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曾国藩出身平凡,没有显赫家世,却凭借不懈奋斗,从一介书生成长为国之栋梁。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从布衣到直隶总督、两江总督、武英殿大学士,最终成为晚清中兴名臣。他是如何面对困难、咬牙立志,是如何在动荡的时局中赤地立新、运筹帷幄,又是如何在功成名就之时保持清醒、全身而退?
著名清史专家林乾、迟云飞研究曾国藩二十余年,积累深厚,本书基于扎实的史料,以简练而生动的文字,再现了晚清名臣曾国藩起伏跌宕、逆风飞扬的一生;不仅详述了曾国藩的成长轨迹、复杂的社会关系,而且深入解读了他的精神世界与成功秘诀。
本书文风轻松耐读,精彩程度虽非小说却胜似小说,令人爱不释手。这部传记不仅是对一位重要历史人物的生动刻画,更是对普通人如何通过努力奋斗实现自我升级的深刻启示。
编辑推荐
1. 一本书读懂晚清重臣曾国藩的奋斗人生与处世之道。书中曾国藩简谱、曾国藩重要社会关系人物小传等,有助...
曾国藩出身平凡,没有显赫家世,却凭借不懈奋斗,从一介书生成长为国之栋梁。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从布衣到直隶总督、两江总督、武英殿大学士,最终成为晚清中兴名臣。他是如何面对困难、咬牙立志,是如何在动荡的时局中赤地立新、运筹帷幄,又是如何在功成名就之时保持清醒、全身而退?
著名清史专家林乾、迟云飞研究曾国藩二十余年,积累深厚,本书基于扎实的史料,以简练而生动的文字,再现了晚清名臣曾国藩起伏跌宕、逆风飞扬的一生;不仅详述了曾国藩的成长轨迹、复杂的社会关系,而且深入解读了他的精神世界与成功秘诀。
本书文风轻松耐读,精彩程度虽非小说却胜似小说,令人爱不释手。这部传记不仅是对一位重要历史人物的生动刻画,更是对普通人如何通过努力奋斗实现自我升级的深刻启示。
编辑推荐
1. 一本书读懂晚清重臣曾国藩的奋斗人生与处世之道。书中曾国藩简谱、曾国藩重要社会关系人物小传等,有助于全面展现一个更为丰富、立体、真实的曾国藩。
2. 著名清史专家撰写,史料功底扎实,文字叙述简练。本书文风轻松耐读,精彩程度不是小说却胜小说,令人爱不释手。
3. 曾国藩的人生经历、精神追求与处世哲学,都能给人以启示。他克己自律,面对困难咬牙励志,敢于赤地立新,从一介书生逆袭成为国家栋梁。他
4. 这部传记不仅是对一位重要历史人物的生动刻画,更是对普通人如何通过努力奋斗实现自我升级的深刻启示。
5.本书原版豆瓣评分9.2分,冠绝各类曾国藩传记。
曾国藩大传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林乾: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典志组专家。著有《传统中国的权与法》《康熙惩抑朋党与清代极权政治》《治官与治民:清代律例法研究》《言官与康乾政治》《雍正十三年》等。
迟云飞: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清末新政改革、民国初年政治变革。著有《清末预备立宪研究》《宋教仁与中国民主宪政》《宋教仁思想研究》《艰难转型:人物与近代中国》等。
目录 · · · · · ·
一 但以箕裘承祖泽
二 孝闻乡里的父亲
三 性格刚毅的母亲
四 曾门家法的传人
第二章 跻身士林
一 惟楚有才
二 陶澍与湖南经世派的崛起
三 早年两知己
四 曾门第一个进士
第三章 锐意功名
一 圣贤英雄皆可为
二 砥砺人生的师友
三 改易品性的艰难历程
四 得不到“炭敬”的穷翰林
五 理学之外的经世学问
第四章 走向高官
一 三十七岁的高官
二 关注巨变,厌恶官场
三 高位不失书生本色
四 署理部务,每日“自课八事”
五 陈民间疾苦,指皇帝缺失
第五章 团练大臣
一 不忍坐视桑梓之痛
二 别开生面,赤地立新
三 取法“戚家军”
四 精神训练与思想灌输
第六章 屡遭坎坷
一 越俎代庖,不避嫌怨
二 群疑众谤,移师衡州
三 筹办水师,意在长江
四 营垒内部的矛盾
五 潜龙在渊,四拒旨令
第七章 初试锋芒
一 传檄出师,“胜过百万兵”
二 出师不利,首次自杀
三 咬牙立志,整军妙高峰
四 左、胡相助,“引用一班正人”
五 攻取武汉,有功不赏
六 言词激烈,重劾崇纶
七 调和诸将,胡林翼抚鄂
八 “东南大局,似有转机”
第八章 困顿江西
一 兵败湖口,再次自杀
二 惶惶终日,塔齐布之死
三 “闻春风之怒号,寸心欲碎”
四 仰食他人,艰难经营
五 同年反目,参奏陈启迈
六 罗泽南援鄂
