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历史中国何以在诞生之初即成为一个“大国”?这个大国在制度层面如何进行自我组织和自我完善?通过历史中国的宪制实践,我们是否可以揭示一般宪制可能或必须面对的困境,并提出具有现实关怀的学理反思?解答这些问题,就是本书的宗旨所在。
本书从历史中国所面临的至关重要的核心政治问题出发,以十一章和四篇附录的篇幅,按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顺序,层层递进,深入剖析了历史中国在宗法封建、父子长幼、男女两性、兵制与军事工程、边政区划、度量衡标准、经济政策、文字语言标准、政治人才选拔、皇帝制度、国人与村民等诸多方面的构成要素,对历史中国的宪制经验进行了总体把握和深度总结,从而重述了历史中国的制度图景。本书不仅揭示了历史中国数千年传承、具有强大活力的原因,还通过横向、纵向的对比反思和对本土知识资源的深入发掘,阐释了历史中国对人类制度文明做出的独有贡献。引论和结语还...
历史中国何以在诞生之初即成为一个“大国”?这个大国在制度层面如何进行自我组织和自我完善?通过历史中国的宪制实践,我们是否可以揭示一般宪制可能或必须面对的困境,并提出具有现实关怀的学理反思?解答这些问题,就是本书的宗旨所在。
本书从历史中国所面临的至关重要的核心政治问题出发,以十一章和四篇附录的篇幅,按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顺序,层层递进,深入剖析了历史中国在宗法封建、父子长幼、男女两性、兵制与军事工程、边政区划、度量衡标准、经济政策、文字语言标准、政治人才选拔、皇帝制度、国人与村民等诸多方面的构成要素,对历史中国的宪制经验进行了总体把握和深度总结,从而重述了历史中国的制度图景。本书不仅揭示了历史中国数千年传承、具有强大活力的原因,还通过横向、纵向的对比反思和对本土知识资源的深入发掘,阐释了历史中国对人类制度文明做出的独有贡献。引论和结语还包含了作者作为资深法理学者多年的思考心得,对于以历史为素材展开法社会学研究具有方法论意义。
本书兼具理论洞察、历史溯源和现实关怀,是一部融汇了法理学、政治学和历史学知识资源与研究进路,并富含理论性、前沿性、专业性的学术力作。同时,作者文风独树一帜,运笔如汪洋恣肆、纵横驰骋,整本书读下来纵横驰骋却又抽丝剥茧,让读者和作者一起思考历史中国的制度发展构成的问题。故此,本书初版不但在学界引发反响,而且在社会大众中收获青睐。本次,作者在保持原版优长的基础上,对全书内容进行细致校订,推出新版。
作者简介 · · · · · ·
苏力,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祖籍江苏,1955年愚人节出生于安徽合肥。少年(1970年)从军,再当工人;1978年恢复高考后,复员军人进了北大法学院,获学士学位;1985年读研期间,赴美留学,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1992年起任教于北京大学法学院至今。独立发表论文300多篇,出版个人独著、文集以及译著多种。包括北大社出版的:《并非自杀契约》《波斯纳法官司法反思录》《波斯纳及其他》《大国宪制》《法官如何思考》《法治及其本土资源》《批判与自恋》《是非与曲直》《送法下乡》《制度是如何形成的》《走不出的风景》。
目录 · · · · · ·
国家的构成/宪制难题 003
小农与大国 008
齐家,治国与平天下 020
但,为何宪制? 026
本书概要 035
附录1具体的宪制问题与特定的宪制回应 040
第一章 宗法封建变迁中的宪制问题 066
为什么宗法制? 068
从“兄终弟及”到“嫡长继承” 071
必须有精英辅佐——官僚制 079
还得分、封、建! 081
作为制度也作为意识形态的周礼 085
结语 088
第二章 齐家:父慈子孝与长幼有序 091
农耕社区的组织治理问题 094
“父父子子”与“父为子纲” 098
“父慈子孝” 101
“兄良弟弟”?其实是“长幼有序”! 106
社会和国家视野中的“齐家” 110
第三章 齐家:男女有别 117
问题或麻烦 117
“同姓不婚”,防范生物性乱伦 121
“授受不亲”,严防社会性和政治性乱伦 129
“夫为妻纲”,规训与制裁 135
批判性透视和反思 139
结语 144
第四章 宪制的军事塑造 147
作为宪制问题的军事 148
从武功到文治 154
兵制,军权管控和制衡 158
治国与平天下 163
宪制视野中的长城——功能分析 166
宪制视野中的长城——经验与教训 171
结语 176
附录2 不该,却被遗忘的 179
第五章 疆域管控与行政区划 193
大国的疆域构成 193
西周的分封制 198
郡县制和中央集权 202
地缘政治与行政区划 207
作为边陲的天下 216
“羁縻”与“改土归流” 221
结语 226
第六章 度量衡的宪制塑造力 230
为什么度量衡?不是货币? 231
从井田制到赋税制 234
俸禄制与官僚制 242
监察与考课 247
度量衡与货币统一 250
政治理性化以及对游牧文明的规训 255
结语 261
第七章 经济的构成与整合 263
问题 263
既是历史中国的宪制基础,也是其宪制难题 266
国家主导的超级基础建设 270
重要资源的全国配置 276
均输平准,盐铁官营 281
结语:算经济账,也算政治账 288
第八章 “书同文”和“官话”295
问题 295
书同文 298
“语同音”的意义 307
官话的形成和维系——一个谜与一个猜想 316
“官话”的政治塑造和利用 324
“士”的塑造 329
结语:理解文化宪制 333
附录3 时空穿越与文化认同 337
第九章 精英政治与政治参与 341
精英政治作为宪制共识 344
伯乐?制度性选拔! 349
制度演进:推举、“察举”与科举 357
经世致用! 367
精英政治,那也是政治! 373
最后的评论 383
第十章 作为制度的皇帝 386
问题的界定 386
就算“民主是个好东西” 392
精英政治的要件 399
皇权继承的制度期待 407
皇位继承的操作难题 412
作为学术概念的皇帝 418
第十一章 “缺失的”公民?——历史中国的国人/村民 428
问题的界定 428
公民概念的社会历史语境 433
村民、国人及其他 439
作为国人 445
作为村民 453
结语 458
结语 463
理论寓意 463
从家国天下视角看当代中国 470
再说宪制,事实与规范之间 477
附录4从“说事“到“说理” 485
参考文献 499
一、 中文文献 499
二、 英文文献和判例 510
索引 516
· · · · · · (收起)
大国宪制(修订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8 条 )




