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 贯通四十余年学术理路,一部广阔视野的人类学、社会学前沿作品。
★ 剑桥院士、人类学家艾伦·麦克法兰,继福柯与库恩之后,对世界观演变历史与趋势的新研究。
★ 中国经济史学家、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李伯重,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大国崛起》《华尔街》等纪录片导演 李成才重磅推荐!
★ 学术界享有世界级声誉的宝藏教授最新力作,中文版重磅来袭!以通识视角讲述前沿跨学科知识,带你领略学术魅力。
★ 从历史到人类学,从英格兰经验到全球文明,麦克法兰以四十年学术积淀,重新定义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带领我们借助对历史的体验和认知,以及我们所实践的历程,来解释、确认和理解当下发生的事物。
★ 译者为麦克法兰学生和好友,最大程度保留原著的思辨节奏与叙事魅力。适合对人类学、社会学及文明史感兴趣的读者,尤其推荐给追求“跨界思考”的深度阅读者。
----------------------------------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西方尤其是英语文化圈的世界观变迁,借助人类学、哲学和历史学的交叉视角,分析了不同文明的思维体系如何映射其权力结构、社会结构和历史脉络,并随着技术和权力关系的演变而悄然改变。
书中特别关注了西方对中国态度的变迁,同时讨论了时间与空间概念的文化差异和历史演进,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我们对世界的理解。通过比较研究,本书挑战了我们对时间、进步和历史的传统认知,引领读者深入探索人类文明的深层结构,从而获得对历史思想转变及其与社会变迁关系的新洞见。
人们只相信和接受那些符合他们思维范畴和生活经历的解释。随着社会的变迁,他们倾向于不断创造和重塑自己的意义体系。人们不断修改对过去的认知,以适应当前的处境。
----------------------------------
【推荐与赞誉】
这是一本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书。它让我们在今天这个快速变迁的时代,能够登上高山,俯瞰整个世界,放开视野,回望半个千年历史,从中洞察世事演变的大规律、大趋势。细细品味,可以从中汲取大智慧。
—— 李伯重 中国经济史学家、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
我是麦克法兰先生的拥趸,在世界范围内的学者中,对中国问题充满善意与好奇者,麦先生是其一。他用文字诠释文明,也用脚步丈量文明,穿梭不同的区域,思考不同的文化,比较不同的文明,以历史学、人类学为主要工具,辅以社会学、经济学,描绘我们生存的图景。他的作品被翻译成中文之多,在众多学者中实属罕见,这一次他又给予中国文化特殊观照。如何认识我们所处的当下世界为何拥有今天这样的面孔,世界上无数学者,带着种种工具,带着各自的文化背景,很努力地描绘着。麦先生把这些描绘用一种力量加以串联,一张张拼图,构成一幅图景。这幅图景,有过去,有现在,也有未来。
—— 李成才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大国崛起》《华尔街》等纪录片导演
没有人想要理解工业化世界的重大现代变革,却可以不去研究麦克法兰的卓越学术成果。
—— 詹姆森·Q. 威尔逊(James Q. Wilson),《华尔街日报》
0 有用 回到黑格尔 2025-04-01 11:03:03 陕西
还行
6 有用 弥 生﹌ 2025-04-08 12:07:55 北京
在剧烈变革的时代,寻找变中之常,解码世界观和文化差异的深层音符,这是麦克法兰教授数十年来研究的主线。《宇宙观与现代世界》亦与此有关,探寻的是思想范式的变迁。目前中文版已由中信出版,可以买到啦。人类学和历史学之镜,如同多啦a梦抽屉里的穿梭机,带领阅读者穿梭于不同的地域、文明、时间,看到自己的来处,借助我们对历史的体验和认知,以及我们所实践的历程,来解释、确认和理解当下发生的事物。
0 有用 extravagantlee 2025-04-21 00:54:48 北京
这是一本融合了历史学与人类学功底,展示世界观演变的作品。作者回顾了西方世界几百年来的思想转变,同时透过自身的田野调查,展现出了中国传统宇宙观和西方的对比。其中书里提到“封闭循环的世界观转向开放线性的世界观需要如此巨大的变革。”我在想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到底是加速还是减缓了大家思维模式的变化。我们还能像以前的地球村一样,和谐共处吗?
3 有用 范古罗 2025-03-22 10:20:03 北京
了解过去的人能更好地理解现在,了解现在的人能更有可能预见未来。
0 有用 Narh@n 2025-04-21 09:58:31 北京
3.5星,被宇宙观一词误导,还以为是类似《从封闭世界到开放宇宙》的作品o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