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黎幺的全新短篇小说集,这是一本旨在探讨“日常”的书,有些篇目致力于表现埋在日常之下的命运暗流,有些则相反,意在以日常的滞重抹平命运的跌宕。这本书中作者将“日常”反射在“命运”“家庭”“神圣”“戏剧性”“次要人物”几个关键词汇中,与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文学经典对 照,在不同维度的互渗中进行书写:父亲不曾明朗的过去,女儿对抗巨人的童年,妻子在伟人遮蔽下的显身,祭司漫长的生涯,主角与配角关于存在主义的辩论……
⌛️ 【编辑推荐】
🌟 黎幺继《纸上行舟》《山魈考残编》《从始至终》后全新短篇小说集,一本旨在探讨“日常”的书
一本富有文学野心、思维强度、智识趣味的写作,
一个可称得上是一种游戏的阅读体验,
细腻入微而又极其成熟的文本质地,
从日常经验写起,但却将日常推向了更深、更广的地方,
让日常中的秘密浮现,让他者被看见。
🌟 “...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黎幺的全新短篇小说集,这是一本旨在探讨“日常”的书,有些篇目致力于表现埋在日常之下的命运暗流,有些则相反,意在以日常的滞重抹平命运的跌宕。这本书中作者将“日常”反射在“命运”“家庭”“神圣”“戏剧性”“次要人物”几个关键词汇中,与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文学经典对 照,在不同维度的互渗中进行书写:父亲不曾明朗的过去,女儿对抗巨人的童年,妻子在伟人遮蔽下的显身,祭司漫长的生涯,主角与配角关于存在主义的辩论……
⌛️ 【编辑推荐】
🌟 黎幺继《纸上行舟》《山魈考残编》《从始至终》后全新短篇小说集,一本旨在探讨“日常”的书
一本富有文学野心、思维强度、智识趣味的写作,
一个可称得上是一种游戏的阅读体验,
细腻入微而又极其成熟的文本质地,
从日常经验写起,但却将日常推向了更深、更广的地方,
让日常中的秘密浮现,让他者被看见。
🌟 “历史是无名者的流动。”
这些组成日常的“次要人物”通常是在别人看来面目模糊、没有辨识度、毫无个性的人,
也许因为他们的选择从不由个性决定,所以他们什么都能适应。
他们就像一大摊不成形状的、黏糊糊软塌塌的淤泥,填满了历史的大坑。
他们是“次要人物”,也是这本书中的“主要人物”。
🌟 父亲的过去,女儿的童年,妻子的显身,有关日常的一切都潜藏在“家庭”的沉默不语之中,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但同时,一切也都正在发生。
像马一样咀嚼食物的父亲总是很饥饿,而“我”直到坐上那列火车才理解了“我”的父亲;
要求和父母一样可以看平等时长电视的女儿,被父母这样的巨人不是以力量而是以高度拒绝,从而实现他们的支配与统治;
用普通人的经验,而非传记家的方式去“复原”一个被伟人的光辉遮蔽的妻子。
当家庭被“日常”拆解开,父亲、女儿、妻子,每一个个体的显身与诉说都打破了家庭内部沉默的形象。
🌟“如果连角色都没有了,那是谁在生活呢?我们把生活当作目的,我们搞错了。生活是我们想用戏剧来拯救的东西。我们要么就在舞台,要么就在后台,不然就会掉进阴沟里。”
充斥着各类文学经典和古希腊神话,
然而经典不是目的,经典是在创作中反思生活的方法。
神龛和戏台都被日常的洪流淹没了。它通过充满一切来掏空一切。
从这个角度来讲,日常才是不折不扣的奇迹。
🌟“事实上,这个设计的来源便是沙漠的符号形象所表征的循环往复的流变性。”
封面由知名设计师郑元柏操刀设计,采用蚀刻画和沙子的颗粒感效果将文中的“流沙陵园”重现在封面中。
封面出现的设计元素由书中内容提取,如火焰、蘑菇、鸽子、蛇、苹果,分别对应每一篇的主题。
次要人物的创作者
· · · · · ·
-
黎幺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黎幺,小说写作者、文本实践者。现居南方。著有长篇小说《山魈考残编》《从始至终》,出版短篇小说集《纸上行舟》,另有译作《东西谣曲:吉卜林诗选》。
目录 · · · · · ·
011 / 父亲或奥德赛
059 / 园丁
077 / 女儿或安提戈涅的童年
089 / 天问
123 / 妻子或无名的海伦
153 / 主角与配角之辩——一则存在主义的戏剧评论
205 / 流沙陵园
· · · · · · (收起)
喜欢读"次要人物"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次要人物"的人也喜欢 · · · · · ·
次要人物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7 条 )
> 更多书评 1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ㄨ中文小说ㄨ (皮特4)
- 他山之玉 (鶴景)
- ╚书╗2024阅读记录 (深夜球迷)
- 书单|【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24(续) (普照)
