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电影十讲》的原文摘录

  • 相较于文学,电影更善于扮演时代精神的同谋者。毕竟,被镜头拍摄到的一切都会染上怀旧色彩,并为自己争取到被原谅的条件。……凡是需要被阉割的已经不去拍了,凡是能够被阉割的也终将会被剪掉。 (查看原文)
    censored dump 4赞 2024-09-21 15:02:29
    —— 引自章节:第六讲 太阳照常升起,生活还得继续
  • 谈论电影的门槛是很低的,因为每个人天生都是电影观众。我一再强调,这门课是希望大家将自己定位成电影的研究者而不是消费者,应该努力具备一些专业素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电影都会忠实于个人的审美欲望,毫无顾忌地将某一部影片评为神作或烂片,打1星还是5星完全是观众天经地义的个人权利。但如果你以研究者的身份出现,或者认为自己的影评同时是一篇学术散文(Academic essay),那么多少都应该和个人的好恶保持一定距离:减缓因为共鸣或满足带来的喜悦,克制自我确证的权力欲,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梳理出自己的思考原则及审美标准,最后再去评判。 (查看原文)
    censored dump 4赞 2024-09-24 09:34:16
    —— 引自章节:第五讲 电影是一门时间的艺术
  • 普鲁斯特的小说是意识流,本雅明的批评则是蒙太奇化的,两者不是解释与被解释的关系,而是具象与具象之间的反复碰撞。 我们知道本雅明偏爱的辩证意象(Dialectical image)和黑格尔式的辩证逻辑(Dialectical logic)是不同的:前者的整体性是在具体意象的拼贴、并置、剪辑中的灵光一现,后者的整体性是在抽象的推演中逐步达致无所不包。辩证意象很难不让人联想到爱森斯坦有关蒙太奇的镜头组合理论。我个人最喜欢的例子,是诗人/闲逛者与赌徒/工人这一对:闲逛者在大众那里遇到的经验与工人在机器旁的经验是一致的,赌徒掷骰子的动作和工人操作机器时的动作包含了同一种单调乏味。这是具有高度的敏感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才能剪辑出的东西,背后的整体性感受也让人震撼。 文本的诗学分析、都市的景观体验、资本主义的异化批判,这三者不是因果联系推导出来的,也不是像行文限制表现出的层层递进,而是借助辩证意象一下子同时迸发出的整体一现代性。当你对不同的辩证意象再次进行拼贴和并置时,一个耀眼的星簇或星座就出现了。当我拾头仰望天空,把不同的星星辨识成一个星座时,做的就是这样的事。这颗星和那颗星拼接在一起,这部分和那部分并置在一起;当一个新的意象被加进来时,原有占据中央的意象现在看来可能处于边缘,反之亦然;在这样的整体内部,没有高下,没有因果,没有过渡,没有解释,永远是一个具体的意象和另一个具体的意象寓意彼此。意象就是潜伏在语言中的镜头。 为什么本雅明的文字总有一种意犹未尽、意在言外的深邃?评论家和研究者无论求助于什么理论都很难将其解释清楚。我觉得他的文字叙述背后其实是电影的感知逻辑,是剪辑的美感。本雅明的辩证意象令人神往,但后继模仿者几乎无一能与其比肩。剪辑、拼贴、并置需要技巧和经验,更依赖于主观的美感和天赋。 (查看原文)
    censored dump 3赞 2024-09-29 11:44:40
    —— 引自章节:第五讲 电影是一门时间的艺术
  • 然而没有什么是能让生活变好的“万灵丹”,文学和电影也不例外。它们虽然对现实有升华,对生活有慰藉,却也可能是造成你痛苦的根源。正是因为你喜欢这些胜过其他,所以在竞争中有些事情你无法做到,所以才总在与自己利益无关的问题上与人较真…… (查看原文)
    不安之书 2024-10-01 17:20:22
    —— 引自章节:自序:在时间里相遇
