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这本书包含了九个故事,以几块残石的发现开端,以两颗星星的湮灭结束,时代从汉到明,历千余年,所涉及的壁画,从中原到河西、西域,乃至中亚、南洋,纵横万里。
这是一个历史学背景写作者的作品。虽然是打着壁画的旗号,可没怎么涉及壁画本身。就是说没有美术相关的内容。重点在讲壁画相关的历史故事。作者本身写作能力有限,文字不够流畅,文白夹杂,导致故事讲不够通顺。印刷和用纸一般,跟美术史的书没法比。不理解为什么评分这么高
故事的选取和讲述比《观我生》要更精彩,但对壁画分析本身而言,略逊于《观我生》,插图的质量也稍逊一筹,很多地方看不太清楚。
从开始写作起,就每天在跟进度。《鼠辈成名记》和《向西天》两篇,我提示了一些信息,算是参与了一下。《道德榜》《哭泣的公主》《消失的母爱》三篇,如同探案,步步深入,绵密。而《风中的城邦》《季风之子》将注意力放到域外,视野宏阔。但我最喜欢是《幻灭之城》和《祁丰年》,灾荒之下,乱离之后,普通的人们怎么苦熬,怎么关照自己的命运呢?在丰年的人们没有直接的经验,不妨借助一番纸上的游历,来做些追寻。这或许会让人对于丰盛之外,有更多的想象与观照。另外,《祁丰年》一篇,提出了一个有关人类命运与宇宙周期之假说,也希望科学界能够有相关的研究出现。
最喜欢的三篇《向西天:取经热潮和宋太祖都宏图》、《幻灭之城:汴京的生生死死》、《祈丰年:明代灾异与超新星假说》。 僧人在向西或向东,传播或求取真义,都是一种修行,面对水月观音的敬畏,大多也是出于对自身经验的肯定吧。今年正好去了辽宁和浙江,对宋辽金兴趣骤然兴起,看画师王逵的一生际遇,感慨又唏嘘,熔炉和融合在细枝末节处都是血和泪。灾异和民间信仰紧密关联,但是没想到从天文角度真的是宇宙的异变,人类真是渺小,又极具创造力。 了解壁画和石窟,还是要从微观的背景出发,从真实具体发生的事出发,从富有情感的创作者出发。不过有些历史背景还是了解不足,看起来吃力了点。
稷益庙一篇像是科幻
那是为生者所绘的壁画,在宫殿、祠庙、洞窟的墙壁上,在中土,也在西域,在东海,也在天南。殿堂之宏丽,由壁画来生色;佛窟之静穆,亦有壁画来烘托。壁画的内容,也因此纷然有别,各个而异。然而,画壁人的心思,是否会透过壁画传达给观画之人?观画之人,又是否真能看透个中三昧?苗子兮的《观无量》,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这样一部入壁观画的著作。从武梁祠画像石中武氏一门所期望的圣贤孝悌、祥瑞来集的道德理想国,到撒马尔罕宫廷壁上用以彰显王权尊贵的画中使臣,从藏经洞中冠服华丽的天公主的队列,到岩山寺文殊殿壁上人烟繁盛的城池。壁画中的色彩,驰骋着画壁人绚烂的想象,画中的生灵,蕴含着观画人内心无尽的欲望。那些明知无法长存、早已成为过往、不能企及的一切,都可以藉由壁画所绘,铺陈必要的想象,让自己成为它们的主人,与其长存。
比之《观我生》,这部《观无量》在历史时空和史料之间的纵横捭阖更为广阔;但《观我生》的动人震撼之处正在壁画里小小的细节和故事里小小的“我”之中
去过撒马尔罕大使厅、吴哥窟,没想到在这本书里有详细的描述,虽然大使厅壁画的解读和之前看的基本不一样,也许这些争执只有等未来科技解决了。
这个系列的第二本,同样好读。尤其喜欢大使厅、归义军、岩山寺、稷益庙几篇。
依然好看
文笔太好了 读完齿颊生香 千年壁上风云 皆道来于方寸间…从破译一块只留半块文字的墓碑,揭开武梁之死的脑洞大开;到拆解宾阳中洞画像的阶级对应,娓娓道来北魏皇后们权力死亡翻转一瞬的宿命;还能分析一只老鼠从埃及到于阗再到隆兴寺的,串起希罗多德到多闻天王之间无数历史的起伏;也不乏从残存的敦煌画像中,悲悯突厥公主隐忍成长多年却依旧沦为地域纷争的小小注解…
就随意看看
更喜欢前作《观我生》。
一如既往易读,我很喜欢这样的写作结构~
《消失的母爱》《鼠辈成名记》《向西天》《季风之子》几篇印象深刻~ #历史的缝隙也可以从壁画上一窥
