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德] 罗伯特·格瓦特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品方: 译林方尖碑
副标题: 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的革命与暴力,1917-1923
译者: 朱任东
出版年: 2024-4
页数: 344
定价: 98
装帧: 精装
丛书: 译林方尖碑
ISBN: 9787575300568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品方: 译林方尖碑
副标题: 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的革命与暴力,1917-1923
译者: 朱任东
出版年: 2024-4
页数: 344
定价: 98
装帧: 精装
丛书: 译林方尖碑
ISBN: 9787575300568
内容简介 · · · · · ·
对于Di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来说,1918年11月11日即意味着战争的结束;而对于战败国来说,它却是一场巨大暴力灾难的开始。在很大程度上,Di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破坏性并不只是西线残酷的战斗,而是其所导致的毁灭性后果,即在战后爆发冲突的地区,人们被革命、大屠杀、种族清洗和不断升级的军事冲突彻底野蛮化了。1917年至1923年间,遍布中欧、东欧和东南欧的暴力冲突导致数百万人死亡,而正是在这样的战争废墟上,极端意识形态开始形成,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分别在意大利和德国取得胜利,并由此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Di一次世界大战虽已过去百年,但其直接后果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至今仍困扰着世界。
作者简介 · · · · · ·
罗伯特·格瓦特(Robert Gerwarth),现为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现代历史学教授、战争研究中心主任。硕士毕业于德国洪堡大学,主修历史和政治科学,之后在牛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并获得该校的博士后研究资助,主攻欧洲史,尤其是德国史。格瓦特曾在美国哈佛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和巴黎政治大学进行项目研究和讲学,著有《俾斯麦神话》《希特勒的刽子手》等,《战败者》是其2016年出版的近期新力作。
目录 · · · · · ·
致谢
导言
第一部分 战败
1 一次春天的火车之旅
2 俄国革命
3 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
4 胜利的滋味
5 命运逆转
第二部分 革命与反革命
6 战争没有结束
7 俄国内战
8 民主的大胜
9 激进化
10 对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恐惧与法西斯主义的兴起
第三部分 帝国的崩溃
11 潘多拉的魔盒:巴黎和帝国的问题
12 重塑中东欧
13 败者遭殃
14 阜姆
15 从士麦那到洛桑
结语:“战后时期”与欧洲20世纪中叶的危机
注释
· · · · · · (收起)
导言
第一部分 战败
1 一次春天的火车之旅
2 俄国革命
3 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
4 胜利的滋味
5 命运逆转
第二部分 革命与反革命
6 战争没有结束
7 俄国内战
8 民主的大胜
9 激进化
10 对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恐惧与法西斯主义的兴起
第三部分 帝国的崩溃
11 潘多拉的魔盒:巴黎和帝国的问题
12 重塑中东欧
13 败者遭殃
14 阜姆
15 从士麦那到洛桑
结语:“战后时期”与欧洲20世纪中叶的危机
注释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在1914年前,生活在罗曼诺夫帝国的犹太人遭到周期性的屠杀,而生活在哈布斯堡帝国的犹太人则相对安全,他们无疑认为,作为公民和臣子,这个双元君主国可以保证他们的权利和地位。因此,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犹太作家斯特凡·茨威格或约瑟夫·罗特写了大量关于哈布斯堡王朝的怀旧小说,这并不是偶然的。对罗特那样的犹太人来说,相比生活在一个在种族或宗教上有排他性的小国家,他们宁愿生活在一个能为少数民族提供法律保护的多民族的大帝国。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11页 -
列宁很清楚,要穿过战火连天的欧洲,需要得到德国的支持,协约国不可能支持任何使俄国退出大战的行动,德国却一直在试图从内部削弱他们的对手。当列宁意识到被德国人利用之后,他觉得为了使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获得成功,这一手段是可以接受的。在和德国代表的谈判中,他要求自己和随从1917年4月乘坐的车厢享有治外法权他用一支粉笔,将“俄国领土”划出了“德国领土”,并且成功地坚持了随行的德国军官不得牵涉进俄国革命的意见。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战败者"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战败者"的人也喜欢 · · · · · ·
战败者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转】徐之凯评《战败者》︱战殇未止
上海大学历史学系 徐之凯 原文载于:上海书评(2018年10月) 原文地址;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64485 在不朽名著《战争论》中,克劳塞维茨曾表示:“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手段的继续。”然而,长期以来,人们似乎产生了这样一种理念,将战争看作政治的“...
