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央视、凤凰卫视战地记者何润锋,十年潜心打磨纪实佳作,看真相,也看世界。
★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精彩曲折的战地采访·催人泪下的战争悲剧
★央视、凤凰网前战地记者何润锋亲历生死,聚焦伊拉克、巴基斯坦、利比亚、尼泊尔、以色列、缅甸六国,涉及巴以冲突等数个国际热点。了解世界局势的第一手资料。
★作家、记者周轶君,《十三邀》创始人李伦,凤凰卫视创始人刘长乐,诚挚联袂推荐。
★第一手现场照片清晰放送,独家镜头,图文呼应,视觉化呈现新闻现场的震撼感与真实感。
-
【编辑推荐】
★央视、凤凰网前战地记者何润锋聚焦国际,厘清六个国家数起国际突发事件
何润锋十余年游走于国际战区,见证了战区里复杂的国际局势与新闻生态、炮火与灾难中艰难求生的芸芸众生后,写下这部精彩的非虚构佳作。
★敢说、敢写,够专业,一部比小说更加精彩的纪实佳作
大胆披露精彩曲折的战地采访经历,核心区重...
★央视、凤凰卫视战地记者何润锋,十年潜心打磨纪实佳作,看真相,也看世界。
★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精彩曲折的战地采访·催人泪下的战争悲剧
★央视、凤凰网前战地记者何润锋亲历生死,聚焦伊拉克、巴基斯坦、利比亚、尼泊尔、以色列、缅甸六国,涉及巴以冲突等数个国际热点。了解世界局势的第一手资料。
★作家、记者周轶君,《十三邀》创始人李伦,凤凰卫视创始人刘长乐,诚挚联袂推荐。
★第一手现场照片清晰放送,独家镜头,图文呼应,视觉化呈现新闻现场的震撼感与真实感。
-
【编辑推荐】
★央视、凤凰网前战地记者何润锋聚焦国际,厘清六个国家数起国际突发事件
何润锋十余年游走于国际战区,见证了战区里复杂的国际局势与新闻生态、炮火与灾难中艰难求生的芸芸众生后,写下这部精彩的非虚构佳作。
★敢说、敢写,够专业,一部比小说更加精彩的纪实佳作
大胆披露精彩曲折的战地采访经历,核心区重量级受访者轮番出场,补足大量镜头外不为人知的见闻与真相。
★为大历史存证,为小人物立言
深刻洞察国际局势二十年来的沧桑变迁,呈现多方势力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深入思考冲突与战争的起源。同时,又以饱满的热情以及人道关怀的笔触,书写战争与灾难给底层人民带来的颠沛流离,鲜明地刻画出小人物的信仰与精神风貌。
★超清彩色插图,图文呼应
本版图书加入了作者深入核心区进行新闻调查的珍贵照片资料,四色超清印刷,图文呼应,视觉化呈现新闻现场的震撼感与真实感。
-
央视、凤凰卫视前战地记者何润锋十年潜心打磨的纪实佳作,以第一人称视角,忠实地记录下十余年的记者生涯中若干次战地和灾难采访的精彩经历。尤其以近年来全球亿万同胞共同关注的中东局势报道居多,为大众带来了解国际局势的第一手资料。
透过这些文字,呈现的不仅是某个阶段国际社会的风云变幻,更是一个中国记者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专业追求、责任担当、国际视野和新闻理想。
作者简介 · · · · · ·
何润锋,浙江富阳人。曾先后在凤凰卫视(香港)、中央电视台(亚太中心)工作,历任记者、主编、主持人、国际问题观察员等职务,现为腾讯新闻专家,首席节目主理人。
目录 · · · · · ·
第一节 巴格达印象 /003
第二节 汽车炸弹 /011
第三节 “恐怖”初体验 /024
第四节 对话“基地分子” /033
后 记 /060
第二章 巴基斯坦
第一节 克什米尔的废墟 /063
第二节 误闯红色清真寺 /076
第三节 贝·布托遇刺之谜 /094
第三章 利比亚
第一节 在炮火中被软禁的66天 /119
第二节 真相与谎言 /148
第三节 炮火中的华人 /178
第四节 前进,还是撤退 /192
第四章 尼泊尔
第一节 抵达加德满都 /220
第二节 寻找“毛派” /226
第三节 传说中的普拉昌达 /243
后 记 /261
第五章 以色列
第一节 以黎冲突:死里逃生 /265
第二节 以黎冲突:抹不去的伤痕 /279
第三节 加沙战争:那一片血色残阳 /290
后 记 /307
第六章 缅 甸
第一节 绝处逢生 /312
第二节 两瓶水带来的奇遇 /323
第三节 国境之南 /332
后 记 /347
后 记 /350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阿卜杜拉在电话中所表达出来的对美军的仇视,并不是基地组织特有的情绪。实际上,一个多月来,每次走上伊拉克街头采访,我们到处都能感受到那种强烈的反美情绪。 至于阿卜杜拉对伊朗的指责,则是以基地组织为代表的逊尼派极端武装组织,以及其他某些逊尼派人士所持有的观点。众所周知,20世纪80年代,持续八年的两伊战争使伊拉克和伊朗之间长期处于敌对关系。直到2003年美国出兵伊拉克推翻萨达姆政权之后,两伊关系才逐渐恢复正常并迅速升温。 不过,由于伊朗90%的人口是什叶派穆斯林,是全世界唯一的什叶派伊斯兰国家,而在伊拉克,什叶派也在战后执掌大权,因此,两国交好引发了伊拉克逊尼派的不安。再加上包括迈赫迪军在内的一些什叶派武装组织与伊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少逊尼派人士质疑,伊朗正试图或明或暗地操控伊拉克局势,把现任伊拉克政府视为其拓展影响力和势力范围的傀儡,而伊拉克政府也企图借助伊朗的支持来强化对伊拉克逊尼派的统治。 不管真实的意图是什么,这种对伊朗的敌视已经成为基地组织继续作战所标榜的理由。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四节 对话“基地分子” /033 -
