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所談的是中文電腦史。然而更重要的是,它是通往書寫歷史新時代的初步路線圖。
從「拼音」步入「超書寫」
數位時代的中文如何從巨大的檢索字盤,走到現今的「超書寫」快速輸入?
「《中文電腦》是第一本探討數位時代中文發展史的書籍,以跨越十五年以上的研究為基礎,追溯了電子化中文從二戰結束誕生後,直至今日的繁榮發展過程。這部作品基於口述歷史、實體文物及來自亞洲、歐洲和北美幾十家館藏檔案。描述了包括IBM、中國中央新聞社、RCA、麻省理工學院、中央情報局、美國空軍、美國陸軍、五角大廈、蘭德公司、英國電信巨頭Cable and Wireless(大東電報局)、矽谷、台灣軍方、日本工業界,以及中國大陸的高層智庫、工業和軍事機構中,那些古怪且精彩的人物故事。」
本書是墨磊寧教授研究漢字從打字機時代到資訊時代的輸入法演進過程的第二本書。承接第一本《中文打字機》的論述,這本《中文電腦》從1940年代美國IBM公司推出的中文打字機開始談起,談論中文字如何與電腦結合,結合過程當中的各種輸入法嘗試,也會觸及當前數位時代的漢字輸入展望。
本書要回答的核心問題,是《中文打字機》裡尚未被完全解決的一個大哉問:「如何用一組鍵盤打出上百萬字的中文?」這曾經被認為是不可能的事,卻在漢字化入拼音系統後,在電腦時代達成了。這也造就了當前漢字的廣泛流通。
在個人電腦仍是雛形的時代,中文輸入就以圖形組成的方式,部首拆分的方式,集結各路菁英的熱情投入,研究出各種各樣的組合輸入方式。也因著QWERTY鍵盤在電腦輸入上成為主流,而使輸入方式聚焦在這有限的鍵盤上,衍生出倉頡、注音、拼音等各種輸入法,對輸入法的研究熱情在華文世界至今仍未休止。硬體的改進也促進了中文輸入的速度,從插入漢卡,到隨著電腦容量與計算能力的激增,一步步打造中文輸入更順暢的世界。
本書提出中文輸入的六大面向,依時序分章探討,包括自動完成、中文鍵盤、輸入法戰爭、印表機周邊、中文模組化,以及所謂「超書寫」的出現如何衝擊並影響了中文輸入法及漢字的未來。
另外,作者也觀察到當前中文在網路世界盛行的風潮,以及新一代中國年輕人「提筆忘字」的危機。這兩個並存但矛盾的現象為何會出現?要解答這個問題,就必須回到電腦誕生的時代,探究中文輸入法如何發展演變。
中文如何克服空前挑戰,徹底改變計算機世界?
標準的 QWERTY 鍵盤只有幾十個鍵。如何在這樣的設備上輸入中文——一種擁有數以萬計字符、沒有字母表的語言?在《中文電腦》一書中,墨磊寧著手解決這個難題,並在此過程中發現,解開這個看似不可能的謎題,開創了書寫史上的新紀元──一種他稱之為「超書寫」(hypography)的書寫形式。歷經十五年的研究,這部開創性的漢字歷史描繪了中文數位技術在二戰後的起步,直至今日的多次更迭。
墨磊寧帶領讀者回顧了中文電腦科學技術的歷史和演變,展示了電子中文輸入法──使用字母數字符號生成漢字的軟件程序──的發展,以及它們對中文書寫方式產生的深遠影響。在這當中,墨磊寧介紹了來自 IBM、麻省理工學院、中央情報局、五角大樓、臺灣軍方及中共最高層(僅舉幾例)一批傑出而古怪的人物,以及他們在開發中文電腦科學技術過程中深入的貢獻,和意想不到的作用。最後,他展示了中國和非西方世界是如何──為了個人電腦革命而不得不發明的超書寫技術──將西方電腦從深刻的偏見中「拯救」出來,使其能夠在美洲和歐洲以外的市場取得一席之地。
《中文電腦》是一部引人入勝、敘述精妙的歷史。文化如何影響數位演進,以及電腦又如何反過來塑造文化,對這些感興趣的人都必讀這本書。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