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修订版)》各章(有关方法的第十二章除外)集中关注和讨论的中国司法制度的所有问题,在不同程度上或以改变了的方式仍然存在;有的有所改善,有的则更尖锐了;并且不限于基层法院,甚至不限于中国的中西部或农村地区;当年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以中国问题和经验为基础的分析和理论追求,至今或许仍然前沿,特别是面对概念法学和教义法学的泛滥;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修订版)》中展现的对中国问题和中国学术的关注甚至变得更为急迫了。这本曾引发很多讨论和争议的书,因为不合时宜,才没过时,甚或更有针对性了。
在线试读
:
作者简介 · · · · · ·
苏力,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祖籍江苏,生于1955年愚人节。少年从军,又当过工人。1978年恢复高考后,复转军人进了法学院。1984年读硕士期间赴美留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92年回北大任教。《法治及其本土资源》《送法下乡》《道路通向城市》《法律与文学》等独著,《法理学问题》《超越法律》《无需法律的秩序》等译著以及论文、书评百余篇。
目录 · · · · · ·
新版序
世纪末日的交待(自序)
致谢
导论研究中国基层司法
一、为什么司法?
二、为什么基层?
三、为什么中国?
四、还有学术意义
五、本书结构与安排
第一编 司法制度
第一章 为什么送法下乡?
一、问题和材料
二、为什么送法下乡?
三、权力的运作与空问
四、下乡——局部支配性权力关系的重建
五、村干部——地方性知识的载体
六、知识的另一种可能和村干部的
另一角色
七、结语
附录感受中国法律的现代性
第二章 法院的审判与行政管理
一、问题的界定
二、法院的两套制度及其结构
三、司法过程中的行政化审判制度
四、行政化中的集体决策
五、最后的评论
第三章 基层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度
一、问题的界定
二、进路、方法和材料
三、审判委员会的构成和运作
四、法官的看法和理由
五、法官的理由是否可信?
六、另一个视角的考察
七、审判委员会的问题
八、两个例子的简析
九、结语
第二编 司法知识与技术
第四章 初审法院与上诉法院
一、作为地方性知识的司法知识
二、司法知识谱系的勾勒
三、作为初审法院的中国基层法院
四、作为中国的初审法院的基层法院
五、作为开头的结尾
附录初审法官的重要性
第五章 纠纷解决与规则的治理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两个“案件”
三、关注的差异
四、为什么关注纠纷解决?
五、特殊主义背后的规则
六、现代化与规则
第六章 纠缠于事实与法律之间
一、引子:韦伯与秋菊
二、耕牛的纠纷与法律的纠纷
三、中国司法中的事实争议
四、事实,还是法律
五、事件的社会格式化
六、事件的公文格式化
七、反证?
八、尾声
附录作为格式化工具和过程的司法
第七章 穿行于制定法与习惯之间
一、从司法透视习惯的意义
二、案情始末和“法律”处置
三、习惯的弥散和广泛认同
四、制定法与习惯的互动
五、余论
第八章 基层法官司法知识的开示
一、司法知识与法官的关系
二、法官知识生产的主要制约和资源
三、在事实争议上
四、在法律争议上
五、基层法官知识的实践意义
六、基层法官知识的理论意义
第三编 法官与法律人
第九章 乡土社会中的法律人
一、乡土社会法律人概述
二、法律工作者
三、法律文书送达人
四、作为律师的法官
第十章 基层法院法官的专业化问题
——现状、成因与出路
一、“复转军人进法院”
二、基层法院法官的大致状况
三、法学院学生都去哪儿啦?
四、“解放军是个革命大学校”
五、“一盆水洗脸,一桶水也洗脸”
六、“学校[学]的那点东西,我都还给老师了”
七、“化作春泥更护花”
——复转军人进法院的再反思
八、“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
附录美国的治安法官和治安法院管辖
第十一章 基层法官的司法素质
——从民事一审判决上诉率透视
一、问题
二、操作定义、假说和可测定假说
三、原始材料的说明和处理
四、研究结果和分析
五、关于司法不公或司法腐败
附录刑事/经济案件一审判决
上诉率简析
第四编 研究方法的反思
第十二章 法律社会学调查中的权力资源
——社会调查过程的一个反思
一、问题的提起
二、权力关系分析之一
三、权力关系分析之二
四、启示
参引文献
索引
· · · · · · (收起)
世纪末日的交待(自序)
致谢
导论研究中国基层司法
一、为什么司法?
二、为什么基层?
三、为什么中国?
四、还有学术意义
五、本书结构与安排
第一编 司法制度
第一章 为什么送法下乡?
一、问题和材料
二、为什么送法下乡?
三、权力的运作与空问
四、下乡——局部支配性权力关系的重建
五、村干部——地方性知识的载体
六、知识的另一种可能和村干部的
另一角色
七、结语
附录感受中国法律的现代性
第二章 法院的审判与行政管理
一、问题的界定
二、法院的两套制度及其结构
三、司法过程中的行政化审判制度
四、行政化中的集体决策
五、最后的评论
第三章 基层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度
一、问题的界定
二、进路、方法和材料
三、审判委员会的构成和运作
四、法官的看法和理由
五、法官的理由是否可信?
