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中国古代宪制作为持久存在的制度经验,有其自己的逻辑和合理之处。但近年来社科领域特别是法学领域,对于中国自己的制度研究较少。作者从法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的宏观视角出发,对历史中国的宪制经验进行了总体把握和深度总结,揭示了历史中国千年传承、具有强大活力的原因,并力图阐释中国在制度文明上独有的贡献。本研究从历史中国所面临的至关重要的核心政治问题出发,逐一阐释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构成制度,以及军事制度、官僚体系、经济制度等,从而重构了历史中国的制度图景。
在线试读
:
大国宪制的创作者
· · · · · ·
-
朱苏力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苏力,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天元讲席教授,长江学者。
祖籍江苏,1955年愚人节出生于安徽合肥。少年(1970年)从军,再当工人;1978年恢复高考后,复员军人进了北大法学院,获学士学位;1985年读研期间,赴美留学,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1992年起任教北大法学院至今。先后独立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个人独著、文集和译著20余种。
目录 · · · · · ·
引论:中国的宪制难题
国家的构成/宪制难题
小农与大国
齐家,治国与平天下
但,为何宪制?
本书概要
附录:具体的宪制问题与特定的宪制回应
第一章:宗法封建变迁中的宪制问题
为什么宗法制?
从“兄终弟及”到“嫡长继承”
但必须有精英辅佐——官僚制!
还得分、封、建!
作为制度也作为意识形态的周礼
结语
第二章:齐家:父慈子孝与长幼有序
农耕社区的组织治理问题
“父父子子”与“父为子纲”
“父慈子孝”
“兄良弟弟”?其实是“长幼有序”!.
社会和国家视野中的“齐家”
第三章:齐家:男女有别
问题或麻烦
“同姓不婚”,防范生物性乱伦
“授受不亲”,严防社会性和政治性乱伦
“夫为妻纲”,规训与制裁
批判性透视和反思
结语
第四章:宪制的军事塑造
作为宪制问题的军事
从武功到文治
兵制,军权管控和制衡
治国与平天下
宪制视野中的长城——功能分析
宪制视野中的长城——经验与教训
结语
附录:不该,却被遗忘的
第五章:疆域管控与行政区划
大国的疆域构成
西周的分封制
郡县制和中央集权
地缘政治与行政区划
作为边陲的天下
“羁縻”与“改土归流”
结语
第六章:度量衡的宪制塑造力
为什么度量衡?不是货币?
从井田制到赋税制
俸禄制与官僚制
监察与考课
度量衡与货币统一
政治理性化以及对游牧文明的规训
结语
第七章:经济的构成与整合
问题
既是宪制基础,也是宪制难题
国家主导的超级基础建设
重要资源的全国配置
均输平准,盐铁官营
结语:算经济账,也要算政治账
第八章:“书同文”和“官话”
问题
书同文
“语同音”的意义
官话的形成和维系——一个迷和一个猜想
“官话”的政治塑造和利用
“士”的塑造
结语:理解文化宪制
附录:时空穿越与文化认同
第九章:精英政治与政治参与
精英政治作为宪制共识
伯乐?制度性选拔!
制度演进:推举、察举与科举
经世致用!
精英政治,那也是政治!
*后的评论
第十章:作为制度的皇帝
问题的界定
就算民主是个好东西,但……
精英政治的要件
皇权继承的制度期待
皇权继承的操作难题
作为学术理论概念的皇帝
第十一章:“缺失的”公民?
问题的界定
公民概念的社会历史语境
村民,国人及其他
作为国人
作为村民
结语
结语
理论寓意
从家国天下视角看当代中国
再说宪制,事实与规范之间
附录:从历史到理论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二.英文文献和判例
索引
· · · · · · (收起)
国家的构成/宪制难题
小农与大国
齐家,治国与平天下
但,为何宪制?
