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后浪
原作名: ENTANGLED LIFE
译者: 罗丁豪
出版年: 2024-11
页数: 304
定价: 88.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59677754
内容简介 · · · · · ·
🏆 2021年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
🏆入选《环球科学》2024年度最美科学阅读榜年度榜单
🏆 「探照灯好书」2024年度十大人文社科翻译佳作
🍄 看真菌如何影响世界,接入心识,变幻未来
◎ 编辑推荐
阅读《菌络万象》,我感到自己被一张满布惊奇的网络所笼罩。只要你有途径感知自然,就会发现自然界比任何奇幻想象都更加美妙。本书提供了这样一条途径。
——虚拟现实之父杰伦・拉尼尔( Jaron Lanier)
如果我们认为“智能”的产生必须有心、有脑或者至少要有生理结构层面的发生机制,那要如何去理解无心、无脑、既不同于动物且更不同于植物的真菌在活着的时候所做出的一个个生存“决策”?
如果对生命体的认知需要建立在边界清晰的“个体”抑或是“群体”之上,那要如何去理解缠进万物之中、络入万象之间、一旦与之分离则她或他或它都不再是他们自身的真菌之存在?
“我该用这白天...
🏆 2021年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
🏆入选《环球科学》2024年度最美科学阅读榜年度榜单
🏆 「探照灯好书」2024年度十大人文社科翻译佳作
🍄 看真菌如何影响世界,接入心识,变幻未来
◎ 编辑推荐
阅读《菌络万象》,我感到自己被一张满布惊奇的网络所笼罩。只要你有途径感知自然,就会发现自然界比任何奇幻想象都更加美妙。本书提供了这样一条途径。
——虚拟现实之父杰伦・拉尼尔( Jaron Lanier)
如果我们认为“智能”的产生必须有心、有脑或者至少要有生理结构层面的发生机制,那要如何去理解无心、无脑、既不同于动物且更不同于植物的真菌在活着的时候所做出的一个个生存“决策”?
如果对生命体的认知需要建立在边界清晰的“个体”抑或是“群体”之上,那要如何去理解缠进万物之中、络入万象之间、一旦与之分离则她或他或它都不再是他们自身的真菌之存在?
“我该用这白天和黑夜、这趟生命与死亡做什么?每一个脚步、每一次呼吸都如鸡蛋般向这个问题的边缘滚去”,诗人罗伯特・布林赫斯特(Robert Bringhurst)曾这样写过。真菌也如这“鸡蛋”,带我们止不住地滚向众多问题的边界——演化、生态系统、个体性、智能、生命……无数人对这些概念的认知已被真菌重塑。希望这次,真菌也能撼动你的确信。
◎ 内容简介
十多亿年来,真菌分解岩石,制造土壤,降解污染物,在太空中生存,除了供养也会置有机体于死地;它们生产食物,量产药物,操纵动物的行为,致人产生幻觉,影响天气,造出雨、雪、冰雹——须臾之间,数以亿计的生命被它们改变。微小的酵母是真菌,重达数百吨、蔓延10平方千米的蜜环菌也是真菌;没有真菌的协助,植物在5亿年前也许不可能离开水体登上陆地;到了今天,地球上超过90%的植物都依赖菌根真菌的存在——植物和真菌之间的古老联盟孕育了陆地上几乎所有已知的生命。越了解真菌,越会认识到万物的存续离不开真菌。而截至现在,人类已知的真菌可能还不足其总体的十分之一。
在这趟探入潮湿黑暗地下迷宫的寻菌之旅中,本书的作者默林·谢尔德雷克前往意大利追随神秘的松露猎人和机敏小犬,在英国的实验室“采访”能在两点之间找出最短路径的多头绒泡菌;他深入巴拿马的热带雨林,一路上遇到了仿佛同样由菌丝联结在一起的生态学家、人类学家、DIY真菌爱好者和尝试用真菌解决人类现实问题的新异创客。他把与真菌的种种奇遇收入书中,邀请读者环顾日常,一起去把它们抓个现行——采蘑菇,买蘑菇,吃蘑菇;发面,酿酒,种植,创造——蓦然回首,才发现,只要活着,真菌早就把我们抓了个现行。
◎ 媒体推荐
奇妙……对这些多样且非凡的生命形式的精彩游历……令人开眼界……人类应该把真菌视为地球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