作为《观我生》的续集,这一次作者将视线从地面下转向了地面上。翻开精美的书页,还是熟悉的感觉——壁画只是引子,叙述历史故事并表达作者对历史的看法才是她的本意。尽管许多故事细节仅限于猜测,但是当个人的、微观的历史与残存的艺术形象结合起来观想,形成一种左图右书的组合时,细微的感觉就会变得敏锐鲜活起来。对比前作,本次选取的案例大多集中于宫观寺庙,比墓葬艺术有着为更广阔的解读空间;有几个故事还来自于域外,展现出了跨越文化的艺术之美... ...但是这也会导致故事结构显得松散,跳跃性比较大。另外,如果能够再增加一点对艺术技法,以及对整体艺术空间的解读那就更好了。
一如《观我生》的精美,但文本的想象力更加恣肆,文学性有些盖过了历史文化知识,对壁画的解读也不够解渴。很让人惊喜的一点,是把中国历史放在全球历史格局中观照,再现了西域、南洋与中华的互动。
这本书盼了一年,终于等到,拿到手里还是热乎的。九个故事个个精彩。要说印象最深的可能是《鼠辈成名记》,一个埃及的故事流传千年,不断流传、转化,漂洋过海长途跋涉到中土。丝绸之路上物质文化的交流中还有故事的交换,真神奇!《风中的城邦》中关于阿夫拉西阿卜壁画的解读也很让人信服。当你读完《哭泣的公主》将会重新审视敦煌曹氏家窟中的壁画和供养人像。作者将对石窟、壁画的解读融入九个小故事,将读者代入九个主人公的命运中,顿时冰冷的石窟,或者斑驳漫漶的壁画活了起来,有了温度,带领我穿越千年。
没有上一本《观我生》看了有感觉,纯粹个人体验。壁画其实基本上都附着在古建筑上的,目前遗存的主要就是墓室壁画和寺观壁画两大类。汉代画像石及其后的画像砖,佛教壁画,道教壁画又是几大宗。最著名的代表壁画很少涉及,几个点倒是选的不错。
> 观无量
11 有用 苗子兮 2024-03-26 10:02:28 浙江
这本书包含了九个故事,以几块残石的发现开端,以两颗星星的湮灭结束,时代从汉到明,历千余年,所涉及的壁画,从中原到河西、西域,乃至中亚、南洋,纵横万里。
8 有用 越越周 2024-08-04 16:17:30 北京
这是一个历史学背景写作者的作品。虽然是打着壁画的旗号,可没怎么涉及壁画本身。就是说没有美术相关的内容。重点在讲壁画相关的历史故事。作者本身写作能力有限,文字不够流畅,文白夹杂,导致故事讲不够通顺。印刷和用纸一般,跟美术史的书没法比。不理解为什么评分这么高
6 有用 悼玉轩主人 2024-05-07 22:27:46 广东
故事的选取和讲述比《观我生》要更精彩,但对壁画分析本身而言,略逊于《观我生》,插图的质量也稍逊一筹,很多地方看不太清楚。
4 有用 李子綦 2024-04-21 20:15:36 浙江
从开始写作起,就每天在跟进度。《鼠辈成名记》和《向西天》两篇,我提示了一些信息,算是参与了一下。《道德榜》《哭泣的公主》《消失的母爱》三篇,如同探案,步步深入,绵密。而《风中的城邦》《季风之子》将注意力放到域外,视野宏阔。但我最喜欢是《幻灭之城》和《祁丰年》,灾荒之下,乱离之后,普通的人们怎么苦熬,怎么关照自己的命运呢?在丰年的人们没有直接的经验,不妨借助一番纸上的游历,来做些追寻。这或许会让人对于丰盛之外,有更多的想象与观照。另外,《祁丰年》一篇,提出了一个有关人类命运与宇宙周期之假说,也希望科学界能够有相关的研究出现。
2 有用 火宵之月 2024-04-13 12:46:01 江苏
最喜欢的三篇《向西天:取经热潮和宋太祖都宏图》、《幻灭之城:汴京的生生死死》、《祈丰年:明代灾异与超新星假说》。 僧人在向西或向东,传播或求取真义,都是一种修行,面对水月观音的敬畏,大多也是出于对自身经验的肯定吧。今年正好去了辽宁和浙江,对宋辽金兴趣骤然兴起,看画师王逵的一生际遇,感慨又唏嘘,熔炉和融合在细枝末节处都是血和泪。灾异和民间信仰紧密关联,但是没想到从天文角度真的是宇宙的异变,人类真是渺小,又极具创造力。 了解壁画和石窟,还是要从微观的背景出发,从真实具体发生的事出发,从富有情感的创作者出发。不过有些历史背景还是了解不足,看起来吃力了点。
1 有用 阿涩图 2024-10-23 20:32:29 浙江
稷益庙一篇像是科幻
0 有用 新京报书评周刊 2024-05-12 13:50:29 安徽
那是为生者所绘的壁画,在宫殿、祠庙、洞窟的墙壁上,在中土,也在西域,在东海,也在天南。殿堂之宏丽,由壁画来生色;佛窟之静穆,亦有壁画来烘托。壁画的内容,也因此纷然有别,各个而异。然而,画壁人的心思,是否会透过壁画传达给观画之人?观画之人,又是否真能看透个中三昧?苗子兮的《观无量》,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这样一部入壁观画的著作。从武梁祠画像石中武氏一门所期望的圣贤孝悌、祥瑞来集的道德理想国,到撒马尔罕宫廷壁上用以彰显王权尊贵的画中使臣,从藏经洞中冠服华丽的天公主的队列,到岩山寺文殊殿壁上人烟繁盛的城池。壁画中的色彩,驰骋着画壁人绚烂的想象,画中的生灵,蕴含着观画人内心无尽的欲望。那些明知无法长存、早已成为过往、不能企及的一切,都可以藉由壁画所绘,铺陈必要的想象,让自己成为它们的主人,与其长存。
