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内容以交叉学科为背景,从浅近的社会法律问题入手,集中讨论了中国当代法律和法学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例如:法律规避和法律多元、法律本土化、法律专业化、市场与法律的替代问题,以及法学研究方法论等。其学术背景涉及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阐释学、语言哲学等。以力求从平易中展现法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创造性地把交叉学科的知识引入到中国的法学研究中来,并融合进中国法学。
作者简介 · · · · · ·
苏力,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祖籍江苏,1955年愚人节出生于安徽合肥。少年从军,再当工人;1978年恢复高考后,复转军人进了北大法学院。1985年读研期间赴美留学,先后获硕士、博士。1992年回北大法学院执教至今。先后发表论文、书评100余篇,出版过个人专著、文集和译著20余部,包括:《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增订版,2007)《法官如何思考》(译著,2009)《并非自杀契约》(译著,2010)《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修订版,2011)《走不出的风景》(2012)《波斯纳法官司法反思录》(译著,2014)。
目录 · · · · · ·
新版序
修订版自序
序
什么是你的贡献?(自序)
致谢
第一编变法与法治
变法,法治及本土资源
秋菊的困惑和山杠爷的悲剧
附录:从文学艺术作品来研究法律与社会?
法律规避和法律多元
再论法律规避
市场经济需要什么样的法律?——关于法律文化的一点思考
市场经济对立法的启示
市场经济形成中的犯罪违法现象
第二编司法问题研究
论法律活动的专门化
关于抗辩制改革
《秋菊打官司》的官司、邱氏鼠药案和言论自由
附录:关于贾桂花案件的几个民法问题
第三编
法学研究的规范化
法学研究的规范化、法学传统与本土化
什么是法理学?——《法理学问题>译后
读《走向权利的时代》——兼论中国的法律社会学研究的一些问题
读劳伦斯·却伯的《美国宪法》
后现代思潮与中国法学和法制
法学本科教育的研究和思考
附录:美国的法学教育和研究对我们的启发
· · · · · · (收起)
修订版自序
序
什么是你的贡献?(自序)
致谢
第一编变法与法治
变法,法治及本土资源
秋菊的困惑和山杠爷的悲剧
附录:从文学艺术作品来研究法律与社会?
法律规避和法律多元
再论法律规避
市场经济需要什么样的法律?——关于法律文化的一点思考
市场经济对立法的启示
市场经济形成中的犯罪违法现象
第二编司法问题研究
论法律活动的专门化
关于抗辩制改革
《秋菊打官司》的官司、邱氏鼠药案和言论自由
附录:关于贾桂花案件的几个民法问题
第三编
法学研究的规范化
法学研究的规范化、法学传统与本土化
什么是法理学?——《法理学问题>译后
读《走向权利的时代》——兼论中国的法律社会学研究的一些问题
读劳伦斯·却伯的《美国宪法》
后现代思潮与中国法学和法制
法学本科教育的研究和思考
附录:美国的法学教育和研究对我们的启发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从《秋菊打官司》来看,厌讼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是一种观念的产物,而是在一定的制约条件下形成的趋利避害的行为态势或行为习惯。而要改变这种社会法律现象,使人们能够而且愿意诉求正式的法律制度,重要的也许不是不少法学家主张的提高公民的权利意识,不是所谓的普法宣传、告知公民他们有什么的权利,而是要提供一种诉求的途径,提供功能上可以替代原先的纠纷解决方式的法律制度,其中包括正式的诉讼机制和其他非讼机制,来实际获得或享有这种权利。”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秋菊的困惑和山杠爷的悲剧 -
真正的法可以说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它在每个人的生活中起作用,但却被认为理所当然,天经地义。而一旦有人想强加一种外在的秩序时,这无为的法就会“无不为”,显示出其强劲的抵抗力。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秋菊的困惑和山杠爷的悲剧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的人也喜欢 · · · · · ·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6 条 )

驳斥那些简单看书没看懂又瞎批评的人
他在把那些融入我们生活的一种不被国家正式承认但又起规范作用的一种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称之为“民间法”,还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民间法”的重要性,人们通过法律规避来寻找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法,但这未尝不是国家法的间接影响作用。还同时强调法律规避(民间法作用)在起规范作用...