本书概要
附录:具体的宪制问题与特定的宪制回应
第一章:宗法封建变迁中的宪制问题
为什么宗法制?
从“兄终弟及”到“嫡长继承”
但必须有精英辅佐——官僚制!
还得分、封、建!
作为制度也作为意识形态的周礼
结语
第二章:齐家:父慈子孝与长幼有序
农耕社区的组织治理问题
“父父子子”与“父为子纲”
“父慈子孝”
“兄良弟弟”?其实是“长幼有序”!.
社会和国家视野中的“齐家”
第三章:齐家:男女有别
问题或麻烦
“同姓不婚”,防范生物性乱伦
“授受不亲”,严防社会性和政治性乱伦
“夫为妻纲”,规训与制裁
批判性透视和反思
结语
第四章:宪制的军事塑造
作为宪制问题的军事
从武功到文治
兵制,军权管控和制衡
治国与平天下
宪制视野中的长城——功能分析
宪制视野中的长城——经验与教训
结语
附录:不该,却被遗忘的
第五章:疆域管控与行政区划
大国的疆域构成
西周的分封制
郡县制和中央集权
地缘政治与行政区划
作为边陲的天下
“羁縻”与“改土归流”
结语
第六章:度量衡的宪制塑造力
为什么度量衡?不是货币?
从井田制到赋税制
俸禄制与官僚制
监察与考课
度量衡与货币统一
政治理性化以及对游牧文明的规训
结语
第七章:经济的构成与整合
问题
既是宪制基础,也是宪制难题
国家主导的超级基础建设
重要资源的全国配置
均输平准,盐铁官营
结语:算经济账,也要算政治账
第八章:“书同文”和“官话”
问题
书同文
“语同音”的意义
官话的形成和维系——一个迷和一个猜想
“官话”的政治塑造和利用
“士”的塑造
结语:理解文化宪制
附录:时空穿越与文化认同
第九章:精英政治与政治参与
精英政治作为宪制共识
伯乐?制度性选拔!
制度演进:推举、察举与科举
经世致用!
精英政治,那也是政治!
*后的评论
第十章:作为制度的皇帝
问题的界定
就算民主是个好东西,但……
精英政治的要件
皇权继承的制度期待
皇权继承的操作难题
作为学术理论概念的皇帝
第十一章:“缺失的”公民?
问题的界定
公民概念的社会历史语境
村民,国人及其他
作为国人
作为村民
结语
结语
理论寓意
从家国天下视角看当代中国
再说宪制,事实与规范之间
附录:从历史到理论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二.英文文献和判例
索引
· · · · · · (收起)
喜欢读"大国宪制"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批评与自恋(增订本) 8.0
-
-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8.3
-
- 程序性制裁理论(第三版) 8.2
-
-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8.6
-
- 送法下乡 9.1
-
- 我是阿尔法 8.3
-
- 走不出的风景 8.1
-
- 四夷居中国 7.5
-
- 波斯纳及其他 8.6
-
- 枢纽 7.6
大国宪制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2 条 )
> 更多书评 52篇
论坛 · · · · · ·
引论提出了十分深刻的问题。 | 来自斜杠青年 | 2020-12-14 21:28:24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购买二手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大国宪制的评论:
feed: rss 2.0
20 有用 u758212 2019-05-01 21:20:23
