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书店12节虚构的语文课 短评

热门 最新
  • 9 七月 2024-04-03 16:19:23 北京

    军鹤的课令人珍视,不只因为文本选择和课堂形式的多样呈现出来语文课的另一种可能,更因为在他的课堂上,每一个声音都拥有一席之地,哪怕犹疑和不确定,沉默也拥有自己的时间。容许学生沉入当下,深入地表达和倾听,不去匆忙地追赶教学目标,对我们的孩子来说多么奢侈,又是多么重要。 从课到书,刚好应了郭初阳说的“从‘事’到‘字’的搬运,正是‘写’字的本义,勤劳的搬运终会得到奖赏(或迟或早),热爱写作的人真是幸福的”。冯军鹤确实是个幸运的家伙。@2024.04.03北京

  • 8 慕童 2024-04-16 12:00:48 中国香港

    这套书非常适合回答豆瓣中的一个话题:#我们需要怎样的文学教育

  • 6 eachin 2024-04-26 14:10:16 广东

    我是个那个现实中有文学课的小孩儿,长大后,遇见了一本虚构的文学课。私人文学课开启了我对文学的爱,小时候模模糊糊的喜爱没有被葬送在应试教育和无趣的照本宣科之中。读完后,我觉得这不是给孩子的书,是给大人的书。给那个不知道如何设计更有意义的课的心怀热忱的老师,也是给那个不曾坐在理想文学课的大人。想重新带着现在的智识,回到一个欢迎各种发言的课堂,重新和有主见的同伴,温柔有力量的老师一起阅读,谈话。不管是真实的文学课,还是虚构的文学课,我觉得它们在在一定程度上殊途同归。有意或无意地表达了对文学的向往,对意义的探索。

  • 3 陆弯弯 2024-04-23 15:00:29 广东

    飞鸟比托起它的风更轻,这些课也比虚构它们的小说轻盈。我最喜欢第一节和《活着》那节课,喜欢在极度陌生的文本里重温过去,偷偷地再活一次。生活在第一次经历时总是太迅猛、沉重,只有再来一次,才能感到悠长、轻盈,和飞鸟一样。

  • 1 新京报书评周刊 2024-05-10 11:54:11 安徽

    这是一套基于现实课堂撰写的虚构作品,从女孩沈青的视角,讲述了10个学生与老师一起共读文学作品的12节语文课。学生和老师一起阅读不同主题的文学作品,展开讨论,基于作品进行延展性写作。在这12节语文课上,他们无所不谈,诗歌、战争、死亡、贫穷、脏话、性别、霸凌……作者冯军鹤是一位语文老师,对于他来说,语文课既是文学课,也是社会课,是关于人的。而一个好的老师,是一个聆听的人,是一个好奇的人,更是一个愿意跟学生不断交换对于知识的不理解和不确定的人。在构思这套书的时候,冯军鹤不想按老师的视角来撰写、讲述课程的设计理念,而是将学生放在比老师更重要的位置上。这并非是一种“启蒙”的权威姿态,因为对于他来说,让孩子看见文学,看见自己的智慧,也看见更复杂的现实本身,就是非常大的改变。

  • 1 chen 2024-05-15 16:54:20 福建

    不同于绝大多数中规中矩的课堂教学,马老师在X书店和学生们共同探讨什么是诗什么是诗歌,采取的方式让学生翻译诗(英译中)、用现代诗仿写古诗、截取诗歌片段、给出几位不同诗人对诗理解的诗歌以及学生自由发挥的方式让学生走进诗、了解诗。 小说课,以小说中人物的视角写作进入人物内心世界, 用色卡来理解作品,作品给你的感觉、感受和触动,最接近那个色彩给你的感受。 删减原文,让读者看看,删减的文字对原文有没作用,影不影响阅读,删减的文字本应该放在哪。 从诗歌中意象和电影里物品来探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让学生用绘画表达对作品的理解 老师对学生的答案不评判,更多引导与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 1 大地上的羽毛 2024-05-15 21:35:25 广东

    高级、创造、自由,精神愉悦之旅。

  • 1 山鬼 2024-05-17 16:30:56 江苏

    不错,有启发

  • 2 先子 2024-04-01 08:54:39 北京

    给家中有9+(小学四年级及以上)少年读的书。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