——《时代》杂志(Time),“2020年百本必读书籍”
这本书的几乎每一页都充满了如此有趣的观察或美妙的措辞,把我打动得不得不放慢脚步停下来反复阅读……《菌络万象》让我意识到真菌如宇宙,俯之弥深。
——《科学》(Science)
不止适合真菌脑袋……展现了科学极其鼓舞人心的一面。
——《泰晤士报》(The Times)
◎ 名人推荐
妙哉!为地球生命的未来倍感绝望吗?不用担心,真菌总会与我们同在。无论以何种方式。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
重新校准了我们对自然世界的理解,恢宏且令人晕眩。
——埃德・扬(Ed Yong),《我包罗万象》作者
是那种真正能改变你看待周围世界目光的书,《菌络万象》的内容变幻莫测、充满启示、激发热情、紧要、惊心、必读。视野大胆,分析敏锐,洋溢着令人愉悦的热情。
——海伦·麦克唐纳(Helen Macdonald),《以鹰之名》作者
极少有书像《菌络万象》那样令我震撼。无论是其中的研究、激情、写作还是洞见……不确定我从单本书中学到过这么多东西。向另一位赞美想象力的科学工作者致敬。这是一本必读的佳作。去感受一个全新的世界吧。
——安德烈娅・武尔夫(Andrea Wulf),《创造自然》作者
《菌络万象》是一本令人目不暇接、生机勃勃和改变视野的书籍。书里一句接一句地令人驻足。看完之后,我惊叹于真菌世界以及谢尔德雷克带有深远意义和打破层级意味的论点。这是一位卓越作家所创作的卓越作品,成功地为生命注入了惊异之美。
——罗伯特・麦克法伦(Robert Macfarlane),《深时之旅》作者
真菌无处不在,而默林·谢尔德雷克是探索真菌奥秘的理想向导。他充满热情,学识渊博,文笔绝妙。
——伊丽莎白·科尔伯特(Elizabeth Kolbert),《大灭绝时代》作者
我爱上了这本书。默林是一位拥有诗人般想象力的科学工作者,同时是一名出色的写作者……这是一本凭借文字的力量改变你对人类认识的书……它将激励一代人投身真菌学。
——迈克尔・波伦(Michael Pollan),《杂食者的两难》作者
◎ 获奖记录
2021年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
2021韦恩莱特奖(全球自然保护和气候变化奖)
《时代》《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每日邮报》等媒体2020年度书籍
菌络万象的创作者
· · · · · ·
-
默林・谢尔德雷克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著者
默林·谢尔德雷克(Merlin Sheldrake),拥有植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以及科学史和哲学等多学科训练背景,因对巴拿马热带森林地下真菌网络的研究而从剑桥大学取得热带生态学博士学位,后在史密森尼热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他是牛津大学和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研究助理,与地下网络保护协会(SPUN)和真菌基金会均有密切合作。默林的研究兴趣涵盖从真菌生物学到亚马孙河流域民族植物学历史的种种,极其热衷于酿酒和发酵,为人类与非人类生物之间的关系深深吸引。他还好奇于谐振系统中声音与形式的关系,也是一名音乐人,擅长钢琴和手风琴。
◎译者
罗丁豪,马克斯·普朗克神经科学研究所在读博士生,主要研究哺乳动物的记忆与寻路系统,长期以来对真菌的交流机制颇感兴趣。
◎审校者
周松岩,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硕士就读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热爱自然观察与文学,对大型...