- 看看书 (DOGERBrother)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18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次要人物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黛安落 2025-02-28 15:59:42 北京
哲学和寓言嵌入故事里,和故事融合,赋予故事深度和广度。作为讲故事的人,给人的感觉是和故事本身有种疏离感,这种疏离感可能是源于对哲学和诗性语言的过分追求,这么做把本我从作者的身份、从故事本身中剥离了出去,产生一种水中月雾里花的距离感。还是挺喜欢《父亲或奥德赛》这篇文章的,它对父亲既有传统意义上的形象塑造,又能不落窠臼地注入情感元素,那感觉像是在漫长的岁月长河里抚摸父亲脸上的深浅的皱纹,那些纹理和沟壑... 哲学和寓言嵌入故事里,和故事融合,赋予故事深度和广度。作为讲故事的人,给人的感觉是和故事本身有种疏离感,这种疏离感可能是源于对哲学和诗性语言的过分追求,这么做把本我从作者的身份、从故事本身中剥离了出去,产生一种水中月雾里花的距离感。还是挺喜欢《父亲或奥德赛》这篇文章的,它对父亲既有传统意义上的形象塑造,又能不落窠臼地注入情感元素,那感觉像是在漫长的岁月长河里抚摸父亲脸上的深浅的皱纹,那些纹理和沟壑,勾勒出一幅属于父亲和父亲们的肖像,这篇算是佳作。 (展开)
0 有用 baiya 2024-11-04 08:35:21 四川
辨认出了虚无,就站在虚无对面。
0 有用 路魆 2024-11-01 17:01:43 广东
依然是喜欢的写法,这本角度更私人,来自作者对家庭日常与神话史诗阅读的结合。相对于高度智性游戏的《纸上行舟》、虚构史料的《山魈考残编》《从始至终》,《次要人物》确实显得“日常”——日常就是“无”在时间中的堆积;日常就是不发生——但是以想象的棱镜折射出来的内心日常。每篇近似一个微型史诗,家庭作为史诗吟诵的基础模型,家庭成员的形象具有经典意味,父亲与奥德修斯或创世者园丁,女儿与安提戈涅,妻子与海伦,日常... 依然是喜欢的写法,这本角度更私人,来自作者对家庭日常与神话史诗阅读的结合。相对于高度智性游戏的《纸上行舟》、虚构史料的《山魈考残编》《从始至终》,《次要人物》确实显得“日常”——日常就是“无”在时间中的堆积;日常就是不发生——但是以想象的棱镜折射出来的内心日常。每篇近似一个微型史诗,家庭作为史诗吟诵的基础模型,家庭成员的形象具有经典意味,父亲与奥德修斯或创世者园丁,女儿与安提戈涅,妻子与海伦,日常的我与第一人称的我……建立家庭的神祗,观察他们崛起、流亡与衰落。《流沙陵园》当成诗歌来读也是恰当的。 (展开)
1 有用 Rhapsodes 2024-11-10 21:48:15 四川
多么美的文字,偏说什么日常!我误以为要读的是张爱玲的《传奇》,读到的却是何其芳的《画梦录》?然而何知道自己对生活的态度是妄图逃逸,本书的作者却似乎以为那些文学掌故——那些惟恐读者看不出来,这也要注那也要注的文学掌故哟!——可以让读者经由互文性的万金油而为凡尘俗世脑补出形而上学的深广宇宙,却恰恰暴露出与生活本身有多么隔膜。是人性的渊薮还不够辽阔,还是静水流深的生息不够惊心动魄?套用标题吧,您的次要人... 多么美的文字,偏说什么日常!我误以为要读的是张爱玲的《传奇》,读到的却是何其芳的《画梦录》?然而何知道自己对生活的态度是妄图逃逸,本书的作者却似乎以为那些文学掌故——那些惟恐读者看不出来,这也要注那也要注的文学掌故哟!——可以让读者经由互文性的万金油而为凡尘俗世脑补出形而上学的深广宇宙,却恰恰暴露出与生活本身有多么隔膜。是人性的渊薮还不够辽阔,还是静水流深的生息不够惊心动魄?套用标题吧,您的次要人物终须顶着英雄的名头,不然就一定得让读者认出他是某位古典圣贤的亲友!可是这甚至对后者也是一种唐突:我是说,为什么是安提戈涅而非伊菲戈涅亚、厄莱克特拉?为什么是海伦而非安德洛马克、珀涅罗佩、克吕泰墨涅斯特拉?为什么她们应该被抽象成单薄的隐喻或空泛的修辞,只为给你并不真爱的东西凭添一分它本不需要的诗意? (展开)
1 有用 啾啾咕咕 2024-12-11 21:32:31 上海
黎幺老师在序言中温柔而谦卑地建议读者:把阅读此书当做消遣和游戏,但并非智力游戏。我阅读近半再想起这句忠告,才发觉游戏心态真是打开这一场一场智力竞逐的最轻盈的方式。黎幺对经典文本与文学史源头的熟稔和再创造能力是令人吃惊的。这使他的小说充满了宏阔视角下的象征意义。似乎每一个“次要人物”及其命运都立于舞台的中心,是背负着人类文明史的集合的凝缩之个体,他们的“言说”与“被言说”无不承载着对人之处境或神之奥... 黎幺老师在序言中温柔而谦卑地建议读者:把阅读此书当做消遣和游戏,但并非智力游戏。我阅读近半再想起这句忠告,才发觉游戏心态真是打开这一场一场智力竞逐的最轻盈的方式。黎幺对经典文本与文学史源头的熟稔和再创造能力是令人吃惊的。这使他的小说充满了宏阔视角下的象征意义。似乎每一个“次要人物”及其命运都立于舞台的中心,是背负着人类文明史的集合的凝缩之个体,他们的“言说”与“被言说”无不承载着对人之处境或神之奥义的哲理性诘问与追索。思辨的浪花🌊层层绽开,与修辞的精确与繁复交融在一起,使小说“遵从于美的伦理”。 这是一本精致细密到必须一字一句细嚼慢咽的独特小说集,值得不断重读和回味。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