  • 康德1784年为启蒙做出了一个通俗的说明——现代性生活的理想指南:启蒙就是人要有勇气祛除自己加诸白己身上的不成熟状态,敢于运用自己的理性,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不过人在成为自己的主人后,又总是喜欢做别人的主人,这就是启蒙和被启蒙之间永恒的矛盾。 (查看原文)
    不安之书 2024-10-01 17:22:35
    —— 引自章节:第二讲 叙事性才是电影成为艺术的关键
  • 人是戏剧艺术的主体和灵魂,我们欣赏戏剧基本上是在欣赏演员们的表演,看他们是否能打动合下的观众,引起共鸣。但在电影的世界中,人并不居于中心,也没有任何特权,他/她只是这个世界上的一者,甚至不用是必然存在的。 (查看原文)
    不安之书 2024-10-01 17:24:50
    —— 引自章节:第三讲 短的镜头像词语,长的镜头像句子
  • 20世纪80年代的崔健、90年代的魔岩三杰,他们的自我表达与时代的精神气质联系在一起,也为这种借来的西方艺术形式注入了更多原创性的内容,使得摇滚乐真正以摇滚的方式在中国短暂存在过。当然,我不否认今天仍然有优秀的、孜孜不倦献身于艺术理想的摇滚乐创作者、民谣歌手,但他们选择不了自己的时代,只能在综艺娱乐、酒水消费的环境下表达自己。所以命运这种事,不能光靠自我奋斗,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 (查看原文)
    不安之书 2024-10-01 17:26:11
    —— 引自章节:第七讲 时代中挣扎的个体化身成了时代精神
  • 然而康德会告诉你,不是你在这一刻才没有自由,而是从一开始你就没有自由;你现在愤懑也不是真的想要能做选择的权利,而是想让生活重新变得舒适。懒惰者无法运用自己的理性去做选择,实现不了启蒙。 而且还有一个令人沮丧的事实是,我们可能并没有像自己想象的那样热爱自由,愿意自己为自己做选择。 (查看原文)
    不安之书 2024-10-01 17:27:16
    —— 引自章节:第七讲 时代中挣扎的个体化身成了时代精神
  • 启蒙就像是知识精英的特权和修辞,解决不了劳苦大众的问题,在真实生活面前显得肤浅不堪。 另一方面,谁是启蒙者,谁是被启蒙者,不纯粹由思想、知识来决定,很容易受到权力的操弄。 我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力量反过来也可以成为知识。不是谁有知识谁就有了力量,也可以是谁有力量准就掌握了真理。拥有权力的人攫取了启蒙者的位置,告诉你什么才是正确的道路,怎样才是自由的选择。 (查看原文)
    不安之书 2024-10-01 17:28:49
    —— 引自章节:第七讲 时代中挣扎的个体化身成了时代精神
  • 启蒙的本质是批判,而真正的批判首先是自我批判。真的启蒙不应该畏惧、压制任何针对自身的批判,而是应该把每一次反对当作检验自身的机会。 启蒙回避人的阶级属性和社会中的经济关系,诉诸一种普遍的、人之为人的自由平等,这使得它在生活的沉重苦难面前显得肤浅天真,面对资本希场时完全无能为力。只要资本市场还在运作,人的平等和自由就是一句空话——有钱的人总是比穷人拥有更多的资源和自由,不是所有个体都能享有平等的启蒙条件,启蒙了的现代人也还是要面临权力、经济上的不平等。 (查看原文)
    不安之书 2024-10-01 17:29:59
    —— 引自章节:第七讲 时代中挣扎的个体化身成了时代精神
  • 一个有理性的人遇上一个没有理性的人,永远是有理性的人吃亏,因为后者既不在乎规则也不想同他对话。讲道理的人看起来永远都很弱势、受委屈、被不公正地对待,但倘若他也变成一个不讲理的人,就再也没有人捍卫理性与规则了。两个没有理性、不守规则的人在一起,所能比的只有谁的拳头大、谁更不要脸罢了。如果单就输赢而言,理性的宽容和反思本身就是因为没有强硬到底,变得比流氓更流氓或许才有一丝获胜之机。 但通过这种方式就算赢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查看原文)
