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编辑推荐】
古代中国人,对坟墓所体现的死后世界寄托了什么样的念想?
为何寒食散在魏晋时代会爆发式地流行起来?
古人眼中的仙人和仙界究竟是何种面貌?
中国士大夫对待佛教和道教是什么态度?
吉川忠夫教授以丰富的史料为支撑,为我们展现出中国古代社会精神世界的一个重要侧面。
--------------------------------------------
【内容简介】
本书为日本学者吉川忠夫关于魏晋隋唐时期思想史研究的研究成果,作者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和文化资料的梳理分析,分别从中古中国的丧葬观念、服食求仙、道教洞天、对佛道两教的态度等方面论述的中国人的历史意识。作者将有关梦与死的思想与社会这个现实的舞台紧密地结合起来,描绘古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本书视角新颖,见解独到,不仅对于中国史的研习有重要价值,对于深刻认识古代人的历史意识和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也极...
【编辑推荐】
古代中国人,对坟墓所体现的死后世界寄托了什么样的念想?
为何寒食散在魏晋时代会爆发式地流行起来?
古人眼中的仙人和仙界究竟是何种面貌?
中国士大夫对待佛教和道教是什么态度?
吉川忠夫教授以丰富的史料为支撑,为我们展现出中国古代社会精神世界的一个重要侧面。
--------------------------------------------
【内容简介】
本书为日本学者吉川忠夫关于魏晋隋唐时期思想史研究的研究成果,作者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和文化资料的梳理分析,分别从中古中国的丧葬观念、服食求仙、道教洞天、对佛道两教的态度等方面论述的中国人的历史意识。作者将有关梦与死的思想与社会这个现实的舞台紧密地结合起来,描绘古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本书视角新颖,见解独到,不仅对于中国史的研习有重要价值,对于深刻认识古代人的历史意识和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也极具启发意义。
古代人的梦与死的创作者
· · · · · ·
-
吉川忠夫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吉川忠夫,1937年出生于日本京都。曾任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所长,京都大学名誉教授,现为龙谷大学客座教授,日本学士院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思想史,主要著作包括《刘裕》《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侯景之乱:六朝的黄昏》《六朝精神史研究》《秦始皇》等;译著有《训注本<后汉书>》《高僧传》等。
译者简介:许源源,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翻译硕士。已出版《镇魂》(中译日)、《浮生猫语》(日译中)等多部译作。
目录 · · · · · ·
一、伊洛瀍涧
二、金缕玉衣
三、黑暗的空间
四、厚葬与薄葬
五、反真
第二章 寒食散与仙药
一、神明开朗
二、服用注意事项
三、服食求神仙
四、多为药所误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梦的记录——《周氏冥通记》
一、神明开朗
二、《周传》——周子良传
三、华阳洞天
四、感通神灵
五、陶弘景的叹息
第四章 佛在于心——从《白黑论》到姚崇的《遗令诫子孙文》
序言
一、姚崇《遗令诫子孙文》诞生的背景
二、止足与家产分割
三、遗令与佛教——唐朝以前
四、姚崇《遗令》中的佛教
五、武韦时代造寺造像之风及其批判者们
六、《白黑论》
七、傅奕的《高识传》
八、东山法门
结语
第五章 道教之旅
一、游客须知
二、楼观——天下洞天之冠
三、蝉蜕渡世
四、与唐王朝挂钩的楼观
五、唐玄宗与道教
六、今日的楼观
七、全真教复兴楼观
八、正一教的玄妙观
后 记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古代人的梦与死"的人也喜欢 · · · · · ·
古代人的梦与死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4 条 )
> 更多书评 44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平凡社 (1985)暂无评分 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宗教/神秘学 (朧月)
- 日本学者中国史研究著作(中译本) (羨漁)
- 书单|【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25 (普照)
- 杂 (zx’s lover)
- 图书推荐手册 (嗜血問題)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48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古代人的梦与死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终须一个tomato 2025-02-01 01:13:07 海南
三星半。几篇文章关系有点散,但是耐着心看下来挺有趣的。好奇“総本山”直译“总本山”,中文有这个说法吗,查了半天只看到赵本山
0 有用 养柴的年年同学 2025-01-20 21:58:02 广东
借由这本书,我们对古代人所处的生活场景和社会价值观有更多的认识,进而更加理解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价值取向。
0 有用 掉进书海张老师 2025-01-20 14:37:16 湖北
古代人对于梦的记录,对于死亡的探索,让人不由得升起一种敬畏。他们才是真正的人间清醒,他们早已参透人世间之生死境界。 古代人,努力求生,亦看透生死,敬畏生,也尊重死。现代人,肆意快活,却看淡生死。这种看淡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看淡”,而是少了些许敬畏。
0 有用 月光酒杯 2025-01-25 18:33:12 江苏
读的时候觉得有几篇离题,看了后记才知道原来是五篇各不相干的文章辑录。其中很多传说史料很有意思,可惜还是缺了点更直击根本深入骨髓的剖析。
0 有用 艾䜭恪 2025-02-01 23:14:02 山东
并不是对「梦与死」的专题研究,而是几篇论文的合集。文章介于专业与通俗之间,颇为雅致,有六朝文之余韵。惟书中间有低级编校错误如「南起」(南齐)、「赌相」(睹相)、「黑血」(黑学)者,读来略微扫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