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 短评

热门
  • 1 XS 2025-05-08 12:12:15 上海

    到德川幕府的部分开始有些无聊,后面又渐渐好看起来,这本书的内容比泛泛而谈的「日式」更深刻,很推荐值得读,严肃点的书还是读纸质版好哇。

  • 0 MYK 2025-05-13 00:09:23 甘肃

    很有见地,对深刻理解日本有很大的帮助。

  • 0 鹿鹿小姐姐 2025-08-10 11:24:05 北京

    逃不开那个时代的局限性,但不愧为日本学的开山鼻祖之作。

  • 0 圆圆 2025-09-04 07:57:15 贵州

    名字最佳

  • 0 SeaJoy 2025-05-20 11:04:26 上海

    毕竟时代受限,书里一些观点,尤其是谈及中日对比的部分明显是与我们今天的常识相悖的,可能对于一个异国民族的研究,无论怀有多么尊重的态度,先入为主和刻板印象总是不可避免的。但作者作为一个美国人,对于日本文化中的“各就各位”“耻感文化”的总结还是非常到位的,这些部分对于同属于东亚文化圈的我们来说也更加能够理解与代入

  • 0 序章 2025-06-21 21:33:55 上海

    反叛与追求 痴愚与纯美 个体的性命却如同樱花般凋零

  • 0 赛沁 2025-07-04 17:11:31 河北

    老版未看完 新版又来重读:作者反复提及日ben人的力量与弱点 实在难以理解和接受 倒不是严肃文学的客观讨论 是哲学性与二分论的观点下 是否该考虑一下用词和环境的相互协调转化呢 某种角度上看 力量有可能是偏执 弱点又可能是长处的 请客观看待和分析

  • 0 kingo 2025-06-30 15:57:39 浙江

    尝试理解不了解的民族很困难 但了解他们的生平可以尝试去理解 不过是从另一个民族的角度上 总有些隔靴搔痒和无法印证的感觉 罢了 半年工作体验应该更为深入 当然 都是为了自己换居在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下的预备作业 为未来的生活做铺垫准备

  • 0 Cedars 2025-08-12 10:26:24 哥伦比亚

    看到了作者,作为一个人,思维的局限性。其实会怀疑到底存不存在完美的人类学作品。

  • 0 咕噜噜 2025-08-25 09:45:20 广东

    第二遍读,依旧觉得不过尔尔。社会嬗变得太快,隔着八十年的时空,日本人不再是彼时的日本人,日本也不再是彼时的日本。

  • 0 阿辽沙 2025-08-25 12:26:36 江苏

    日本社会是一个三角形,由一个角上的大头针固定。换句话说,三角形躺在桌上,所有人可以看见,但大头针是看不见的。三角形有时候偏向右边,有时候偏向左边,都是以一个隐蔽的支点为中心,左右摇摆。如西方人经常说的,一切不过是“镜中迷惑人的幻象”。

  • 0 盐七水 2025-08-26 10:33:09 中国澳门

    帝国主义的扩张绝不是通往荣誉的坦途

  • 0 shyggat 2025-09-04 16:14:55 四川

    极端环境造就极端性格,极端性格造就极端文化,人性的善恶都很彻底。像带刺的玫瑰,美,也带刺。

  • 0 诺斯曼 2025-07-26 12:36:05 广东

    拧巴的日本人

  • 0 2025-07-02 20:55:01 黑龙江

    有些章节的观点很独特,关于义务和义理;有些章节点到为止,不够深入,有些寡淡;有些章节的观点无法认同,注释有所表达;有些部分逻辑混乱,不明所以。总体而言,不算差,但也不推荐,

  • 0 Shiv 2025-08-09 14:59:33 北京

    看完这本书就知道日本人是多么虚伪的一个民族。自私虚伪时刻转变毫无原则。

  • 1 猪猡 2025-05-20 20:15:47 北京

    翻译和机翻差不多水平,句句翻译成中文长难句

  • 0 9不jiu 2025-07-06 15:47:57 北京

    “他们重视的是耻,不是罪。他们特有的无聊是一个容易受伤的民族的疾病。”太好看了。

  • 0 地山谦 2025-03-26 15:34:42 湖南

    虽然成书已经与现在有了一定的时间差距,但是不难根据里面的各类科学和历史观点分析这个名族的性格是矛盾的,存在他们独特的社会规则“忠 义理 各就各位”的含义,这个民族对自己人性的定义是“善”没有宗教观念的因果轮回,天堂与地狱每个人死后都能成佛,另外拥有独特的荣辱观。总之一个看似与中国有着相似文化但绝不同于中国文化的一名文化“刺头”。

  • 0 赛莲娜要开心 2025-06-14 02:43:43 上海

    年前去完日本回来的飞机上开始,陆陆续续看完。作者看问题非常深刻,例举了大量丰富的实例佐证其观点,站在上帝视角对日本民族的文化、性格特点进行了系统性深入的剖析。这书完成于1945年,80年后的现象日本社会显然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非常想再看到一本最新的类似的著作。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