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家》的原文摘录

  • 美食家这个名称很好听,读起来还真有点美味!如果用通俗的语言来加以解释的话,不妙了:一个十分好吃的人。 (查看原文)
    godannar 1赞 2011-04-25 15:21:33
    —— 引自第1页
  • 你看:天亮前的三点五十五分,朱自冶穿着一件美制的雨衣(那件破雨衣确实是美国货),歪戴着一顶鸭舌帽(没有戴),站在电灯柱下徘徊,连续不断地抽了五支香烟。准四点,高小庭拉着板车从巷子里出来,左右这么一看,轻轻地说了一声:“走……”故事的开头很有吸引力,因而十分畅销,到处请他去作批判发言。 (查看原文)
    juvelva 2012-04-19 21:14:16
    —— 引自第61页
  • 馋痨坯 (查看原文)
    iudaniu 2012-05-24 23:30:53
    —— 引自章节:ALL
  • 见到好吃的人便像醋滴在鼻子里 (查看原文)
    iudaniu 2012-05-24 23:30:53
    —— 引自章节:ALL
  • 好吃的人总是顾嘴不顾身 (查看原文)
    iudaniu 2012-05-24 23:30:53
    —— 引自章节:ALL
  • 搛 (查看原文)
    iudaniu 2012-05-24 23:30:53
    —— 引自章节:ALL
  • 吃喝吃喝,吃与喝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凡是称得上美食家的人,无一不是陆羽和杜康的徒弟。 马蹄声碎 “朱经理来哉!” “你家高小庭蛮机灵,阿好相帮我做点事体,我也勿会亏待伊。” “小赤佬” “啊呀,朱先生倷(你)是听啊里(哪里)一位老先生活嚼舌头根,倷伲(我们)女人家会做啥格(什么)菜呢,从前辰光烧点小菜,是呒没(没有)事体弄弄白相(玩儿)格!”这女人的一口苏白像唱歌似的好听,可惜写出来却不是那么好懂的。 (查看原文)
    iudaniu 2012-05-24 23:30:53
    —— 引自章节:ALL
  • 所以那跑堂的一听到朱经理来哉,立刻有两个人应声而出,一边一个,几乎是把个朱自冶抬到头等房间里。 夏天有一只华生老牌的大吊扇,四块木板在头顶上旋个不歇。 (查看原文)
    iudaniu 2012-05-24 23:30:53
    —— 引自章节:ALL
  • 我提着竹篮穿街走巷,苏州的夜景在我的面前交替明灭。这一边是高楼美酒,二簧西皮,那霓虹灯把铺路的石子照得五彩斑斓;那一边是街灯昏暗,巷子里像死一般的沉寂,老妇人在垃圾箱旁边捡菜皮。这里是杯盘交错,名菜陆陈,猜拳行令;那里却有许多人像影子似的排在米店门口,背上有用粉笔编写着的号码,在等待明天早晨供应配给米。这里是某府喜事,包下了整个的松鹤楼,马车、三轮车、黄包车在观前街上排了一长溜。新娘子轻纱披肩,长裙曳地,出入者西装革履,珠光宝气;可那玄妙观的廊沿下却有一大堆人蜷缩在麻袋片里,内中有的人也许就看不到明天……“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众所周知的诗句常在我的头脑里徘徊。 侮辱被辛酸融化了。 (查看原文)
    iudaniu 2012-05-24 23:30:53
    —— 引自章节:ALL
  • 我在这两条泪河之间把心都挤碎! (查看原文)
    iudaniu 2012-05-24 23:30:53
    —— 引自章节:ALL
  • 眼泪_簌簌地_往下流 我不知道地狱里可有“天堂”,可我知道“天堂”里确有地狱,而且绝大多数的人都在地狱的边缘上徘徊。 硝烟已经消散,枪炮已经沉寂 因为我熟悉那里的大街小巷以及那种好听而又十分难懂的语言 (查看原文)
    iudaniu 2012-05-24 23:30:53
    —— 引自章节:ALL
  • 那时我们天天唱歌,谁也不会忸怩 (查看原文)
    iudaniu 2012-05-24 23:30:53
    —— 引自章节:ALL
  • 美目流眄,高跟鞋橐橐几声 (查看原文)
    iudaniu 2012-05-24 23:30:53
    —— 引自章节:ALL
  • 乜了一眼 (查看原文)
    iudaniu 2012-05-24 23:30:53
    —— 引自章节:ALL
  • 酒酣耳热 我当然像个人,而且自以为像个很好的人,不随波逐流,不见异思迁……可我有没有感到时间在流去,生活在变迁?我只知道忘记了过去就等于背叛,却不知道忘记了变化也和背叛是差不多的,同样是违反了人民的心意。 白酒,六十四度,喝下一口之后像一条热线似的直通到肚里,哈地一声长叹,人间无数的欢乐与辛酸都包含在内。 (查看原文)
    iudaniu 2012-05-24 23:30:53
    —— 引自章节:ALL
  • 但是这样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或者传递某种思想)作品往往和特定的历史条件相互依存,需要用特定的历史条件作衬景才能显出它的光辉。如果时过境迁,衬景改变,其光泽就会相对的减退。就其宣传作用来讲是及时的、有力的,就艺术的概括力量和典型意义来讲却往往不够。主要原因是写的太实、太直,十分性急的想表达某种意念,就难免牵强与失之片面。 (查看原文)
    影启缘末 2012-06-26 20:43:05
    —— 引自第115页
  • 国际歌的第一句话就是“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这是一句很完整的话,它高扩了“吃饭”和“吃人”,提出了生活和政治两个方面的问题。 (查看原文)
    影启缘末 2012-06-26 21:02:05
    —— 引自第129页
  • 秋天对每个城市来说,都是金色的。苏州也不例外,天高气爽,不冷不热,庭院中不时地送出桂花的香气。小巷子的上空难得有这么蓝湛,难得有白云成堆。星期天来往的人也不多,绝大部分的人都在忙家务,家务之中吃为先,临巷的窗子里冒出水蒸气,还听到菜下油锅时滋啦一声炸溜。 (查看原文)
    清如 2012-12-30 16:41:26
    —— 引自第96页
  • 好吃的人们啊!当你们贫困的时候恨不得咬砸掉高级饭店,有了几个钱之后又忙不迭地往里挤,只愁挤不进,只愁不高级。 (查看原文)
    五月跑步何苗 2013-01-25 11:41:18
    —— 引自章节:人之于味
  • 我在这两条类和之间把心都挤碎! (查看原文)
    老糖酸菜牛肉面 2013-08-21 22:23:16
    —— 引自第11页
<前页 1 2 3 4 后页>