0 有用 隺川 2024-08-30 19:10:35 上海
比之《观我生》,这部《观无量》在历史时空和史料之间的纵横捭阖更为广阔;但《观我生》的动人震撼之处正在壁画里小小的细节和故事里小小的“我”之中
0 有用 Frank 2024-10-16 08:45:00 上海
去过撒马尔罕大使厅、吴哥窟,没想到在这本书里有详细的描述,虽然大使厅壁画的解读和之前看的基本不一样,也许这些争执只有等未来科技解决了。
0 有用 鱼的九思 2024-04-18 11:38:21 北京
这个系列的第二本,同样好读。尤其喜欢大使厅、归义军、岩山寺、稷益庙几篇。
0 有用 Lafamilia1999 2024-10-26 15:18:13 北京
依然好看
0 有用 恶魔牌 2024-10-25 01:56:30 上海
文笔太好了 读完齿颊生香 千年壁上风云 皆道来于方寸间…从破译一块只留半块文字的墓碑,揭开武梁之死的脑洞大开;到拆解宾阳中洞画像的阶级对应,娓娓道来北魏皇后们权力死亡翻转一瞬的宿命;还能分析一只老鼠从埃及到于阗再到隆兴寺的,串起希罗多德到多闻天王之间无数历史的起伏;也不乏从残存的敦煌画像中,悲悯突厥公主隐忍成长多年却依旧沦为地域纷争的小小注解…
1 有用 Wong 2024-10-29 11:01:26 湖北
就随意看看
0 有用 岛生 2024-10-11 22:06:23 北京
更喜欢前作《观我生》。
0 有用 墨墨 2024-09-20 21:57:40 北京
一如既往易读,我很喜欢这样的写作结构~
0 有用 LiousH 2025-02-14 13:17:18 福建
《消失的母爱》《鼠辈成名记》《向西天》《季风之子》几篇印象深刻~ #历史的缝隙也可以从壁画上一窥
0 有用 以逆为名 2024-04-06 11:31:43 江苏
作为《观我生》的续集,这一次作者将视线从地面下转向了地面上。翻开精美的书页,还是熟悉的感觉——壁画只是引子,叙述历史故事并表达作者对历史的看法才是她的本意。尽管许多故事细节仅限于猜测,但是当个人的、微观的历史与残存的艺术形象结合起来观想,形成一种左图右书的组合时,细微的感觉就会变得敏锐鲜活起来。对比前作,本次选取的案例大多集中于宫观寺庙,比墓葬艺术有着为更广阔的解读空间;有几个故事还来自于域外,展现出了跨越文化的艺术之美... ...但是这也会导致故事结构显得松散,跳跃性比较大。另外,如果能够再增加一点对艺术技法,以及对整体艺术空间的解读那就更好了。
0 有用 抱紧我的冷板凳 2024-05-03 01:00:22 北京
一如《观我生》的精美,但文本的想象力更加恣肆,文学性有些盖过了历史文化知识,对壁画的解读也不够解渴。很让人惊喜的一点,是把中国历史放在全球历史格局中观照,再现了西域、南洋与中华的互动。
0 有用 shoushou 2024-05-12 19:29:21 北京
这本书盼了一年,终于等到,拿到手里还是热乎的。九个故事个个精彩。要说印象最深的可能是《鼠辈成名记》,一个埃及的故事流传千年,不断流传、转化,漂洋过海长途跋涉到中土。丝绸之路上物质文化的交流中还有故事的交换,真神奇!《风中的城邦》中关于阿夫拉西阿卜壁画的解读也很让人信服。当你读完《哭泣的公主》将会重新审视敦煌曹氏家窟中的壁画和供养人像。作者将对石窟、壁画的解读融入九个小故事,将读者代入九个主人公的命运中,顿时冰冷的石窟,或者斑驳漫漶的壁画活了起来,有了温度,带领我穿越千年。
0 有用 微蓝微澜 2024-08-18 18:44:24 重庆
没有上一本《观我生》看了有感觉,纯粹个人体验。壁画其实基本上都附着在古建筑上的,目前遗存的主要就是墓室壁画和寺观壁画两大类。汉代画像石及其后的画像砖,佛教壁画,道教壁画又是几大宗。最著名的代表壁画很少涉及,几个点倒是选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