    不安之书 2024-10-01 17:31:29
    —— 引自章节:第七讲 时代中挣扎的个体化身成了时代精神
  • 其实中国的反启蒙论述也从未尝试提供任何替代性的、建设性的备选方案,它只是在说用不着追求启蒙,人、国家、社会从根本上说无法改变也不需要你去改变,放下包袱后你会发现其实一切都很好大家生逢其时,热泪盈眶。如果一个人觉得和自己所处的时代格格不入,谁说就是时代出了差错?难保不是他自己矫情。 (查看原文)
    不安之书 2024-10-01 17:32:31
    —— 引自章节:第七讲 时代中挣扎的个体化身成了时代精神
  • 抒情总是指向过去,因为未来需要你去相信、去开拓。有情的过去肯定是被美化过了的,而我们之所以为情所动,多半是因为意识到自已再也回不去了才割舍不下。至于每个人抒发的是真情还是假意,永远只有自己心里清楚。 (查看原文)
    不安之书 2024-10-01 17:33:42
    —— 引自章节:第八讲 抒情是一剂药方,但是药三分毒
  • 生命在发展中,变化是常态,矛盾是常态,毁灭是常态。生命本身不能凝固,凝固即近于死亡或真正死亡。惟转化为文字,为形象,为音符,为节奏,可望将生命某一种形式,某一种状态,凝固下来,形成生命另外一种存在和延续,通过长长的时间,通过遥遥的空间,让另外一时另一地生存的人,彼此生命流注,无有阻隔。文学艺术的可贵在此。 ——沈从文《抽象的抒情》 (查看原文)
    不安之书 2024-10-01 17:34:32
    —— 引自章节:第八讲 抒情是一剂药方,但是药三分毒
  • 应。荷尔德林(Friedrich H6 lderlin,1770一1843)在诗中有著名一问:“贫乏的时代,诗人何为?” 他当然可以像酒神的祭司,在神圣的黑夜里走遍大地,但诗人只管歌唱而不辩解,更不会莫名自喜地向谁去表白:“其实,我是一个诗人。” (查看原文)
    不安之书 2024-10-01 17:35:58
    —— 引自章节:第八讲 抒情是一剂药方,但是药三分毒
  • 所以我认为,《三峡好人》为全球化的批判理论提供了一个精彩例证:人被拖入到资本的运转过程中,不断移动,而他们自己的生活却可以和速度、便捷、利益完全无关一移动不是现代性的奢侈享受,而成了为应对自身缓慢才不得已发展出的生存策略。 (查看原文)
    不安之书 2024-10-01 17:37:22
    —— 引自章节:第九讲 烟酒茶糖解决不了现实问题
  • 最复杂的迷宫就是以有限的构造给你无限的错觉,所以不是无边无际地向外扩散,而是自我指涉的封闭循环,这样才能将你永远困在梦中。 (查看原文)
    不安之书 2024-10-01 17:38:18
    —— 引自章节:第十讲 望远镜让你看到遥远的事物,却不是为了缩短你们的距离
  • 说到底,时间和经验才是“文学与电影”这门课最好的老师,只要你保持开放的心态,愿意给彼此一个互相成全的机会。一部真正打动你的小说或电影并不需要在谁的TOP10名单里面,更无需受文艺情怀、学术评判的约束;如果有那么一刹那,它让你意识到能和这样的作品相遇说明活着还不错,也许你就触碰到了名为“意义”的东西。现实会让人难过,但这些作品和思想本身是伟大的,它们不会辜负你。 (查看原文)
    啬色 2024-12-14 21:07:33
    —— 引自章节:自序:在时间里相遇
  • 可我总有种奇怪的天赋能把所有非私人的社交活动变成像在面试一也许它们就是一回事。既然两边都做不好,与其为了太强的目的性令彼此尴尬,不如独自沉沦在爱好里感受充实。 (查看原文)
    啬色 2024-12-14 21:20:33
    —— 引自章节:自序:在时间里相遇
  • 不过至于答案,我这里没有,其他任何人那里也不应该有。要选择相信什么,只有经过必要的观看、阅读、思考训练后,由你自己决定。 (查看原文)
    啬色 2024-12-14 21:26:17
    —— 引自章节:自序:在时间里相遇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