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的世界 短评

热门 最新
  • 56 熊阿姨 2024-03-23 23:29:19 北京

    试读本从头到尾一字不落翻完,春节在旅途中就开始搜埃及主人公的现状,感慨沧海桑田居然只要区区十年。这些十几年前的报道,无论语言、视角都丝毫没有过时(大量同期新闻稿件都没法看了),相反像琥珀一样保存了珍贵的时间切片。更惊讶的是作者在出行前到底要做多少案头准备,才能在现场找到合适的采访对象,把复杂的历史政治背景捋出一个清晰的线索,带着读者迅速进入。这种问题意识和这种文体在当下中文媒体中已经基本消失了。

  • 23 昼夜售蓝 2024-05-05 10:22:11 上海

    没有出门的假期,每天九点多睡觉,六点多起床,读2-3个国家的游记。借由作者的视角与学识,随机抵达不同的时空,五天云游了十二个国家。唏嘘的是,其中大多内容也不过跟今天隔了短短几年,但整个世界好像都已经换了个模样。譬如几年前的缅甸人民才刚获得“Now, We're free”的喜悦,如今却又再洗落入镇压、控制和战争。也许关于这个世界的一切,永远没人能给你彻底的解答,一定得自己亲身体会才行。

  • 15 Roger 2024-05-04 16:56:27 上海

    “我愿意换一种依旧乐观的说法:你将看到的,是不可能与可能此消彼长的故事。也许,只要保持想象力,人们就能守住自由感,进而守住自己的生活。”塞尔维亚部分好评,虽然我的偶像是罗杰·费德勒。

  • 17 2024-03-21 14:27:48 云南

    不同的地点和片段互相映射唤起,最后逐渐浮起一种世界众声喧哗的共时感

  • 10 Ivy Z 2024-05-10 16:34:14 天津

    读这本书的时候会想到刘瑜的《可能性的艺术》、郭建龙的《失落的世界》、刘子超的《沿着季风的方向》和柏琳的《边界的诱惑》,挺喜欢作者写自己哈佛的经历,安佳讲述的东德故事也很打动人。

  • 3 夜第七章 2024-06-14 00:47:00 浙江

    是我想象中的知识分子的写作!自省,温和,有态度。杨潇花了不少笔墨写在各地的“政治观察”,他亲临了某些政治事件的现场(埃及革命,昂山素季“获释”),不带偏见且尽可能多地去展现事件的“褶皱”。之前说过,单就埃及这篇,此书足以打五星!作者必然是下过一番苦功的,啃过大部头,坐过冷板凳,行文用词,很见用心,尤为难得的是他在真实世界与个人经验、知识的“冲撞”和“互文”中,重新思考起世界(如今环境下,此类“向外看”的写作更是难得)。杨潇写他在爱尔兰的作家博物馆参观,却不断被集装箱里遗体的新闻干扰,由此想到前几日在海滩上对集装箱评头论足,“没人意识到那些集装箱里可能还装着人。”他写在缅甸与“纳特们”(如宫崎骏一部动画里的场景)相处。墨西哥之夜的那篇,小说感很足!三个游荡子,穿过丛林,爬上金字塔。很妙!

  • 4 鱼的九思 2024-05-14 10:59:48 北京

    不得不说,相较于重走,这一本是让人失望的。疑似若干往期文章的合集,最好的几篇是美国,之后的要不然有时效性的问题(作者在埃及部分显然已经意识到此),要不然就是不脱一般旅行文学的窠臼,散漫而无主题,难为编者为这一锅大杂烩取了个好书名。

  • 4 狗窝搁不住剩馍 2024-05-16 23:39:44 江苏

    在今天回望2019年前的世界旅行其实有点遥远的索然无味了,即使不免“唏嘘”也让我觉得有点厌倦了,不必再验证什么了,也不想再听了。想起最近因为电视剧又火起来的李娟在2010年和今天读起来感觉完全不一样,事实上今天也不可能再读进去了,否则就像把头插进土里的鸵鸟。今天我连读点饶有反思的旅行文章都觉得是浪费时间,不如多看点具体的非虚构,或者跟gpt聊聊天,也许这该反思的是我自己吧,我只是再也回不去了,也许你们可以呢,也挺好的呢。

  • 4 阿古丽 2024-05-25 10:49:32 北京

    很好看,不是《盐镇》那种非常油滑的记者笔触,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作者的真诚,文采好,历史掌故信手拈来,故事缓缓流淌,在不经意间会被几个句子几段措辞打动。不由得感慨,时间啊时间,世界一直在变。期待新作。