(展开)
> 更多书评 56篇
论坛 · · · · · ·
朱苏力:司法执法的活动只能也必须服从社会的舆论 | 来自智术师 | 2022-10-01 16:35:56 | |
朱苏力:历史上的司法行政不分现象并非一种愚昧的体现 | 来自智术师 | 2022-10-01 16:31:51 | |
朱苏力对中国古代司法的美好想象 | 来自智术师 | 2022-10-01 16:19:01 | |
用苏力的本土资源观点看中国法律历史 | 来自山河故人 | 2020-11-25 18:03:36 | |
仅有一个简单的疑问 | 来自歪wl🍌 | 1 回应 | 2020-10-10 00:50:42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8.5分 2249人读过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2)8.4分 6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37°暖书单(一) (37°暖)
- 娱乐法研究 (十一月的雨)
- 法学 (子欲往)
- 守望的精神角落:淘书之乐 (无心恋战)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86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的评论:
feed: rss 2.0
55 有用 獭斋 2018-12-25 11:42:22
在需要明确对错的时候,朱苏力常常用法社会学或法经济学打太极。“有利”和“高尚”这两个概念不应该强行分开。在分析问题时,也应该对法律条文有基本尊重。在改革上,不应当指望只发展了四十年的幼年法学去尊重本土资源,在操刀向己时还痛哭流涕实在可耻。所以说,他在某种程度上是反法治反改革的。
8 有用 也许椰 2020-03-03 03:49:32
看得我写了一本笔记,所有空地方都愤慨地写观点,太想对抗了,不服有很多,当然,我确实佩服苏力的敏锐和博杂,丰富,而后包容,而后苛刻,而后踩实了自己的观点,坚硬如水泥。当然前半部分尤其是秋菊和很多农村法制的观点我并不认同。
4 有用 蛙蛙04 2015-03-16 23:45:42
曾经无比膜拜的一本书,是他让我们学会将概念置于生活之中,历史之中去思考,不要口号式研究。另外对于自发秩序提出了一种“等”的态度,也许是法治热的一剂清醒针。
5 有用 虚舟 2016-05-04 21:14:00
很难相信这是在20年前写出来的。 读到 《市场经济需要什么样的法律?》的时候,发现是在自己出生前后写成的,有种莫名的奇妙感。
1 有用 lanfeitiao 2017-09-11 18:56:57
果真是很有才的人呐~虽然也能读出一点作者耍小聪明的地方,即为了论证而论证,但不得不说苏力老师真正是能用读的下去的语言说一些还蛮有意义的东西的
0 有用 比远方更远 2023-06-04 16:54:27 北京
那个躁动而激扬的时代遁去,留下几多未了的注脚。于是在特别日子里的特别回顾中,重读苏力或是一种切题而恰当的方式:1.历史主义立场下,不应有过多的盲区,通过还原历史演变的动力与约束条件,益于抓住历史的“韵脚”,对当下与未来不无助力;2.现代性理念的迅疾导入与本土混合型“传统”的激烈碰撞在“法治及本土资源”论域中得以有效类比:与既有组织资源、文化资源的兼容性尚待挖掘,不宜也不能轻率否定;3.参照物体系的... 那个躁动而激扬的时代遁去,留下几多未了的注脚。于是在特别日子里的特别回顾中,重读苏力或是一种切题而恰当的方式:1.历史主义立场下,不应有过多的盲区,通过还原历史演变的动力与约束条件,益于抓住历史的“韵脚”,对当下与未来不无助力;2.现代性理念的迅疾导入与本土混合型“传统”的激烈碰撞在“法治及本土资源”论域中得以有效类比:与既有组织资源、文化资源的兼容性尚待挖掘,不宜也不能轻率否定;3.参照物体系的知识地方性与有限理性,确不具备落地时天然的合理性、可行性,当依凭其打破传统边界时也须警惕自身的跨界;4.当苏力以略显异样的声音反衬“移植派”忽略本土传统元素时,其底层支持不乏制度经济学、知识论等彼岸思想打底,故其认知模式仍超越传统;由此反映出的有限理性所蕴含的“无限意涵”,恰是“共性”到共识的关键! (展开)
0 有用 雪无痕 2023-05-25 20:19:43 甘肃
毕竟是启蒙书,理论贡献是有的,谈的也浅显易懂,
0 有用 依澜闻声 2023-05-14 22:32:43 浙江
对于一个非法律从业者来说,法治的本土资源、法律规避、法律多元等概念,还是非常新颖的。法律可以说是对其所在社会的习惯风俗文化(本土资源)的制度化,从这点来说,我们弘扬孝道、强调集体的农耕文化,完全照搬倡导民主、自由的西方商业文化的法律体系,必然是不合适的。
0 有用 ifnoproc 2023-04-21 10:27:31 广东
里面的观点和例子都特别有意思,稍有些过时
0 有用 滋噗擦。轰 2023-04-15 17:07:32 湖北
特别喜欢他偶尔诗意的文字,但他自己提到的自我抄袭的问题,自己也很明显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