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如果你也致力于书法的研究与创作,那不妨翻开本书看看古人对经典的不同看法。
如果你深耕古代艺术、历史与文学,本书展现的书坛的切面,可以递推其他领域的继承与变革。
如果你是书画爱好者,可以感受看似“几无差别”的点画笔墨,画作变化万千的无穷韵味。
如果你是文史爱好者,那本书将以书法的语言告诉你传统文化中最丰富最深刻的一面——崇古含蓄的审美观,以及文化在传统社会中的价值与力量。
【名家推荐/媒体推荐】:
长期执教于香港中文大学的莫家良教授,一直是书法史学界关注的重要学者。他对宋代书法史的研究给我以深刻的印象。近十数年来,莫先生对清代书法史也颇多用力,涉及这一时期书家及所壇书体的研究。其论文重文献、重考证,又强调“作品为本”,即以书法作品本身作为研究书法史的起点,而对于作品本身的解读又和“史”的认知紧密结合起来。此书不仅发掘了古代书家在书体、风格及书法样式中展现的艺术趣味,亦对不同时代文人书家的创作心态和审美取向做出了客观而深刻的论述。期待读者能从莫教授的论文中获得更多的启迪。
南京艺术学院及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惇
《从兰亭到钟鼎——中国书法史探微》一书,引导读者“书海观澜”。多篇文章图文并茂,盈溢着对宋代书法的精彩论述。作者熟稔宋代史事、人物,以书法作品为本,结合文献记载与历史情势条分缕析,对于宋代的“崇古”风气、“通变”观念及“尚意”时尚进行了透彻阐释。书法在两宋时期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书与人的融通状态,士人境界与尊严借助书法的完整呈现,处处予人以鲜明印象。
十三篇论文,充分印证了书中所说“中国书法不是纯粹讲究形式美的艺术,欣赏书法亦不仅是个人的审美活动”这一深刻的文化思考。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邓小南
《从兰亭到钟鼎》一书中有多位形象鲜活的文人、学者,“端严谨重,未尝一笔作行草势”的韩琦;钤下“斯冰之后,直至小生”豪语的钱坫;痛批“法帖之祖,草草如此”的翁方纲;“不为行楷数十年,其字为人以为符箓”的江声……反映出从宋至清,个人在传统与时风影响下的不同选择。而龚自珍对书家三个等级的论述,于今日的文艺评论,亦有重要的镜鉴作用。传统观念常以大师为旗帜,以“变”为依据划分阶段,莫教授的诸篇论述,不仅在丰富的图文资料中清晰勾勒了人物的创作特色与时代影响力,也提出了许多引人深思的文化议题。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 朱刚
【内容介绍】:
本书选取北宋至晚清书法史发展过程中的若干现象进行分析,反思传统书风的继承与演变,书法形制对创作的影响,典范的取舍,艺术风格与政治环境、社会心态、学术风气的相互影响等议题。其中涉及到宋高宗、王宠、钱坫、江声、邓尔雅等书史上或隐或显的人物在特定历史情境下的个人实践与创作取舍 。以及《兰亭序》《淳化阁帖》等经典习书范本在不同时期文人创作中的使用情况。读者可从一个个案例中了解不同时段书法史发展的种种细节,并为当下的创作提出更多的思考空间。
0 有用 玄枫 2024-10-21 16:36:23 上海
论文向。挺深的,读来不易。只能囫囵吞枣。
0 有用 画游记 2025-01-12 19:17:57 广东
莫教授的文字比较老派,文献引述较多,也可见治学的严谨,就是看着有点累。书中一半讲宋代书法,以综述为主,我对此感兴趣,但对综述实难喜爱;一半讲清代书法,以个案为主,我对此不太关注,算是扫盲了许多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