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论 001
第一章
天一阁本《石鼓文》之递藏考论 017
第一节 二百年来之误读-递藏误读与拓本年代 020
第二节 天一阁本的宁波递藏 028
第三节 嘉万年间宁波地区的碑帖鉴藏群体 047
第二章
张燕昌重摹与江南石鼓鉴藏群体 063
第一节 张燕昌重摹天一阁本《石鼓文》始末及影响 064
第二节 张廷济的石鼓鉴藏-兼论江南群体在石鼓拓本鉴定中的意义 089
第三节 江南群体藏本流散管窥-以赵宧光旧藏《石鼓文》为例 106
第四节 关于杨慎本《石鼓文》真伪论辩-兼论天一阁本的鉴定功用 114
第五节 吴昌硕书法实践与江南石鼓鉴藏传统 125
第三章
阮元重摹与石鼓的文教意义 149
第一节 阮元重摹天一阁本概况 150
第二节 金石学复兴与石鼓入考课 156
第三节 重刻石鼓与乾隆“读书人”形象塑造 165
第四节 阮元、盛昱之回应 173
第四章
天一阁本与乾嘉以来《石鼓文》研究 185
第一节 天一阁本前的《石鼓文》研究 188
第二节 征引天一阁本学术论著述要 195
第三节 天一阁本在石鼓研究中的应用 207
结语 211
附录
一 甲秀堂本石鼓文的摹刻、传播与影响 215
二《碑帖纪证》与范大澈的碑帖鉴藏观 227
三 传世重要摹本及安思远旧藏本之比较 238
参考文献 293
后记 298
· · · · · · (
收起)
1 有用 沙鸥馆客 2025-01-06 23:59:39 四川
作者因工作单位之便得见不少材料,对明清以降以石鼓文为中心的金石鉴藏与传播接受做了讨论,讨论涉及的有一些问题还是有点意思的,也梳理清楚了一些具体的问题。 附录以五种重要的石鼓文翻刻本与安思远本逐字对勘,最为有用,可惜p243-244以及p262-264的薛尚功摹本文字次第发生了紊乱,编辑疏于校对未能纠正。 正文颇疏校对,印象所及p52正文倒数第三行“《佛教遗经》”应作“《佛遗教经》”,p61倒数第二... 作者因工作单位之便得见不少材料,对明清以降以石鼓文为中心的金石鉴藏与传播接受做了讨论,讨论涉及的有一些问题还是有点意思的,也梳理清楚了一些具体的问题。 附录以五种重要的石鼓文翻刻本与安思远本逐字对勘,最为有用,可惜p243-244以及p262-264的薛尚功摹本文字次第发生了紊乱,编辑疏于校对未能纠正。 正文颇疏校对,印象所及p52正文倒数第三行“《佛教遗经》”应作“《佛遗教经》”,p61倒数第二行最后应脱一标点符号,p61注释“马成名”误作“明”,“安国”误作“安全”。该注引马成名对安国本的辨伪文章,但正文仍云这三个所谓北宋本是“仅存唯一的宋拓本”,明显与马氏观点不一致,也没有对相关观点做讨论,颇为迷惑,疑是在博论基础上加了条脚注,未深究文章具体观点内容,后添的脚注甚至连着两个错别字。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