◎著者
默林·谢尔德雷克(Merlin Sheldrake),拥有植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以及科学史和哲学等多学科训练背景,因对巴拿马热带森林地下真菌网络的研究而从剑桥大学取得热带生态学博士学位,后在史密森尼热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他是牛津大学和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研究助理,与地下网络保护协会(SPUN)和真菌基金会均有密切合作。默林的研究兴趣涵盖从真菌生物学到亚马孙河流域民族植物学历史的种种,极其热衷于酿酒和发酵,为人类与非人类生物之间的关系深深吸引。他还好奇于谐振系统中声音与形式的关系,也是一名音乐人,擅长钢琴和手风琴。
◎译者
罗丁豪,马克斯·普朗克神经科学研究所在读博士生,主要研究哺乳动物的记忆与寻路系统,长期以来对真菌的交流机制颇感兴趣。
◎审校者
周松岩,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硕士就读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热爱自然观察与文学,对大型真菌的多样性与演化有着特别的关注。
目录 · · · · · ·
1诱惑
2活迷宫
3亲密的陌生者
4菌丝心智
5根诞生之前
6木联网
7激进真菌学
8理解真菌
后记这堆腐殖肥料
致谢
图片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译后记
出版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的朋友戴维·阿勃拉姆(David Abram)是一名哲学家,也是一位魔术师。他曾常在马萨诸塞州的爱丽丝餐厅[Alice's Restaurant,因 阿洛·格思里(Arlo Guthrie)的同名歌曲而出名]表演。每天晚上,他在一桌桌客人之间来回穿梭;硬币在他的指尖滚过,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再次出现,又再消失,一分为二,最后全部不见。一天晚上,两名食客离开餐厅后折返,把戴维拉到一旁,表情十分焦虑。他们表示,离开餐厅之后,发现天空显得异常湛蓝,云朵硕大且醒目。他们怀疑戴维往他们的饮料里放了些什么。接下去的几个星期,类似的事情接连发生——刚刚离开的顾客回到餐厅,说路上的车流噪声变得更响,路灯看起来更亮,人行道上的图案变得更加迷人,雨水也令人备感清新。魔术戏法影响了人们体验世界的方式。 戴维向我解释了他所认为的这一切背后的原因。据他所说,我们的感知在很大程度上由预期主导:相比起不停地从零开始构建全新的感知,利用过往经验、每次只靠一小点感官信息来更新对世界的理解更节省认知精力。我们对过往经验的依赖创造了盲点,而魔术师正是利用了这些盲点。硬币戏法一点一点地让我们放下对硬币和手部动作的预期,并最终让我们进而放下对一切感知的整体预期。离开餐厅时,食客看到的是此时此地天空本身的样子,而非预期的景象,因此天空看起来才会有所不同。魔术让我们走出预期结成的茧,使用感官重新体验世界。可以说,我们的预期和看到的事实之间存在着一道难以想象的鸿沟。15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绪言当真菌是怎样一种感觉? -
时至今日,真菌仍在不断构建新的陆地生态系统。在刚形成的火山岛和随着冰川退去而不断暴露出来的裸岩之上,地衣将是第一批在这里定植的生物。这些真菌和藻类或细菌的共生体会为之后扎根的植物制造出土壤。如果没有真菌组织形成的大网阻拦,雨水短时间内就能冲刷掉成型生态系统中的土壤。真菌的领土覆盖全球,从海底的深海沉积,到沙漠的表层,再到南极干谷,还有我们的肠胃和身上的其他孔洞。单单在一株植物的叶片和茎干内,就能住下数十至上百种真菌。这些真菌在植物细胞的空隙中紧密交织成一件织衣,帮助植物抵御病害。自然条件下的所有植物体内都拥有这样的真菌;它们对于植物的重要性不亚于叶和根。3 要在如此不同的环境中繁盛生长,真菌依靠的是它们多样的代谢能力。代谢指的是生物体内进行的各种化学转化,而真菌正是代谢界的奇才术士。它们精通探索、食腐和废物利用,全能到只有细菌能与之一较高下。真菌能利用各式各样强效的酶和酸去降解一些全世界最顽固的物质,不论是木头成分中最坚硬的木质素,还是石头、原油、聚氨酯塑料与三硝基甲苯(TNT)。几乎没有真菌不可征服的极端环境。人们曾经从矿业废料中分离出一种真菌。它们是目前已知辐射抗性最高的生物,未来或许能帮助我们处理核废料。切尔诺贝利报废的核反应堆中就居住着许多这样的真菌,其中一些物种甚至会向着有核辐射的“热”粒子生长:它们似乎能利用辐射能,就像植物能利用光能一般。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真菌”等于“蘑菇”。但就如同果实之于植物,蘑菇也只是真菌的子实体。完整的植株还有根和枝等其他部分,而子实体也只是真菌负责产生孢子的结构。正如植物利用种子,真菌利用孢子散播自己。子实体是真菌与世界交流的一种方式——不论是轻风拂过还是松鼠路过,真菌都通过子实体恳求这些外部媒介帮忙散布孢子,或是阻止它们干扰繁殖过程。真菌将子实体显露在外。它们或辛辣,或诱人,或美味,或有毒。但是除了子实体之外,真菌还有很多繁衍...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绪言当真菌是怎样一种感觉?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菌络万象"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如何阅读一棵树 8.6