七 罗泽南之死
八 蓄势待机,曾家军入赣
第九章 一生三变
一 “家门有大故,游子心不安”
二 委曲心事,委军守制
三 反躬自省,全无是处
四 身在纯庐,心系军旅
五 军需报销,为部费发愁
六 追思先人,改葬父母
七 朝野奏起,重返军营
第十章 历尽艰辛
一 援浙援闽,均未成行
二 三河惨败,精锐尽失
三 磨砺人才,李鸿章 入幕
四 不去四川当“作客”
五 兵分四路,“办窃号之贼”
六 初战太湖,进围安庆
七 署理江督,“天意岂有转乎”
第十一章 运筹帷幄
一 钦差大臣走稳着
二 总督立规矩,政事新气象
三 曾国藩大开口,左宗棠出山
四 身困祁门,进退维谷
五 应否“勤王”,左右为难
第十二章 攻取安庆
一 转旋之机,取势千里之外
二 大战败英王
三 人琴并亡,为胡林翼请功
四 关注朝局,“虚望太隆”
第十三章 天京城下
一 谋取江浙,别立淮军
二 “中华之难,中华当之”
三 态度强硬,解散“阿思本舰队”
四 曾国荃孤军逼金陵
五 惊心动魄的四十六天
第十四章 覆灭“天朝”
一 紧缩包围圈,围死金陵城
二 凄风腥雨秦淮河
三 杀李秀成之谜
四 部属“劝进”,扑朔迷离
第十五章 功高自警
一 乱世功名,尤为难处
二 推权让利,老庄学说最好
三 韬光养晦,留淮裁湘
四 曾、左龃龉,留百年谜题
五 “重整河山”,勉力为之
第十六章 剿捻失败
一 僧王战死,奉旨平捻
二 万难迅速出征
三 以有定之兵,制无定之“寇”
四 降伏悍将,约法三章
五 防河不成,师老无功
六 疑谤丛集,求退图保全
七 位高权重,难以息肩
第十七章 倡办洋务
一 近逼卧榻,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二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三 设厂制造,“为中国自强之本”
四 中国第一批公派留学生
五 开历史先河与不可克服的矛盾
第十八章 总督直隶
一 晋见慈禧,位列汉大臣之首
二 改造绿营,兴办练军
三 清理积案,整肃吏治
四 兴修水利,防杜河患
第十九章 办理教案
一 天津教案,震动朝野
二 不吝一死,再立遗嘱
三 左右为难,委曲求全
四 谤议丛积,众矢之的
五 曾国藩的外交方针
六 怅惘无限,三任江督
第二十章 不计毁誉
一 审定“刺马奇案”
二 整军经武,致力自强
三 “日夜望死,忧见宗社之陨”
四 痛自刻责,期待“三不朽”
五 长逝金陵,生荣死亦哀
第二十一章 是非成败盖棺不定论
一 兵为将有,外重内轻
二 满汉力量对比的变化
三 湖湘文化之传承
四 青年毛泽东:“独服曾文正”
五 对曾国藩的评价
附录一 曾国藩十代世系表
附录二 曾国藩简谱
附录三 曾国藩主要社会关系人物小传
附录四 本书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对于曾国藩来说,即便是在京为官,仍然把祖父的训诚视作重要参 考。在他进京离家前,特意跑到祖父面前,聆听指示。曾玉屏只是简 单说了一句:“尔的官是做不尽的,尔的才是好的,但不可做,满招损, 谦受益,尔若不傲,更好全了。”这句话后来对曾国藩的一生宦海沉浮 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曾玉屏此类人生警句还有很多,比如“晓得下河,须晓得上岸”, 又如“怕临老打扫脚棍”,意在说明做人处事不能求全责备,为人为己 都要留有余地。祖父的教训,都慢慢为曾国藩日后的为人处世埋下伏笔, 让其从行为到内心都十分赞同以祖父为代表的曾氏家族家法。他说:“吾 家代代皆有世德明训,唯星冈公之教尤应谨守牢记。”“余常细观星冈公 仪表绝人,全在一重字。余行路容止亦颇重厚,盖取法于星网公。”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3页 -
一、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时即起,醒后勿沾恋。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 五、读史。丙申年购《念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惜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叶,间断不孝。 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八、保身。