(展开)

警世名言,多元化既是理想又是现实,单一化的乌托邦只能通过极端暴力来实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描述了1917年到1923年东欧战败国动荡的历史,战争失败激化了东欧国家潜在的内部矛盾,主要是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东欧诸帝国崩溃了,取而代之的是分裂出来的民族国家和极端的意识形态;美国提出的十四点和平计划和民族自决在此过程中推波助澜,英法的各种干涉也在让局势复... (展开)
冤有头,债有主,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战败者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的地缘政治格局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战所决定的。而我们也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只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延续,就像《巴黎和约》签署之后,法国元帅福煦所说“这不是和平,只是二十年的休战”。 这句名言流传甚广,但其实只对了一半。确实不是和平,因为一战之后的欧...
(展开)

战争的延续中,是谁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20世纪是战争的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空前规模震惊了全世界的人们,而在战争中付出惨痛代价的国家则无疑有着无以言说的伤痛。虽然历史没有阻止之后的二战,但是基于一战欧洲大国付出的伤亡与经济崩溃之势,对于战争同样是有着深深的恐惧感,以至于之后的绥靖妥协亦是如此。 的...
(展开)
> 更多书评 1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译林出版社 (2017)8.6分 591人读过
-
未知出版社暂无评分
-
時報文化 (2018)8.6分 4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暴力:呈现、反思与解毒 (🦉的瓦涅密)
- 译林方尖碑 (译林出版社)
- 2024年 译林新书 (译林出版社)
- 国际战略 (小毛叔)
- 西欧、中世纪与西方史 (安迪合罕大皇帝)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73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战败者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mohicaniano 2025-04-30 09:47:54 上海
两次大战间的欧陆动荡,此书应该是写得最有读头的
0 有用 鼓腹而游 2025-04-06 23:48:09 广东
一次战争,让哈布斯堡、奥斯曼、罗曼诺夫帝国从地图上消失,一战后协约国在试图遏制同盟国军事能力的措施,将欧洲各大国家拆分,造成了影响至今的民族问题(尤其在中东)。美国30年代的经济危机让法西斯势力迅速抬头。一切都是二战的隐患。
0 有用 奇迹的彬 2025-03-02 09:41:47 福建
速通一战后的东欧南欧小亚细亚纷争史,又补齐了一个拼图。民族自决的影响至今,也为二战埋下深深伏笔。
1 有用 天城的海豹 2024-12-18 16:39:02 山东
实在太过简要而且欠深度了
1 有用 翻书的阿莉艾蒂 2024-12-27 17:31:16 江苏
和平是苛刻的,是一场长痛,是一场短痛,是抢夺胜利果实的政治家与急于停火的政治家的拉锯。即使是百年后的今天,原来在奥斯曼帝国统治过的阿拉伯土地上的冲突还没有结束:叙利亚与伊拉克的内战、埃及的革命、巴勒斯坦冲突……这些长痛仍然伴随着当地的人民。作者从一战后欧洲帝国的解体说起,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欧洲民族国家无法和平解决领土争端,雪上加霜的《凡尔赛和约》进一步加深了极端民族主义的崛起,再由投机倒把人士从中... 和平是苛刻的,是一场长痛,是一场短痛,是抢夺胜利果实的政治家与急于停火的政治家的拉锯。即使是百年后的今天,原来在奥斯曼帝国统治过的阿拉伯土地上的冲突还没有结束:叙利亚与伊拉克的内战、埃及的革命、巴勒斯坦冲突……这些长痛仍然伴随着当地的人民。作者从一战后欧洲帝国的解体说起,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欧洲民族国家无法和平解决领土争端,雪上加霜的《凡尔赛和约》进一步加深了极端民族主义的崛起,再由投机倒把人士从中挑拨,很快撕碎了所谓的表面“和平”。当然,看史料分析书必须要抬头看一眼标题,作为一名德国作者,他倾向于将这种战败经历归咎于美国威尔逊时期不切实际的多民族幻想,以及之后英法帝国的扩张,而认为德国奥地利公然违反《凡尔赛和约》是由于和约本身极不公正的、极不现实的苛刻条件。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