红色清真寺事件的平息并不意味着巴基斯坦的安宁。事实上,随着世俗化理念在巴基斯坦的生根发芽,与之截然对立的伊斯兰极端思潮也已经迅速蔓延,红色清真寺事件不过是其中一个较为典型的个案。在这股思潮的影响下,巴基斯坦的种族矛盾和宗教冲突也日趋严峻。 红色清真寺事件和同期发生的一系列宗教冲突都彰显出,巴基斯坦的极端主义思潮在2007年前后已经发展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西方国家普遍认为,遍布巴基斯坦乃至整个伊斯兰世界的伊斯兰宗教学校(Madrasa),是这股思潮得以在巴基斯坦生根发芽的重要温床。在近千年的历史中,宗教学校一直是阿拉伯世界主要的教育机构,在传播伊斯兰宗教知识与文化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1999—2008年间,穆沙拉夫因应国际社会的反恐需要,也曾对宗教学校实施了一定的限制措施,但此时的宗教学校,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体系和巨大的发展惯性;而在巴基斯坦公立教育发展滞后的情况下,宗教学校又能提供免费教学,因此,不少贫困家庭仍以宗教学校作为首选;再加上个别国家出于自身的战略考量,向巴基斯坦宗教学校提供了不同程度的财政支持,因此,巴基斯坦宗教学校在进入21世纪后,仍不断增长。 因年龄太小,瑟郎与我们的谈话并不多,但一句“为民族、为信仰牺牲自己”,却足以带给我们震撼。实际上,外界对巴基斯坦宗教学校诟病最多的,正是其煽动种族仇恨、宣扬极端情绪,为恐怖主义的蔓延和恐怖势力的增长埋下祸根,同时怀疑部分学校与恐怖组织有直接往来。 一方面,巴基斯坦教派林立,除了逊尼派和什叶派这两大教派之外,还有不少分别从属于这两大教派的支流派系。这些派别观点各异,且往往视自己为正宗流派,视他者为“异端”。经由各自管辖的宗教学校,这些派别将理念的差异和信仰的对立代代传承,导致派别之间关系恶化,进而演变成极端的教派冲突和恐怖袭击。另一方面,巴...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节 误闯红色清真寺 /076
> 全部原文摘录
豆瓣成员常用的标签 · · · · · ·
喜欢读"现场"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现场"的人也喜欢 · · · · · ·
现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2 条 )

肉眼可及的,也许并不是真相
> 更多书评 22篇
论坛 · · · · · ·
第六章第三节结尾什么意思(已解决) | 来自粗糙右π | 2 回应 | 2024-11-26 23:06:15 |
强烈推荐 | 来自wdy | 2024-10-16 16:09:36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书╗2024阅读记录 (与影牵手)
- 书单|【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24(续) (普照)
- 书单|閱見·社科人文 (西顥)
- 私人图书馆2.0 (串串)
- 微信读书 (豆腐仔)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00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现场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楹川 2024-11-06 15:48:16 云南
作者这本十年前的战地记者日记时效性确实有点低了。但是这本书更大的意义体现在,作者对记者这一职业的初心——求真精神的呼唤。何记者不断地强调“现场”、报道的“平衡”、视角的“客观”。通过回顾那个信息易得性较低的时代如此求真求实的媒体精神,不由得在当下鱼龙混杂的媒体之间、真假不分的信息垃圾中感到惘然。
2 有用 禅王 2024-09-15 22:15:45 辽宁
感谢无数个像何润锋这样默默付出的人,正是他们的存在,让我们得以了解到这个世界的真相。对于他们而言,这份职业同样也是对他们内心的考量,在采访中的所见所闻,可以窥见政治、社会、人性等方面的黑暗,也愈发坚定了他们追求真理和理性思考的信念。
0 有用 熬夜看稿五百斤 2024-10-07 16:17:06 北京
对这类比较官方的记者和媒体从业者,我相当无奈于其报道必然的限制,但是又在价值观上与之高度一致。
5 有用 先锋读书会 2024-07-29 10:58:21 北京
央视、凤凰卫视战地记者何润锋十余年游走于国际战区,见证了战区里复杂的国际局势与新闻生态、炮火与灾难中艰难求生的芸芸众生后,写下这部精彩的非虚构佳作。
0 有用 凭将此意问妖娆 2024-10-26 15:59:57 广东
感觉太多不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