们“北郭十友”中的好几个以为这就是改朝换代的汉人政权遂任职于此,最后落得风云际会身首异处。高适因躲过张士诚,得以效力明代编纂《元史》,奈何朱元璋喜怒无常,高启在文学作品的表达上有批评朝廷,显得政治上十分幼稚的抒发,故而在卷入其好友魏遂的莫须有罪名后,也未能善终。高启代表了处于乱世中大多数... 汉学名家牟复礼花了大量篇幅讲述元末明初时期白莲教红巾军在江浙地区的盛行,高启所在的苏州被张士诚所占据,高启的朋友们“北郭十友”中的好几个以为这就是改朝换代的汉人政权遂任职于此,最后落得风云际会身首异处。高适因躲过张士诚,得以效力明代编纂《元史》,奈何朱元璋喜怒无常,高启在文学作品的表达上有批评朝廷,显得政治上十分幼稚的抒发,故而在卷入其好友魏遂的莫须有罪名后,也未能善终。高启代表了处于乱世中大多数政治幼稚但心企英雄主义的诗人的典型形象,诗人的定位就难以在乱世中安度人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