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这本书内容触及我的知识盲区,感觉需要补读好多文献——百度都不够用了。我的凉山,易小荷的凉山,如此不同。这一刻,凉山于我如此陌生。原本是带着批判的💗来读这书,掩卷,却只觉寒气从脚底生生冒出。不管怎样,感谢易深入大凉山,听大凉山说,记录下一个普通女性短短的一生。凡🈶记载,必🈶不足。更多的当作一个故事来看吧——毕竟好多东西,没有真正深入!21条颁布,易应该有更多素材,这一次,想看她聚焦女性,而不是某族女性。
这本书后劲很大!看了以后这几天晚上都睡不好觉。
遥远的世外桃源里的冰冷现实
在书店努力过了第一遍,细节跨过去很多。有些意想不到的习俗。但是是否是在吃性别对立的这个主题让我看完再说
我觉得还行。但也在感叹,虚构写作果然还是更难的。作者的各种写作技巧不差,但是要说无中生有做故事还是不如用素材组织故事来得容易。
一个个人反思:把底层苦难放大成热点,在中产的圈子里传播,究竟是不是在消费底层的苦难?
想想,如果惹作活着,现在也只有30岁,她会怎样生活呢?希望她能走出大山,看看世界上所有地方升起的太阳。
签名
此书背后的故事,让我想起来了北美应用人类学的发源——针对印第安人制定的镇压与同化政策。
想劝作者一句,快别写了
上世纪,我们的祖辈,有女性因为受了丈夫家屈辱,然后两方家族打起来,为了不让自己家族受伤,有人伤亡,她自缢于两军阵前。惹作也是同样的,我相信这故事背后有更深层的属于她自己的思考以及属于这一文化下的特殊性,但易小荷,连这个民族的语言都不会说,纯靠汉语,当地人不通汉语,得到的信息必定是片面的,这类片面的信息再加上自己的臆测,便有了惹作这本书,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如果一个英国人,连汉语都不会说,汉族文化不理解,就来写汉族的女性,她肯定能看到汉族女性的悲剧,但也就仅限于此了!
好久好久没看书了,今年买的第一本书,只为了助眠,所以没仔细看就想图一乐,原来这本书这么沉重,看了好几天了每天看两三页就睡觉,突发奇想看豆瓣评论,原来这本书这么不堪…才看到第五十页,不知道要不要接着看了
还是一样,我不知道她写的是真实还是艺术加工, 目前看了三分之二,作者的艺术创作成分越来越大,而且不自觉的用猎奇来代替写实。这不是非虚构,而是魔幻的。
第一次读这类作品,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是泛着泥土的气息。可能同样是山村娃娃的缘故,虽有风俗和民俗的差异,所讲之事特别清楚是何意义。可能是浪迹天涯的十年,让我些许淡化了世界的差异。阶级,性别差异并不是不存在了。就连我所书写的文字,可能对于文中“惹作”都是一种奢侈。只读了片隅,感触颇深。
标记
看到惹作的阿母,想起自己那个满脸皱纹的婆婆,代入感太强,作者文笔太有魔力啦
一声叹息吧,我们的机遇大概率从出生就注定了。但是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古老保守的社会还是起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给包裹在陈旧枷锁的人们一束光!社会的矛盾永远都会有,但是这不代表没有进步,也不代表斗争没有用!
垃圾作品,博眼球,赚昧良心的钱,跟网络小丑无异
作者她自以为高贵的悲悯和精致利己的假拥,不仅不适合,也不正确。“非虚构”的定位,不仅彝族同胞不会买单,真正深入去过凉山的人同样。同样是作为记者,也想告诉我自己,要时刻警惕作祟的优越感。
这就是一本乱七八糟的速成品,也许是因为上一本书尝到了甜头,作者急于迅速变现,语言文字都是刻薄冷漠生硬,又刻意在惹作身上加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气息,仿佛她生下来就笼罩着悲剧,就知道自己要死一样,处处透露着诡异气氛。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写,你既然自诩为惹作在这个世界的代言人,可你对惹作又是多么冷漠。
> 惹作
2 有用 锁锁 2025-02-12 06:34:46 四川
这本书内容触及我的知识盲区,感觉需要补读好多文献——百度都不够用了。我的凉山,易小荷的凉山,如此不同。这一刻,凉山于我如此陌生。原本是带着批判的💗来读这书,掩卷,却只觉寒气从脚底生生冒出。不管怎样,感谢易深入大凉山,听大凉山说,记录下一个普通女性短短的一生。凡🈶记载,必🈶不足。更多的当作一个故事来看吧——毕竟好多东西,没有真正深入!21条颁布,易应该有更多素材,这一次,想看她聚焦女性,而不是某族女性。
1 有用 风行水上 2025-01-15 13:02:47 安徽
这本书后劲很大!看了以后这几天晚上都睡不好觉。
1 有用 Francesca-CY 2025-01-24 15:10:03 法国
遥远的世外桃源里的冰冷现实
0 有用 酒酿菠萝 2025-02-25 11:29:31 浙江
在书店努力过了第一遍,细节跨过去很多。有些意想不到的习俗。但是是否是在吃性别对立的这个主题让我看完再说
0 有用 OmegaAlpha20 2025-03-11 20:03:39 北京
我觉得还行。但也在感叹,虚构写作果然还是更难的。作者的各种写作技巧不差,但是要说无中生有做故事还是不如用素材组织故事来得容易。
0 有用 柴犬的尾巴 2025-03-03 13:13:00 北京
一个个人反思:把底层苦难放大成热点,在中产的圈子里传播,究竟是不是在消费底层的苦难?