-
- 植物学前史 9.2
-
- 新森林志 9.0
-
- 就在身边的自然观察图鉴 8.6
-
- 根深叶茂 8.8
-
- 你不在鲨鱼的食谱里 8.3
-
- 俱是看花人 8.6
-
- 看得见的自然史 9.0
-
- 改写地球历史的25种石头 8.4
-
- 苔藓森林 9.4
菌络万象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4 条 )

一本有“魔法”的蘑菇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目前还不确定这本书是否会改变我的一生,但它最起码已经完全颠覆了我对自然环境、生态系统、人类进化、社会构造、科学技术等一些列领域的根本认知。说到底,是让我对所有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事物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小到发霉的土豆和甘甜的苹果酒,大到整个微生物、医药、新能源... (展开)
Merlin Sheldrake
> 更多书评 34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9 )
-
Random House (2020)8.6分 53人读过
-
果力文化 (2021)暂无评分 16人读过
-
Bodley Head (2020)暂无评分 6人读过
-
未知出版社暂无评分 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最新出版 (英国安德鲁·纳伯格联合国际有限公司)
- 「后浪科学」 (后浪)
- 通识/通史:多学科的视野 (🦉的瓦涅密)
- 自然野趣 (森森)
- 「后浪2024书目」 (后浪)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30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菌络万象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乔治ジョージ 2025-05-07 00:18:28 日本
自传、科学、文化、艺术、哲学浑然一体的关于真菌的诗学博物志。在那些激情满满、彷徨又痴迷的作者、译者、出版商和科学家的故事之下,真菌也在改变我的人生思考。这种生命力并不孤独。
4 有用 Y. 2025-02-15 17:07:45 浙江
太迷人了!!读前几章很难不想到拾荒者统治,恍然大悟那一切原来都有据可依。读这本书期间,做的梦都超级生动,或许它帮我实现了新的神经元连接(谢谢想象中的蘑菇🍄!)隔空举杯,想尝尝作者自酿的名为Gravity的苹果酒
8 有用 Sylvia Dawn 2024-11-12 03:40:55 英国
真菌仿佛一位似曾相识的旧友,ta在几亿年前就已经进化成为自然界的queer icon,懂得合作共生因地制宜,以此改变了整个星球的生态环境,也进入了我的DNA。ta是我的祖先,是我的密友,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未来。 看到杉树和桦树的营养交换,一年四季里,碳的流向会转换两次,桦树有叶子时,在荫蔽的杉树会汲取营养,其他时候则是反过来,桦树成为被供养的一方。“Resources passed from ... 真菌仿佛一位似曾相识的旧友,ta在几亿年前就已经进化成为自然界的queer icon,懂得合作共生因地制宜,以此改变了整个星球的生态环境,也进入了我的DNA。ta是我的祖先,是我的密友,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未来。 看到杉树和桦树的营养交换,一年四季里,碳的流向会转换两次,桦树有叶子时,在荫蔽的杉树会汲取营养,其他时候则是反过来,桦树成为被供养的一方。“Resources passed from areas of abundance to areas of scarcity.”人类永远都做不到这一点,却总自认为是高一等的生物。 如何对这个世界保持敬畏?仰观宇宙之浩瀚,俯察微生物之玄妙。对这两个领域,人类都知之甚少,未知生物和暗黑物质的数量之巨大可以让我们免于陷入自我陶醉的人类中心主义漩涡。 (展开)
2 有用 凭泉 2025-03-27 23:25:11 天津
一个月的时间晚上和Ray打电话的时候看看看完,每一章都灵光乍现 喜欢那些共生和合作,边界模糊的瞬间,逐渐与生态系统融为一体
4 有用 玛雅蓝 2024-11-28 17:50:30 广东
市面上少见的关注真菌研究的科普,对物种的定义、个体的边界和去中心化的网络进行了很多有意思的讨论。作者本人就像一朵蘑菇,多才多艺,身兼数职,在不同环境下表现出不同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