六、另一个视角的考察
七、审判委员会的问题
八、两个例子的简析
九、结语
第二编 司法知识与技术
第四章 初审法院与上诉法院
一、作为地方性知识的司法知识
二、司法知识谱系的勾勒
三、作为初审法院的中国基层法院
四、作为中国的初审法院的基层法院
五、作为开头的结尾
附录初审法官的重要性
第五章 纠纷解决与规则的治理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两个“案件”
三、关注的差异
四、为什么关注纠纷解决?
五、特殊主义背后的规则
六、现代化与规则
第六章 纠缠于事实与法律之间
一、引子:韦伯与秋菊
二、耕牛的纠纷与法律的纠纷
三、中国司法中的事实争议
四、事实,还是法律
五、事件的社会格式化
六、事件的公文格式化
七、反证?
八、尾声
附录作为格式化工具和过程的司法
第七章 穿行于制定法与习惯之间
一、从司法透视习惯的意义
二、案情始末和“法律”处置
三、习惯的弥散和广泛认同
四、制定法与习惯的互动
五、余论
第八章 基层法官司法知识的开示
一、司法知识与法官的关系
二、法官知识生产的主要制约和资源
三、在事实争议上
四、在法律争议上
五、基层法官知识的实践意义
六、基层法官知识的理论意义
第三编 法官与法律人
第九章 乡土社会中的法律人
一、乡土社会法律人概述
二、法律工作者
三、法律文书送达人
四、作为律师的法官
第十章 基层法院法官的专业化问题
——现状、成因与出路
一、“复转军人进法院”
二、基层法院法官的大致状况
三、法学院学生都去哪儿啦?
四、“解放军是个革命大学校”
五、“一盆水洗脸,一桶水也洗脸”
六、“学校[学]的那点东西,我都还给老师了”
七、“化作春泥更护花”
——复转军人进法院的再反思
八、“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
附录美国的治安法官和治安法院管辖
第十一章 基层法官的司法素质
——从民事一审判决上诉率透视
一、问题
二、操作定义、假说和可测定假说
三、原始材料的说明和处理
四、研究结果和分析
五、关于司法不公或司法腐败
附录刑事/经济案件一审判决
上诉率简析
第四编 研究方法的反思
第十二章 法律社会学调查中的权力资源
——社会调查过程的一个反思
一、问题的提起
二、权力关系分析之一
三、权力关系分析之二
四、启示
参引文献
索引
· · · · · · (收起)
喜欢读"送法下乡"的人也喜欢 · · · · · ·
送法下乡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2 条 )
> 更多书评 42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Springer (2016)暂无评分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8.6分 1098人读过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2)9.4分 37人读过
-
Springer (2018)暂无评分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读书评分9分以上榜单 (无人的冬夜)
- 千评9分书 (Sheryl)
- 宪政专业研究生必读书目 (木暮阡陌)
- 工作后购书目录 (张小国)
- 图书收藏阅读计划 (shuliguo2008)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送法下乡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玛嘉烈 2015-06-20 22:24:41
有的人会看到它玫瑰色的美丽,法治的现代化,但,我想,也一定有人会从玫瑰色中看出血的颜色。我不想对此作出任何评价。如果社会发展将如此,如果社会将呈现出这种颜色,那么无论我们个人如何看,都不会改变它。
4 有用 丁丁虫 2020-11-19 11:24:40
论述真的是非常全面了……简直都显得唠叨了……
26 有用 江凌云 2013-03-08 10:48:00
自由主义者一定要读苏力 十年巨变惊人 使此书稍微过时
0 有用 Rarseef 2011-11-08 22:34:58
太好看。批注得不成样子了。
3 有用 伟伟tclww2002 2012-08-09 08:29:15
基本在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缺少批判
0 有用 哥谭时报 2023-03-30 09:58:28 湖北
很温情
0 有用 Fiawimp 2023-03-28 09:49:14 陕西
重版在2010年,现在十几年又过去了,好像有些东西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很好读,比起纯粹的法学,更像是社会学的书籍。 印象深刻的几个点:法院审判与行政管理,审判委员会制度,制定法与习惯法之间,乡土社会的法律人与最后对权力资源的反思。
0 有用 辂 2023-03-25 17:40:28 黑龙江
读苏力先生的书是一种享受。
0 有用 布宜諾斯艾利斯 2023-03-21 22:33:25 北京
“法治”正在格式化乡村乃至城市的生活,被制定法建构的“权利”不断扩张,而制定法之外的生活空间在不断被压缩。部分论证稍显武断和牵强(如转业军人更适宜基层法院工作等观点的论述,就明显违反了作者注重实证的要求)。瑕不掩瑜。不要强行与国际接轨,这并非妄自尊大,而是“土”也有土的道理。
0 有用 衷why 2023-03-17 01:44:25 北京
一个领域最好先入门然后再去看细节的书籍,这本书不适合我这种法学门外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