苏力老师您是个学者啊……学者写书要都像您这样东抄一点西抄一点,那咱们这行也太好干了吧,何必每天这么辛辛苦苦地整理资料,思考问题。就连您书里的主旨,中国的state building如何完成,人家福山老师早都在书里用过了。怪不得Kevin老师说您这书是本读书笔记。咱也不是说学者不能出版读书笔记,但您出版读书笔记得告诉大家这是读书笔记啊;人家辛辛苦苦搞出来的成果,您就这么把名声给占了?如果这本书是哪个... 苏力老师您是个学者啊……学者写书要都像您这样东抄一点西抄一点,那咱们这行也太好干了吧,何必每天这么辛辛苦苦地整理资料,思考问题。就连您书里的主旨,中国的state building如何完成,人家福山老师早都在书里用过了。怪不得Kevin老师说您这书是本读书笔记。咱也不是说学者不能出版读书笔记,但您出版读书笔记得告诉大家这是读书笔记啊;人家辛辛苦苦搞出来的成果,您就这么把名声给占了?如果这本书是哪个畅销书作家写的,我肯定给打四星。另外,豆瓣居然有人给这本书标上宪政的标签,无言以对。当然听完还是有一条收获:这书能有这么高的曝光度,说明当下社会对中国新叙事的需求真的很大,比我们很多学者想象的要大得多。所以,三颗星全部打给满足一般读者需求这一条。 (展开)
12 有用 士多啤梨暴风雨 2018-01-28 12:20:30
抛去本书分析是否实证不谈,仅就摆脱西方宪制范式的思维窠臼而言,值得一读,并自省。
17 有用 地球最后的忠臣 2019-06-12 22:49:50
苏力这本书想讲「中国为什么是这样」,但实际却变成了「中国为什么必须是这样」以及「中国是这样的先进性」。舔狗 biss
23 有用 呐呐呐 2018-07-27 12:23:04
其实为传统辩护本身没什么问题的,然而,如果完全掏空了“宪制”的基本含义,重新定义了何为“宪制”,又何必还用这个做标题蹭一把流量热度。请作者再坦诚一点好吗?!
38 有用 笨笨 2018-08-18 10:35:17
考据历代制度不如马亲王细致,分析经济史不如吴晓波透彻,全书除了抖机灵就是夹枪带棒地挤兑宪法学者,这叼飞盘的姿势还不如胡主编,实在斯文扫地。拣这日子口儿出一本“大国帝制”,这是当我们看不出来您什么意思还是唯恐别人看不出来您什么意思?苏力啊,您可也得做个有出息的大人啊。唉。
0 有用 wawa 2023-09-07 16:01:17 江苏
很多司空见惯的事情和认知好像有更宏观的意义。
0 有用 答案-飘荡 2023-09-05 22:12:18 内蒙古
三星有点低,四星无疑又太高了。如果说之前的几本书只是体现了保守主义的倾向,这本书算是苏力老师思想的彻底成型之作。遗憾,但又合理。 之前总诟病苏力缺少成体系的作品,作品多是论文集(送法下乡算半个例外)。这本书算弥补空白。 本书中的苏力已经彻底丧失了与其他观点“对话”的兴趣。自信乃至狂妄,不仅体现在具体观点上,也体现在粗糙、无耐心的论证过程里,甚至是文笔中。 在我心中,苏力是唯一无疑可以走进中国思想史... 三星有点低,四星无疑又太高了。如果说之前的几本书只是体现了保守主义的倾向,这本书算是苏力老师思想的彻底成型之作。遗憾,但又合理。 之前总诟病苏力缺少成体系的作品,作品多是论文集(送法下乡算半个例外)。这本书算弥补空白。 本书中的苏力已经彻底丧失了与其他观点“对话”的兴趣。自信乃至狂妄,不仅体现在具体观点上,也体现在粗糙、无耐心的论证过程里,甚至是文笔中。 在我心中,苏力是唯一无疑可以走进中国思想史的法学家,读罢此书,更觉坐实了这个评价,只不过他走进思想史,却不再是以一个正面形象。 (展开)
0 有用 Yinanaa 2023-08-26 22:20:31 荷兰
有时候觉得功能主义的视角在解释方面会很有用,但总是不知过了哪个点就no return了...
0 有用 lorigh 2023-08-02 01:17:27 江西
从序言和较前的一点来看嘞它很不挺好 -16-
0 有用 自知在我 2023-07-29 12:33:09 河南
只看了引论部分 还是有眼前一亮的观点的 后面的内容有点读不进去了 先放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