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精神状况 短评

热门 最新
  • 9 落阡 2024-04-19 03:19:41 西班牙

    给自己的翻译打广告.jpg。至今看来依然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面对技术时代和群众生活的思考,面对国家对群众秩序的强制性保障、工作乐趣在生存面前得到挤压、必需品的供应走向追求务实而不是意义、人类消解在具体功能里的问题,当生存将现代人置于强烈的分裂之下,只有“不再被认为是他所是的存在”,也就是进入到超验层面的绝对的可能性能够给人带来以自由,并以人性的高贵反抗虚无。

  • 2 mumudancing 2024-05-11 22:36:27 浙江

    汉娜·阿伦特的导师,马克斯·韦伯的挚友。所以在雅斯贝尔斯的书里会读到往前溯源或系统相关的论点,连成了一大片。本书前大半部分都在讲我们面临的问题——如今这些问题当然已经更严重了,教育成为平庸的规训,科学成为新的迷信,哲学沦为虚伪教条的装饰,辩证法也毫不例外地被他批评——这段论述和评价韦伯的部分极为精彩,有和他遥远击掌的愉悦。然而最打动我的还是最后一章,我们如何面对这些问题,自我实现的方式。雅斯贝尔斯写得荡气回肠,给人无限勇气。

  • 2 陆钓雪de飘飘 2024-05-25 00:01:36 山东

    对于西方更广泛的阶层来说,教化与群众保持着距离:直到今天,它也只是在人文主义这唯一一条道路上取得了成功,但对个人来说,其他的道路也是有可能存在的。那些在青年时期就学习了希腊语和拉丁语,并且阅读过古代诗人、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作品的人,那些能够理解数学,并且熟悉《圣经》和本民族伟大诗人的人都为这样的一个世界所充实,这个世界以无限的流动性和开放性向他们据供了一种不会流失的价值,帮助他们开启了其他的可能性。但是,这种教育在实现的同时也是一种选择。不是每个人都能够通过这种教育实现他的目的;许多人都迎来了失败,仅仅学到了表面上的东西。在这里,起决定性作用的并不是语言思维、数学思维或者现实方面的特殊才能,而是这个人是否已经准备好在精神上接受影响。人文主义的教育从来都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做出自我选择的教育。

  • 2 韧勉 2024-05-05 22:54:43 北京

    雅思贝尔斯指出在群众秩序的生活中,大多数人的教化倾向于迎合普通人的需要。精神因其散漫于群众之中而衰亡,知识则由于被合理化地处理到让一切浅薄的理解力均能接受的程度而贫困化了。这一普遍降格的过程,表明了群众秩序的特征,造成了有教养的阶层消失的趋势,这个阶层中的人曾是由于连续不断的思想与情感的修养才造就而成的,他们因此而被赋予精神创造的能力。

  • 1 时间之葬 2024-05-09 17:41:42 云南

    一百年前的著作,精准且具有预判性地洞察了人类的未来图景——在一个全面机器化的社会中,依赖于日渐机器化的人类而生存,最终自身也无可避免地成为庞大机器的一部分或本身。一个最为具象的表征则是,无论是艺术、科学还是哲学,都在这种机器化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崇拜实用主义(它必须是在日常生活里有用的,才是有意义的和被认可的),而绝大多数个体的生活,也就变成了在工作和放松之间的切换,仅有的区别,也只是比例的不同。

  • 2 农民小江 2024-05-12 11:37:47 山东

    语言很朴实,道理很深刻。写作就应该这样,用最通俗的话语,表达出最深刻的内容。

  • 0 Nelly.L 2024-05-13 21:52:25 上海

    近百年前的作品依然没有过时感。

  • 0 XIXI 2024-05-21 16:24:02 四川

    对我来说还是晦涩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