这是一个别无选择的故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苏力老师在法学界是一位很有争议的人物,这本书也一样。 作为新中国第一批留美的法学博士,苏力老师似乎不合逻辑地成为了本土资源派的代表人物,而另一位国内成长起来的不宜公开讨论姓名的知名法学学者,却不折不扣地变成了全盘西化论的领军人物,这种反差的对比既有趣,也引人... (展开)

《大国宪制》中的历史疑问

王世涛:被误读的宪制——评苏力《大国宪制》
> 更多书评 58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7.6分 143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史地4】政治史与历史政治地理 (太子龙小宣)
- 中国史与汉学研究 (安迪合罕大皇帝)
- 民主的历史与现实 (named)
- 历史必读 (元英国金律)
- 2024年出版部分历史书籍 (納蘭逸蕭)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大国宪制(修订版)的评论:
feed: rss 2.0
14 有用 望重洋 2024-07-25 18:31:33 浙江
给人一种“存在就是合理的”感觉,这样来说,大清帝国何辜?隔壁邻居何辜?哪个地方有人,还活不出点制度文明来?如果没有对比,关起门来谁还没点道理?既然全球化了,那就不能天天陶醉在纵向的历史里,要横向对比,看看有哪些不足?既然在他们那边能够实行,我们是人,在我们这边问题应该也不大。目的是干什么?不都是想为了过点好日子一一少点劳作,少点负担,个人充分发展,国家蒸蒸日上。20多年前读大学,我是苏力迷,现在看... 给人一种“存在就是合理的”感觉,这样来说,大清帝国何辜?隔壁邻居何辜?哪个地方有人,还活不出点制度文明来?如果没有对比,关起门来谁还没点道理?既然全球化了,那就不能天天陶醉在纵向的历史里,要横向对比,看看有哪些不足?既然在他们那边能够实行,我们是人,在我们这边问题应该也不大。目的是干什么?不都是想为了过点好日子一一少点劳作,少点负担,个人充分发展,国家蒸蒸日上。20多年前读大学,我是苏力迷,现在看法不一样了。给苏力教授放到大清朝,感觉他也是写这样的文章,唐宋元明清那些刑律,哪个不是智慧的结晶。关键是这些智慧,到底是为谁而活的?还有没有更好的选择?别人吃肉,我连味闻不着,我也不会有骄傲可言 (展开)
1 有用 回到黑格尔 2024-05-05 07:25:40 陕西
值得一看
0 有用 understand 2025-04-24 19:06:35 山东
语境论与结构主义
0 有用 易怀沙 2024-11-18 21:48:38 海南
一次历史中国成就的拨乱反正,一篇大国制度自信的盛世宣言。
0 有用 浮士德灵魂 2025-02-28 22:04:54 福建
这厮看似博学,其实就是一个读杂书的粉红。社会科学领域没有一门学科是精湛的水准。这种垃圾就是浪费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