1 有用 飞鸟热 2025-01-31 12:51:47 山西
想想,如果惹作活着,现在也只有30岁,她会怎样生活呢?希望她能走出大山,看看世界上所有地方升起的太阳。
0 有用 夜雨打窗棂 2025-01-19 10:00:54 陕西
签名
0 有用 Kentucky Boys 2025-03-01 01:22:48 重庆
此书背后的故事,让我想起来了北美应用人类学的发源——针对印第安人制定的镇压与同化政策。
0 有用 徐乡愁 2025-03-27 19:26:02 四川
想劝作者一句,快别写了
0 有用 雪子后生 2025-03-13 00:14:48 四川
上世纪,我们的祖辈,有女性因为受了丈夫家屈辱,然后两方家族打起来,为了不让自己家族受伤,有人伤亡,她自缢于两军阵前。惹作也是同样的,我相信这故事背后有更深层的属于她自己的思考以及属于这一文化下的特殊性,但易小荷,连这个民族的语言都不会说,纯靠汉语,当地人不通汉语,得到的信息必定是片面的,这类片面的信息再加上自己的臆测,便有了惹作这本书,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如果一个英国人,连汉语都不会说,汉族文化不理解,就来写汉族的女性,她肯定能看到汉族女性的悲剧,但也就仅限于此了!
0 有用 NULL 2025-03-12 22:32:22 浙江
好久好久没看书了,今年买的第一本书,只为了助眠,所以没仔细看就想图一乐,原来这本书这么沉重,看了好几天了每天看两三页就睡觉,突发奇想看豆瓣评论,原来这本书这么不堪…才看到第五十页,不知道要不要接着看了
0 有用 brentxf 2025-03-07 07:40:14 广东
还是一样,我不知道她写的是真实还是艺术加工, 目前看了三分之二,作者的艺术创作成分越来越大,而且不自觉的用猎奇来代替写实。这不是非虚构,而是魔幻的。
0 有用 云墨书天 2025-03-04 13:29:46 浙江
第一次读这类作品,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是泛着泥土的气息。可能同样是山村娃娃的缘故,虽有风俗和民俗的差异,所讲之事特别清楚是何意义。可能是浪迹天涯的十年,让我些许淡化了世界的差异。阶级,性别差异并不是不存在了。就连我所书写的文字,可能对于文中“惹作”都是一种奢侈。只读了片隅,感触颇深。
0 有用 lris 2025-03-07 10:23:07 浙江
标记
2 有用 青鸟不飞 2025-01-20 23:10:20 湖南
看到惹作的阿母,想起自己那个满脸皱纹的婆婆,代入感太强,作者文笔太有魔力啦
0 有用 沈沐汐 2025-03-12 11:22:04 陕西
一声叹息吧,我们的机遇大概率从出生就注定了。但是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古老保守的社会还是起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给包裹在陈旧枷锁的人们一束光!社会的矛盾永远都会有,但是这不代表没有进步,也不代表斗争没有用!
0 有用 Hu🐲 . Williams 2025-03-04 22:06:09 四川
垃圾作品,博眼球,赚昧良心的钱,跟网络小丑无异
0 有用 没有名字的人 2025-03-04 22:16:02 北京
作者她自以为高贵的悲悯和精致利己的假拥,不仅不适合,也不正确。“非虚构”的定位,不仅彝族同胞不会买单,真正深入去过凉山的人同样。同样是作为记者,也想告诉我自己,要时刻警惕作祟的优越感。
0 有用 蒽 2025-03-09 22:47:57 四川
这就是一本乱七八糟的速成品,也许是因为上一本书尝到了甜头,作者急于迅速变现,语言文字都是刻薄冷漠生硬,又刻意在惹作身上加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气息,仿佛她生下来就笼罩着悲剧,就知道自己要死一样,处处透露着诡异气氛。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写,你既然自诩为惹作在这个世界的代言人,可你对惹作又是多么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