  • 3 菠萝君与菠萝油_ 2024-06-01 17:18:19 广东

    写得太散了,过于碎片化,满眼看到的都是些半生不熟的名词。日本那几篇看了感觉还不如去刷刷食贫道的视频。

  • 3 毒妇脸少女心。 2024-05-18 14:06:00 上海

    读完的最大感受就是——不!够!看!杨潇老师的写作素材库不仅仅有来自第一现场当时当刻的记录,还有文化、历史上的体认。相比传统型的旅行文化类随笔,除了作为旅行者的观察之下极私人的个人感受外,写作落点更多的是探索转型期的各国社会。亲历世界的行为不是线性的也没有等级之分,也许根本没有出发与抵达这一说。《可能性的世界》的多重维度是有生命力和共时感的,甚至与我们每一个读者的城市紧紧相连。古遗迹、机场、味蕾记忆、对谈,政治事件回溯。感谢可能性让你我活着。双手合十。

  • 3 RoyHan 2024-05-05 13:07:39 上海

    五一假期不下雨的日子里把这本书带到公园、带到江畔、带到咖啡厅,在各种不同的天气下和环境中完成了阅读。历史与现实不断交织的写作方式总是令人欲罢不能,时不时迸发出的巧思也非常适合带着问题对着周遭景色放空。读完全书后标记的扩展阅读列表变得很长。世界的可能性蕴含在历史里,融合在当下,反而让未来的未知显得没有那么重要。

  • 4 不当胆小鬼 2024-05-20 14:10:27 广东

    可能全书最差的就是代序吧哈哈哈哈😂 书好评!

  • 3 L'avenir 2024-05-11 17:52:00 重庆

    完全屬於我的閱讀舒適區,厚厚一本很快就翻完了。但是寫得太輕,難以承接那麼厚重的歷史與現實,當作專欄合集看還不錯,但我對埃及、東南亞、日本和東歐這些地方已經不是初讀的狀態了,所以讀完更多是一種吃快餐的感覺。

  • 2 荷兰港 2024-05-28 19:39:39 广东

    够拔剑四顾心茫然了吧,越欲言又止越觉得真诚

  • 2 五月阿隆 2024-05-22 19:12:02 北京

    因为没有深耕某个地区,总有种浮光掠影的感觉。对埃及革命的记录以及对昂山素季的访谈缺乏记录,是非常大的遗憾,相较之下《重走》这种密切深耕的模式写出来更有韵味儿。

  • 2 光谱仪 2024-05-27 23:27:17 浙江

    在它出版的当下,最热乎的时候从武汉书店购得,那时候我筋膜炎复发,走一步都钻心得疼,但是我还是拜托朋友步行去诚与真书店帮我买回来。可以说可能的世界算是我读过最好的旅行文学,甚至这么定义它都有些太单薄,我会把阅读它的过程当成一种智识的洗礼,当成我生活中终于拥有了的一个板块。

  • 2 Cihangir 2024-05-30 20:10:49 日本

    热忱、诚实、现场感、问题意识和惊人的阅读量,保证着职务文字出类拔萃的质量和特色。所以在“看守时间”这个部分里,能看到肉眼可见的松懈和泄气:他引用唐诺的“虚张声势”来批评自己,而甚至连这种“虚张声势”的大旗他都懒得矫饰。 在看到末尾之前,我个人最喜爱的是哈佛来信,在顶级的学术氛围和超出他自身的智识浪潮之中,这些略微破碎的文字饱含勇气和锐气,在困惑与真知的交裹之间展现出全力周旋的气势,好像和那个阶段的杨潇本人相呼应,正在做出关键的“纵身一跃”。 不过最后,阅读的智识还是败给了情感,在《另一个国度》里我仿佛看到了和再见列宁里亲爱的妈妈一模一样的故事和心情,这正是永远最能击中我的东德往事。你看,为什么柏林墙下的离散总是这么让人心“骤然一阵疼痛”,因为它就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啊。

  • 2 人间生活观察员 2024-06-03 23:23:17 北京

    太浅了啊… 跟马蜂窝似的… 不值得花这么多钱😂 埃及推荐何伟的《the buried》,墨西哥的建议不要看… 看得人生气🥸

  • 2 西窗随笔 2024-05-09 11:30:32 吉林

    好的旅行文学就是既体现深厚的历史背景,又有生动的细节描述,既有具体的人的状态,又有群体的社会的状态。让人读完又长知识又长见识。杨潇的写作就是这样的。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