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应该是怎样?男性也可以是这样!
破除男性刻板印象的先锋之作,深入人心的“才子”形象剖析
🔴中国男性气概研究学者、性别研究中坚力量宋耕教授的代表作品首度引进,破除传统刻板印象,呈现男性气概的多重面相。文弱书生,何以代表古代中国男性?“才子佳人”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性别观念?学者宋耕从文学、历史学与社会学的角度,深度解读迥异于西方的前现代中国男性气概,详细剖析区别于传统阳刚男性气质的“才子”形象。
🟡揭示权力结构与男性气概的张力,探究古代中国男性的身体审美。从屈原到辛弃疾,为何古代爱国诗人常自比女性来表达政治理念?吟诗作赋的“才子”与治国理政的“君子”,有着怎样的共性和差异?古老的“阴阳”学说,如何深刻影响古代中国的男性气概?女性化的男性身体审美,在中国历史上有怎样的传统?为何在历代小说戏曲中普遍存在?
🔵从性别视角关注男性气概,犀利解读名著中的男性人物。体弱多病的张生,何以击败对手收获爱情?多愁善感的贾宝玉,为何被视为离经叛道的代表?人称“浪子”的燕青,面对李师师示好,如何做到心无波澜?弥留之际的宋江,为何放心不下忠心耿耿的李逵?耳熟能详的文学形象背后,隐藏着来自性别文化的秘密。
🟠知名学者李欧梵、雷金庆、黄克武诚挚推荐!“中国式男性气概的‘文弱’外表,不过只是皮相之见,内在质地实则深蕴着千丝万缕的细微文化差异和韧劲文化张力,其研究之于性别研究和中国研究而言,皆可谓独具‘凿空之功’。”
【内容简介】
在前现代中国,活跃着被称为“文弱书生”的男性群体,却少有人从性别文化视角去关注他们。他们是如何形成的,内部存在怎样的张力,所呈现出的男性气概又会是怎样的面貌?种种谜团,等待研究者前来解答。
长期从事中国男性研究的香港大学中文学院教授宋耕,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历代经典文学文本和历史叙事的分析,聚焦传统文化中以“才子”为代表的文弱书生,考察男性气概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建构。在前现代中国,社会性别话语更多以权力而非生理性别为基础,以“才子”为代表的文弱书生,可被视为中国文化中理想的男性形象,本书通过讲述城市居民的欲望、幻想、需求和品味,生动呈现前现代中国的男性群体,启发读者对男性气概内涵的理解。
【各界评价】
本书似可自证,中国式男性气概的“文弱”外表,不过只是皮相之见,内在质地实则深蕴着千丝万缕的细微文化差异和韧劲文化张力,其研究之于性别研究和中国研究而言,皆可谓独具“凿空之功”。
——李欧梵(香港中文大学荣休讲座教授)
近年来,“阴柔”的男性气质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争议。本书是理解当前这些性别现象——如围绕“小鲜肉”的争论——及其文化背景的必读之作。此中文版的出版恰逢其时,意义重大。
——雷金庆(香港大学中文学院名誉教授)
本书的核心议题是阴柔性的“才子”形象如何体现传统中国的性别建构。作者将西方理论与经验,和中国文本对话,细致地阐释了古代中国对“男性气概”的生成是一种“迥异于西方现代普遍模式”的独特建构。在中国男性史的研究上,本书有重要的贡献。
——黄克武(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26 有用 木客 2025-04-25 17:51:45 四川
一星给译者
6 有用 阿提卡的陆沉 2025-04-11 11:43:24 广东
性别研究大话题下一个关于中国“男性气概的有趣版本,才女与才子,背后有着从“君子”到“文人”的深刻情感焦虑的转变,揭露了古代文人丰富的自我构建。但是这一研究的问题在于他过于后现代化,或者是过于着眼与话语的构建,我们把这个性别理论当作一种工具在一片广袤的土地中去挖到我们想挖的土壤,而无法进行任何有效的价值重建,因为任何构建都会被视作一种power的压制。这个时候,我觉得应该回到生活和现实中来,面对现实... 性别研究大话题下一个关于中国“男性气概的有趣版本,才女与才子,背后有着从“君子”到“文人”的深刻情感焦虑的转变,揭露了古代文人丰富的自我构建。但是这一研究的问题在于他过于后现代化,或者是过于着眼与话语的构建,我们把这个性别理论当作一种工具在一片广袤的土地中去挖到我们想挖的土壤,而无法进行任何有效的价值重建,因为任何构建都会被视作一种power的压制。这个时候,我觉得应该回到生活和现实中来,面对现实日常,很多人的问题是我们无法构建合理的男性气概,我们既没有形成后现代主义者所畅想的一种去权力化的自我,同时又丢弃在古老传统中建立的男性(arete),在面对决断时刻之时,我们总是看到各种犹豫不决与退缩懦弱,亦或是鲁莽与冲动而非代表尼采式生命健康的强力,主动寻求承担责任,用行动给予世界一种秩序或意义。 (展开)
1 有用 违禁词 2025-04-22 16:31:46 马来西亚
去年icas港中文的小摊读的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