十二月奉大人手谕曰:“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九、日知所亡。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 十、月无亡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耽著,最易溺心丧志。 十一、作字。饭后写字半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凡事不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十二、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7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曾国藩大传"的人也喜欢 · · · · · ·
曾国藩大传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8 条 )

“千古完人”并非完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尽可能从你们自身的经验获得知识,尽量别从其他人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中广泛地吸取教训,不管他们是古人还是今人。这味药肯定能保证你们过上痛苦的生活,取得二流的成就”,这是查理芒格的如何获得失败的建议。我对此会心一笑:靠自我经验总结就能过上二流生活,那想必也是极其... (展开)
曾国藩大传,故事性与严肃性并存的一部好书

读完了【曾国藩大传】,我给五颗星

近代儒宗的背影——《曾国藩大传》
> 更多书评 18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19)8.4分 163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9.1分 344人读过
-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1)8.3分 13人读过
-
開明書店 (2022)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4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曾国藩大传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文孟先生 2024-12-16 14:21:31 湖北
经典!
0 有用 鬭兲鬭埊 2025-01-11 11:15:54 云南
美化曾国藩请适可而止!
5 有用 攻围守 2025-01-03 18:35:41 新疆
此前仅读过五本院士传,首次读今人所著古人传记,没想到从2024年读到了2025年。 本书资料翔实,叙述全面,可读性较强。蒙书局惠赠,略表感谢。 缺点在于记叙过详、插叙太多,有损阅读连贯性。 在前两章写主要人物时尚可,但此后日记、奏章、书信和动辄百度百科式的人物介绍,夹文夹白,极易打断阅读。尤其是人物介绍,完全可以采用脚注或者尾注,且附录三本来就是主要人物小传。 本书虽不比文学小说的生动性,但进入情... 此前仅读过五本院士传,首次读今人所著古人传记,没想到从2024年读到了2025年。 本书资料翔实,叙述全面,可读性较强。蒙书局惠赠,略表感谢。 缺点在于记叙过详、插叙太多,有损阅读连贯性。 在前两章写主要人物时尚可,但此后日记、奏章、书信和动辄百度百科式的人物介绍,夹文夹白,极易打断阅读。尤其是人物介绍,完全可以采用脚注或者尾注,且附录三本来就是主要人物小传。 本书虽不比文学小说的生动性,但进入情景后,还是能够感同身受。用传主的著述、书信等推导其当时的境况,说服力较强。(这算是好坏参半了) 著者总体上推崇曾国藩,即便指出其一些不当之处,亦多有解释维护。部分内容为著者推测,且前后略有重复。 最后一章基本又重复和汇编了此前各章的记述和评价,仅对曾国藩其人感兴趣的,读第一章和最后一章即可。 (展开)
0 有用 豆友bJDMOI8J04 2025-03-09 22:39:06 河南
详细朴实.
0 有用 诗酒趁年华 2025-03-10 14:12:08 北京
不同于“文学”与“戏说”,考据严谨,内容详实,然大段引用原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